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現結合編織產業鏈“安全網”

期貨日報網
09/02

近日,期貨日報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深耕鋰鹽行業二十餘年的現貨貿易商——上海利仕摩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利仕摩),通過借力國內頭部期貨公司中信期貨的期貨衍生品特色優勢,發揮資產管理專業能力,巧妙運用“期權工具+期現結合”的操作模式,探索出了一條有效抵禦市場風險的新路徑。

回顧來看,碳酸鋰現貨價格從年初90000元/噸的高點一路下行,到6月中旬一度下破60000元/噸的成本線,隨後又快速反彈至75000元/噸上方。超過50%的價格波動,也讓鋰鹽行業面臨週期性陣痛。上海利仕摩執行總裁居嘉榮對此感觸頗深,他向記者坦言:“近年來鋰價持續下行,傳統小貿易商因資金不足、團隊實力有限等因素逐漸退出市場,產業鏈上的企業經營壓力也與日俱增。”

據悉,上海利仕摩身處產業鏈中間環節,連接着礦山、加工廠與終端用戶,其困境也折射出整個行業的痛點:上游鋰礦企業渴望鎖定高價銷售,下游電池廠商需要低成本原料保障,而中間貿易商則在價格波動中承擔雙重風險,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虧損泥潭。

居嘉榮告訴記者,隨着2023年碳酸鋰期貨的上市,整個碳酸鋰市場的貿易模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交易更加市場化、透明化,傳統的“買入成本+利潤”模式逐漸失效,取而代之的是更多市場化的“期現結合”模式。

商場如戰場。當市場把風險轉嫁給中間環節時,居嘉榮意識到,必須運用金融工具重構商業模式,升級手中風險管理的武器。今年5月份,上海利仕摩委託中信期貨,探索用期貨資管這一模式向“期現結合”轉型。

“通過期貨資管策略,我們用更低的成本實現了風險對沖。這種創新模式既符合資管新規的要求,又突破了企業傳統套保的侷限。”居嘉榮表示,未來上海利仕摩也希望通過利用期貨資管服務,找到一條適合自身的期現結合模式,提升風控管理能力,在行業洗牌中能夠逆勢擴張。

記者瞭解到,這次服務也有望在碳酸鋰產業鏈中產生溢出效應。居嘉榮表示,作爲現貨服務商,上海利仕摩還將進一步推動期貨期權工具覆蓋更多產業上下游客戶,利用多樣金融工具爲其定製合適的產品,從而助力整個碳酸鋰產業鏈生態的健康發展。

“隨着未來碳酸鋰期現貨市場的深度融合,現貨企業參與期貨市場最重要的是風控。”居嘉榮認爲,期貨市場情緒面屬性明顯,對現貨市場有放大效應,因此盈利並非企業的首要目標。在確保基本盤穩健的前提下,他建議企業可適當設置少量博弈,並堅定按照制定的規則操作,這樣才能實現長遠穩健發展。

當碳酸鋰價格再次跌破90000元/噸關口,上海利仕摩辦公室電腦屏幕中的K線圖與其倉庫中靜置的白色鋰鹽之間,正悄然架起一道連接期貨與現貨的橋樑。這場由期貨資管提供特色服務的現貨產業企業轉型正在驗證:在強監管時代,金融創新不是脫實向虛的藉口,而是服務實體經濟的新引擎。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