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容量之爭:特斯拉“吝嗇” PK 中國品牌“大方”,誰纔是未來?

Ofweek維科網
09/03

曾幾何時,特斯拉用60-85度電的電池包證明了這是滿足大部分用戶日常需求的“甜點區間”。但2025年下半年,在電動車發展的十字路口,中國品牌發起了新一輪電池容量競賽。

樂道L90七座版標配85kWh電池,理想i8配備97.8kWh電池,全新小鵬P7除入門版外全系搭載92.2kWh電池包,問界M8純電版也直接搭載100kWh三元鋰電池,實現705km續航。最激進的當屬蔚來——直接宣佈全系標配100kWh長續航電池包,起售價不變。

這一個現象的背後,反映的不僅是技術路線的差異,更像是深層的商業哲學和市場競爭策略的根本不同。到底孰對孰錯?咱們今天來聊一聊。

能效優先 vs 便利優先

特斯拉的電池策略建立在其卓越的能耗控制能力之上。通過三電系統的高度集成和優化,特斯拉車型實現了行業領先的能耗表現。Model 3後驅版僅用60度電就能實現超過500公里的CLTC續航,這種能效優勢成爲特斯拉敢於採用較小電池包的底氣。

與特斯拉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品牌新車普遍選擇了大電池方案。這種選擇反映了兩者不同的市場競爭策略:通過提供更大的電池容量來建立產品差異化優勢。

中國品牌面臨的是不同的市場環境。國內充電基礎設施雖然快速發展,但分佈不均、體驗參差的問題仍然存在。在這種情況下,大電池成爲了最直接的解決方案,能夠有效緩解用戶的續航焦慮,特別是在三四線城市和長途出行場景中。

技術自研 vs 產業協同

特斯拉的供應鏈策略體現了高度垂直整合的特點。從與松下、LG、寧德時代等頭部供應商合作,到自建電池工廠,特斯拉始終將供應鏈控制權掌握在自己手中。這種策略雖然投入巨大,但確保了技術路線的一致性和供應鏈安全。

中國品牌則展現出更加靈活的供應鏈佈局。理想汽車在宣傳自研5C超充技術的同時,也採用了寧德時代的麒麟電池;蔚來與寧德時代深度合作開發100kWh電池包;小鵬則採用多元供應商策略。這種"技術自研+產業協同"的模式,既強調了自身的技術能力,又利用了頭部供應商的成熟產品。

超充技術:兩條路徑的趨同

有趣的是,儘管電池策略不同,但特斯拉和中國品牌都在超充技術上進行重點佈局。特斯拉的V3超充樁峯值功率可達250kW,15分鐘可補充250公里續航;中國品牌也在快速追趕,譬如理想i8的5C超充峯值功率更是達到 520kW ,支持0-80%電量區間持續提供300kW以上的充電功率。

這表明,超充技術正在成爲行業共識。不同之處在於,特斯拉將超充作爲核心基礎設施早早佈局,而中國品牌則將大電池與超充技術結合,提供"雙保險"的解決方案。

寫在最後

真正的創新不是簡單的技術堆砌,而是在深刻理解用戶需求的基礎上,找到最優的技術路徑。特斯拉的能效優勢和中國品牌的大電池策略都有其合理性,關鍵在於如何根據市場發展階段和技術進步節奏來選擇最適合的策略。

但有一個趨勢是明確的:隨着充電基礎設施的完善和超充技術的普及,電池容量的重要性將逐漸降低。能效控制、充電體驗和可持續發展將成爲更重要的競爭維度。對於兩者策略的選擇,你又怎麼看呢?歡迎關注“車域無疆”,下方評論區聊一下。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