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觀新聞)


關於寧波的港航事業,業界曾有「大港小航」的說法。頭頂「世界第一大港」的光環,其航運服務業整體能級卻相對偏弱。
制約因素之一在於船舶管理和服務能力不足。在此之前,當地大多數船舶管理服務由航運企業自身兼營,獨立、專業化的第三方管理服務供給相對匱乏。尤其是「體系外掛」,一度是懸在寧波航運安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劍。這些寧波籍船舶將安全管理體系掛靠外地公司,常因監管缺位,易發生滯留、違章及安全事故。
近年來,寧波一直致力於「補短板」。一方面,推動本地船舶管理企業快速發展。例如,寧波富興船舶管理有限公司從「體系外掛」的痛點切入,通過託管服務,幫助多艘船舶「脫黑」並恢復運營,還顯著降低了事故率和滯留率。另一方面,積極引進龍頭企業,接軌國際市場。前不久,全球航運巨頭地中海航運(MSC)落地寧波,成立地中海航運船舶管理(寧波)有限公司。
「寧波數箱子、香港數單子、倫敦數票子」仍是寧波當前現實的產業鏈困局。寧波引進國際船管巨頭,與本地企業合力壯大船舶管理集羣,是破解「大港小航」的現實選擇。船舶管理的專業化、規模化既能補齊安全短板,又能倒逼運力提質,進而促進高端航運服務業逐步發展。換言之,寧波若能把「船隊管家」這塊主業做實,不僅能推動港口從「貨運吞吐樞紐」升級為高價值的「航運管理中心」,也能帶動整個城市的能級提升。
事實上,寧波面臨的「大港小航」困境也折射出全球港航業轉型升級的趨勢。過去拼的是港口吞吐量和腹地經濟,如今比拼的更多是航運服務體系和規則制定權。中國港口多以「數箱子」為主,真正能在「數單子」「數票子」環節發力的並不多。寧波要破解「大港小航」,就必須把全球航運巨頭帶來的制度經驗、人才資源和服務模式內化為自身能力,進而推動本地制度創新和產業升級。
儘管船管集羣初具雛形,但寧波當下還面臨諸多困境。比如,集疏運短板。寧波舟山港高度依賴公路集疏運,腹地縱深相對不足,海鐵聯運比例雖逐年提升,但整體佔比仍偏低,內河航道瓶頸明顯,削弱了服務輻射力。
某種程度上,「大港小航」其實也不只是寧波一城的問題。但在探索路徑上,不同城市有各自的側重點。上海正加快推進國際航運中心建設,航運產業生態完善,金融、保險、仲裁等高端環節完備,更注重發力「規則制定」。寧波舟山港憑藉吞吐量和製造業腹地,更多承擔着貨物進出的「量能擔當」。蘇州、南京等城市依託內河水網發展多式聯運,舟山則在保稅加油、跨港區供油等方面政策先行。
當前,全球航運巨頭的落地,為寧波提供了更多制度、資本、人才的窗口期。從長遠看,除了持續做強船舶管理集羣,寧波還需推動制度創新走深,敢於試點並形成「組合拳」;同時依託「海上絲路指數」等平臺,探索更多「規則輸出」,爭奪國際話語權。而在一體化發展的大背景下,長三角還應探索更多聯合解題的方式。未來,圍繞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一體兩翼」格局,寧波、舟山等更多城市在分工協同中強化各自優勢,長三角打造世界級港口羣纔會更有底氣。
原標題:《引進國際巨頭後,寧波能從「數箱子」走向「數票子」嗎?》
欄目主編:陳抒怡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朱凌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