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平臺的二季報都已披露,作爲補貼方的金主在二季度付出了不少利潤代價,而換個角度看,受益者有三方,一是我們消費者享受到補貼和更好的服務體驗;二是在新一輪擴張期的奶茶店;三是在訂單暴增的背景下,最重要的三方即配運力服務方,例如剛發佈半年報的順豐同城,上半年收入和利潤延續高增長,第三方即時配送直接受益於這場補貼戰中。
根據上週五阿里電話會對外賣大戰的表態,這場補貼戰的時間可能要更久。市場預計這場補貼會進一步滲透到近場電商,而作爲運力方的順豐同城,有望持續受益於這場補貼戰,分享着即時零售beta的高增長。
一、當外賣補貼常態化,會發生什麼?
先從外賣平臺的二季報補貼金額來看。
據市場測算,二季度三家平臺合計外賣補貼約400億元(京東約150億,美團約百億出頭,阿里約150億)。由於外賣補貼在5月份集中發力,覆蓋時間不足一季度,三季度的補貼強度大概率高於二季度,對平臺利潤帶來的壓力將更加明顯。
當前市場關注三家補貼金額的節奏,這將直接影響開頭所說的受益方,一是奶茶店等餐飲方,二是即時配送的順豐同城,而決定這場競爭節奏的是挑戰者阿里和京東,美團能做的是被動防守,跟上補貼。
根據阿里和京東在業績會上的表態,兩家都表示補貼能爲主站帶來協同效應,能夠激活更多的日活用戶,例如阿里稱閃購拉動了淘寶dau的20%,帶動了更大的流量,用戶結構和訂單結構都在優化。
透過阿里對閃購的描述,我們認爲外賣補貼的時間將進一步拉長,外賣補貼將常態化,甚至接下來戰線會滲透到近場電商,也就是市場規模更大的即時零售,補貼的強度大概率會維持下去。
從補貼方的角度考慮,當前追求的是下單頻次,也就是單量越多越好。而符合該條件的則是奶茶品類,既是最容易吸引消費者的,顧客付出的單價低,單量又足夠多,可維持較高的下單頻次。
值得注意的是,奶茶品牌包括連鎖餐飲、商超,私域+全渠道運營已經是行業共識,單量增多的背後是直接服務品牌全渠道配送的第三方即配增長,而且這些KA都是貢獻的高質量訂單。換句話說,奶茶店和連鎖餐飲的配送,品牌爲了保證服務質量和配送效率,越來越多的訂單由第三方即時配送方來負責。
因此,我們能看到順豐同城直接受益於這場外賣大戰。
從收入來看,上半年順豐同城的收入爲102.36億元,同比增長48.8%,收入高增情況下利潤也有良好增長,業績期內活躍商家已達85萬,活躍消費者已達2477萬。
一是順豐同城與多家連鎖餐飲有緊密的合作,受益於外賣補貼大戰的單量增長,如上半年順豐同城的茶飲配送收入同比增長105%;二是外賣平臺的運力不足,需要順豐同城來補充現有運力;
根據阿里和京東對補貼持續的表態,我們能確認三季度的外賣大戰會更加激烈,而上半年就有接近50%增長的順豐同城,下半年的收入大概率也有不錯的表現,將成爲這場即時零售大戰裏高度受益的一家。
二、外賣戰場轉移到近場電商,效率制勝
我們回顧這場外賣大戰的誘因,是美團閃購侵蝕到阿里和京東的腹地,而阿里和京東纔開始補貼外賣,藉助外賣來順勢打開近場電商,也就是即時零售的大門。更簡單的說,電商的戰場正從隔日達,演變成小時達的過程,而這背後則需要更大的運力。
根據市場預測,2030年即時零售的市場將超過2萬億。除了阿里美團京東,拼多多和抖音也在入局近場電商,行業也從流量爭奪轉向效率制勝。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在國補政策下,各家平臺的價格其實相差不大,而現在重要的是配送環節。
一是最後一公里如何快速地交到用戶手上,且要服務體驗好,纔有機會提高用戶的留存率,因此無論是外賣商家,還是非餐品類商家,對配送方的要求越來越高。
尤其是像各平臺對閃購業務的補貼,已經讓小時達的近場電商產品,不僅送的快,甚至比網購需要等待2-3天的產品還要便宜,這就是即時零售最簡單粗暴的邏輯,作爲消費者的體驗肯定是大幅提升的。
二是近場電商比起餐飲外賣,意味着有更復雜的精細化配送需求和更長的供應鏈路,在物流端需要打通遠近場一盤貨、前置倉等全鏈路的配送,這對配送方的要求更加之高。
比如最常見的商超有冷熱生熟多種物品,藥品配送必須滿足合規性和高時效的雙重要求,甚至需要冷鏈配送,家電數碼涉及防損和退換貨等需求。
對平臺方來說更是如此,特別是沒有自建物流的抖音和拼多多們。以往電商平臺物流都通過第三方快遞承接,入局即時零售,能無縫銜接打造“遠近場一體化配送”的第三方即配成爲剛需。
面對接下來非餐這個重要的增長點,提升配送服務質量,才能更快的提高即時零售市場滲透率。
所以,對於商家和平臺來說,來直接買順豐同城專業的服務,既省去了高昂的物流建設成本,還能提升消費者的體驗,何樂而不爲。
能整合全渠道配送、提供全鏈路協同的第三方即配將成爲近場電商裏持續受益的一方。
從順豐同城上半年的表現來看,也能看出商家和平臺的正向選擇,上半年非餐場景收入同比增長28.6%至21.42億元,其中面向商家的非餐場景收入更同比增長35.3%,全國性龍頭及地區性連鎖商超客戶雙突破,多個連鎖藥房客戶訂單數量再創新高。
順豐同城深入全場景品類打造定製化專業配送方案,例如說,與山姆達成倉店小時達和長距離接駁等合作,包括送貨到門店退換貨的全流程服務。並依託與順豐集團的“倉儲+轉運+同城即配”合作,2025H1共同服務的月結客戶貢獻外部增量收入2.08億元(+29.5%),一體化供應鏈換來了高質量的協同效應。
這種基於效率優化的行業分工,即商流和物流分化將隨着即時零售滲透愈發提升。可以說,在即時零售和近場電商的競爭中,順豐同城就類似於賣鏟人的角色,各家平臺需要高質量的服務,而順豐同城則是提供優質服務的效率方。
回到行業機會上看,目前跑通盈利模型的即時零售配送方只有順豐同城,隨着市場空間被打開,順豐同城也將持續受益於這場行業的大Beta增長中,將逐漸成爲各平臺最緊密合作的一環。
值得強調的是,順豐同城並非依賴外賣補貼戰才迎來爆發。除了直接受益於即時零售,順豐同城的業務結構多元化,定位是末端物流的效率加速器的存在。例如,TO-C端“取送買辦”服務覆蓋生活和工作全場景,特別是高端的商務取送,還可將同城快遞直接升艙爲即配,以及作爲彈性運力幫各大快遞做末端攬派件,用無人車接駁,整體規模效應會比做單一即配場景的企業更顯著。
所以我們能看到TO-C業務和最後一公里的增長也十分具有韌性,並不只是單靠TO-B業務的增長。
從數據上看,順豐同城上半年TO-C端的收入爲13.12億元,同比增長12.7%,其中,“獨享專送”服務收入同比翻3倍;“最後一公里”44.57億元,同比增長56.9%;兩條業務線都在雙位數增長的階段,這說明,即便未來補貼退坡,順豐同城的業務多元化,多品類客戶的積累,依然具備訂單密度持續提升的能力,基本盤並不受擾。
在高效的配送網絡下,順豐同城2025H1淨利已超過2024年全年水平,單位經濟持續優化,隨着接下來市場的增量,能夠爲順豐同城打開更大的盈利空間。
整體而言,外賣補貼只是行業競爭帶來的催化劑,加速了順豐同城的業務擴張節奏。三個業務線取得亮眼的增速,讓市場開始重新審視順豐同城在整個即時零售大圖中承擔的角色。
在遠場電商時代,順豐、中通這些第三方物流成爲商家、個人、平臺的基礎設施,而近場電商時代,各方也需要高質量的運力提供方。就目前來看,順豐同城就類似於這樣的角色,隨着萬億規模的即時零售大門打開,或許也有機會複製遠場電商物流巨頭們曾走過的市值成長路徑。
加入【真是港股圈】知識星球,您可以獲得:
1、每日港(A)股覆盤,緊貼每天行情,時機在投資上永遠最重要;
2、重要財經新聞的分析(包括中美日股市),主要針對它對企業/行業/股市形勢的影響。
3、有價值的第三方報告 + 紀要分享,以供大家借鑑與學習參考。
4、每一週至兩週一篇分析員的股票報告,深入剖析投資邏輯和基本面因素。
真是港股圈內容投稿:245803257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