海爾系大健康企業的近憂和遠慮

滾動播報
09/04

(來源:北京商報)

撕掉家電企業標籤後,海爾集團公司(以下簡稱「海爾」)在大健康產業路上一路狂奔。通過資本運作和戰略轉型,海爾在大健康領域已手握上海萊士海爾生物盈康生命3家A股公司,初步構建起一個橫跨血液製品、醫療器械與醫療服務的大健康產業版圖。

然而,規模擴張的背後,業績隱憂已然顯現。今年上半年,上海萊士、海爾生物均交出一份營收、淨利雙降的成績單。而唯一實現淨利增長的盈康生命,是上述3家企業中,淨利規模最低的一家。不僅眼前的業績需要擔心,上述3家企業賬上均有高額商譽,其中上海萊士賬面商譽餘額高達83.08億元,如同一把懸頂之劍。

既有近憂,更存遠慮。如何整合資源、提振業績、化解商譽風險,將成為海爾能否在大健康這片「藍海」中站穩腳跟的關鍵。

兩家企業業績下滑

根據中報,今年上半年,海爾系大健康企業中,上海萊士、海爾生物報告期內業績均出現下滑,僅盈康生命淨利出現增長。

上海萊士系3家企業中淨利規模最大的一家。財務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上海萊士實現的營業收入約為39.52億元,同比下降7.06%;對應實現的歸屬淨利潤約為10.3億元,同比下降17%。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9年以來,上海萊士始終保持中報淨利增長的趨勢。今年上半年也是上海萊士自2022年以來中報淨利最低的一年。此外,報告期內,公司血液製品生產及銷售業務的毛利率下滑至37.74%,同比下滑3.14%。

海爾方面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上海萊士的業績下滑主要為產品價格承壓、高基數需求回落疊加投資收益同比減少影響。儘管短期業績受市場環境影響承壓,但公司在漿源、產能、技術上的核心優勢未發生變化,「拓漿+脫漿」戰略的持續落地將為長期增長奠定基礎。

海爾生物則已連續四年出現中報淨利下滑。財務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海爾生物實現的營業收入約為11.96億元,同比下降2.27%;歸屬淨利潤1.43億元,同比下滑39.09%。2022—2024年,海爾生物半年度歸屬淨利潤分別同比下降47.55%、7.36%、15.84%。

海爾生物在半年報中表示,報告期內業績下滑主要系外部環境、新建產能爬坡和公司主動中長期戰略投入等因素綜合影響。未來隨着行業景氣度回暖和創新品類加速放量,公司整體業績後續有望得到改善。

盈康生命系海爾系大健康版圖中,唯一上半年淨利增長的企業,也是三家企業中淨利規模最低的一家。財務數據顯示,盈康生命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8.43億元,同比增長2.4%;歸屬淨利潤6182.72萬元,同比增長12.82%。

均有高額商譽懸頂

值得注意的是,海爾系大健康板塊中的3家企業,賬面均存在高額商譽。

上海萊士商譽規模最高。財務數據顯示,截至上半年末,上海萊士賬面商譽進一步激增至83.08億元,上年同期為50.73億元,出現大幅增加。

據悉,上海萊士控股合併鄭州萊士、同路生物、廣西萊士、浙江海康以及南嶽生物後,在公司合併資產負債表中形成一定金額的商譽。報告期內,上海萊士新增商譽主要系本期併購南嶽生物所致。

據上海萊士公告,公司斥資42億元收購南嶽生物100%股權。根據上海萊士與標的公司原實際控制人劉令安協商一致,若2025年度標的公司採漿量達到305噸,則公司應另付劉令安或有對價5000萬元。南嶽生物已於今年6月完成了相關工商變更登記手續。此次併購增加公司商譽約32.35億元。

上海萊士直言,如果鄭州萊士、同路生物、廣西萊士、浙江海康以及南嶽生物未來經營狀況出現重大不利變化,則可能存在商譽減值的風險,從而對公司當期損益造成不利影響。

盈康生命報告期內商譽也出現明顯增加。財務數據顯示,截至上半年末,盈康生命賬面商譽餘額為10.12億元,上年同期為6.93億元。此外,海爾生物上半年末商譽餘額為7.59億元。

這3家公司的高商譽問題,在海爾大健康產業快速擴張的過程中,如同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不容忽視。 

北京中醫藥大學衛生健康法治研究與創新轉化中心主任鄧勇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海爾旗下3家大健康企業賬上均有高額商譽,若被併購企業業績不佳,可能引發商譽減值,對企業淨利潤造成較大影響。

海爾方面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一直以來,上海萊士、海爾生物及盈康生命3家公司在挑選併購標的時均遵循嚴格的標準,確保選中的標的具備優質資格和良好發展前景,並進行審慎評估合理確定併購價格,從源頭上把控商譽規模,降低後續減值風險。業務層面,全力發揮集團內部協同優勢。管理層面,向被併購企業輸出成熟的管理模式與優秀的企業文化,推動其管理流程標準化、信息化,提升整體運營效率,保障被併購企業業績穩定增長。此外,引導旗下各上市公司專注核心主業,明確自身戰略定位,避免因盲目多元化併購而帶來風險。

針對如何應對商譽風險,鄧勇提到,一是加強業務整合與協同,提高被併購企業的業績,從根本上降低商譽減值風險。二是加強對被併購企業的財務監管和風險評估,建立健全的商譽減值測試機制,定期對商譽進行評估,及時發現商譽減值跡象並採取相應措施。三是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現金流狀況,增強企業應對商譽減值風險的能力。

需平衡資本擴張與穩定經營

從3家公司的業務佈局來看,上海萊士、海爾生物面臨着一定的行業性挑戰。

資料顯示,上海萊士的主營業務為生產和銷售血液製品,主要產品為人血白蛋白、靜注人免疫球蛋白、特異性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類產品等,是目前中國最大的血液製品生產企業之一。

上海萊士所處的血液製品行業競爭已日趨白熱化。隨着國內血液製品企業不斷整合擴張,市場競爭加劇,產品價格面臨壓力。如何在激烈競爭中保持優勢地位,是上海萊士需要應對的挑戰。

海爾生物主要面向醫藥生物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生命科學用戶和醫院、疾控、血站、基層公衛等醫療衛生用戶,提供涵蓋低溫、實驗室、院內用藥、血液技術等多個產業領域的數字場景綜合解決方案。

海爾生物主營的低溫存儲設備市場近年來呈現下行趨勢。為了抵禦低溫存儲的下行趨勢,海爾生物加大了對包括智慧用藥、血液技術、實驗室解決方案等在內的新產業佈局。據公司2025年半年報,上半年公司實驗室解決方案、智慧用藥、血液技術等產業保持良好增長勢頭,整體來看新產業佔收入比重進一步提升至47%,同比實現7.27%的增長。

盈康生命則聚焦打造預診治康全產業鏈生態平臺,提供以腫瘤為特色的醫療服務以及關鍵場景、關鍵設備的研發、創新和服務。

海爾方面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海爾集團在大健康產業的發展,主要以旗下盈康一生為核心生態品牌,盈康一生堅持原創科技,聚焦臨牀價值,推進數智融合,深耕生命科學、臨牀醫學、生物科技三大產業,構建起科技與數智驅動的大健康產業生態。

在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看來,海爾在大健康領域的發展思路主要圍繞產業生態構建與戰略協同展開。通過併購整合與自主孵化相結合的方式,海爾快速切入生物醫療、智慧醫療、生命科學等細分領域,形成從研發、製造到服務的全鏈條佈局。其核心邏輯是利用自身在製造、供應鏈管理和全球化渠道方面的優勢,賦能醫療健康產業,同時通過資本運作加速技術積累和市場擴張。

「海爾需在資本擴張與穩健經營之間找到平衡,通過精細化運營和長期戰略耐心化解短期挑戰」,梁振鵬如是說。

值得一提的是,海爾在大健康領域的產業整合也並非一帆風順。去年底,海爾曾籌劃由海爾生物吸收合併上海萊士,試圖通過整合兩家公司業務,實現協同效應。然而,這一併購最終未能成功。

北京商報記者 丁寧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