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ataEye研究院
DataEye-ADX數據顯示,2025年7月短劇熱力榜TOP20中,一頭部平臺佔據12席,佔比達60%。在短劇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該平臺是怎麼做到的?
衆所周知,“內容、製作、演員”是影響短劇能否成爲爆款的三大關鍵要素,現已成爲行業資源爭奪的焦點。
在此趨勢下,越來越多平臺開始向上遊佈局,試圖通過整合版權資源、綁定內容製作方、儲備優質演員等方式,構建完整的內容生產閉環,以在白熱化競爭中掌握主動權。
一、搶版權:“內外雙軌制”並行,多渠道鎖定核心內容資源
隨着短劇行業進入精細化發展階段,劇本質量對作品成敗的影響愈發顯著,目前行業內已形成共識——劇本質量對短劇成敗的影響佔比超70%。在此背景下,優質編劇資源與獨家版權儲備,成爲頭部平臺佈局的核心方向。
DataEye短劇觀察瞭解到,在版權獲取上,某頭部平臺實現了以內部原創團隊和外部工作室並行的“雙軌制”創作形式。
在內部創作層面,該平臺擁有一支上百人的優質編劇團隊,持續產出高質量原創內容。自收購當風起文化後,在其創始人、總編劇徐良(暱稱:徐小魚,現擔任內容負責人)的帶領下,內部原創團隊與外部資源的聯動效益逐步增強。
從代表作來看,內部團隊自主創作、改編了《桃花馬上請長櫻》(首部破億短劇)、《撕夜》、《出手》等多部作品;同時,通過內部團隊與外部工作室的協同,聯合推出《世子無雙》、《出師一表真名世》等熱門內容。
在外部合作層面,該平臺通過股權投資、平臺合作、編劇激勵計劃等方式,持續拓寬版權來源,從源頭鎖定優質內容資源。
從股權投資來看,該平臺早在2023年10月便戰略投資百川中文網。據DataEye-ADX數據顯示,百川中文網作爲版權方已與平臺關聯51部短劇,合作作品累計熱力值超9億,其中熱力值5000萬以上的作品達5部(《遙不可及的愛》《狂少歸來》《死後才知,我竟是京圈太子白月光》《遊子歸家》《龍年大吉之衣錦還鄉》)。
來源:DataEye-ADX
2025年,該平臺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3月全資收購當風起文化(2025年春節檔熱門短劇《好一個乖乖女》《老千》等爆劇的編劇團隊)。據DataEye-ADX數據,當風起文化作爲版權方共關聯80部短劇,其中72部與平臺合作,合作作品累計熱力值超7億,熱力值3000萬以上的作品有5部(《閃婚小孕妻》《女婿回鄉》《團寵老媽惹不起》《父親進城》《閃婚總裁:娶一送二》)。收購完成後,當風起文化歸入該平臺內部團隊,有效增強了平臺的內容創作能力與版權儲備厚度。
來源:DataEye-ADX
同期,該平臺還分別投資醬瓜短劇與肆肆石榴,前者是《母愛無聲》《登堂入室》等爆款短劇的版權方,後者作爲專業編劇公司,代表作包括《京華煙雨》。
在外部平臺合作方面,該平臺與七貓小說網達成合作,近期聯合推出《封總,太太的離婚生效了》《逍遙四公子》《歲歲有今朝》《世子無雙》等爆款短劇,藉助合作方IP儲備豐富版權庫。
針對編劇羣體這一核心創作力量,該平臺今年推出“合夥人計劃”,開放IP庫中3000多部爆款小說以及劇本庫內超1000部短劇劇本,供創作者自由改編。
總體而言,“內外雙軌制”的版權佈局,既保障了平臺優質劇本的穩定供給,又通過外部合作拓寬了版權來源與創作視角,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單一渠道的風險,爲內容產出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二、搶內容合作方(CP):合作方分賬額同比飆升110%,TOP10分賬超600萬
優質劇本的落地離不開專業承製團隊,短劇承製方的製作能力直接影響短劇最終呈現效果。
從市場表現來看,2025年7月DataEye短劇熱力榜TOP20中,河馬平臺佔據12席,佔比達60%,且該平臺旗下短劇已連續三個月登頂短劇熱力榜月度榜單,其爆款短劇涵蓋逆襲、現代言情、都市修仙、古風權謀等多個熱門題材。
該平臺是如何做到的?
從合作承製方來看,12部上榜作品中,重慶四月聯盟包攬4部(均躋身榜單TOP10),西安匣子影視貢獻2部,成爲平臺爆款內容的重要供給方。
根據DataEye-ADX數據,市面上的爆款短劇往往集中於少數優質承製方,優質內容合作方(CP)成爲稀缺資源。爲保障製作質量與效率,股權投資逐漸成爲平臺綁定核心承製方的重要手段。
事實上,自2023年起,該平臺便通過股權投資綁定多家承製方,先後投資西安匣子、西安靈犀影視、杭州剛剛好影視等多家爆款短劇承製方,通過股權關聯實現深度合作,鎖定優質製作資源。
除股權投資外,激勵計劃成爲平臺吸引內容合作方的另一重要方式。今年一季度,河馬平臺推出“合夥人計劃”,將內容合作方(CP)納入核心合作體系。
從實施效果來看,第一期合夥人計劃中的《林深不知雲海》《盲刃》播放量分別達到7.8億與2.3億次;第二期合夥人計劃數據顯示,7月TOP10合作方分賬總額超600萬元,其中前兩名合作方單月分賬均突破100萬元。
目前,花生、愛奇藝、天橋、快創、九州、掌閱等頭部合作方已與平臺形成“內容供給-分賬回報”的良性循環。例如,愛奇藝出品的《掌上珠》播放量達3.8億次,分賬金額進入單月TOP10;花生出品的《肥妻皇后不好惹》播放量達2.2億次。
從行業趨勢來看,激勵機制的效果正逐步顯現。以河馬平臺“合夥人計劃”爲例,該計劃推出150天以來,累計發放額外激勵超千萬元,單個合作方單月最高收入超190萬元;且平臺2025年7月分賬數據較3月同比提升110%,成爲平臺強化製作端聯動的重要路徑。
三、搶演員:佈局藝人經紀,打造內容閉環
除劇本與製作外,演員的演繹同樣是爆款短劇不可或缺的核心一環,優質演員與潛力新人因此成爲各平臺爭奪的另一核心資源。
2025年以來,越來越多頭部平臺開始涉足藝人經紀業務,試圖通過自主孵化演員。比如,今年6月,點衆正式成立藝人經紀公司河馬星馳,開啓藝人經紀佈局,其核心目標在於打造“內容產出-藝人培養-作品反哺”的生態閉環,實現內容與藝人資源的深度綁定與相互賦能。
從佈局邏輯來看,短劇平臺涉足藝人經紀主要有兩大核心訴求:一方面,通過自主孵化演員,減少對高價頭部演員的依賴,有效降低製作成本,提升內容性價比;另一方面,藉助平臺豐富的內容資源,爲新人演員提供成長空間,同時通過藝人的個人影響力反哺作品傳播,實現內容與藝人資源的相互支撐,推動行業演員生態的良性發展。
來源:天眼查
目前,河馬星馳已獨家簽約劉博洋等短劇演員。其中,劉博洋與平臺合作的《流年深深深幾許》《故事鮮豔,而緣分太淺》等作品表現亮眼,《故事鮮豔,而緣分太淺》已經連續兩天登頂DataEye短劇熱力榜榜首。
DataEye短劇觀察瞭解到,該平臺運營動作主要集中在四個維度:
一是組建專業藝人運營團隊,涵蓋成熟經紀管理與新媒體包裝孵化業務,爲藝人提供全流程運營支持;
二是聚焦精品化內容合作,一方面爲藝人提供高質量劇本並進行精準角色匹配,另一方面推動藝人深度參與IP化短劇項目,甚至根據藝人特質開發定製化劇目;
三是拓展藝人演藝週期的多元化發展,探索短劇之外的演藝可能性(如微綜藝),延長藝人合作週期;
四是開展創新型內容營銷與粉絲運營,同時兼顧輿情風險管理,助力藝人建立穩定形象。
短劇平臺涉足藝人經紀並非偶然。短劇行業“一部爆款捧紅一位演員”的特性,讓手握大量內容資源的平臺具備天然優勢。而隨着頭部平臺入局,傳統演員合作模式(如依賴外部經紀公司、成本高企、合作穩定性差)逐漸被打破,將推動行業演員資源配置更趨合理,促進行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