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近日,南方基金經理葉震南對港股市場作出分析和解讀。他表示,稀缺性和流動性寬鬆使得港股今年行情領先,市場風險偏好明顯提升,過去一個月港股回調是短期情況。未來三到四年將是中國創新藥的甜蜜期,預計中外合作和國際化步伐會持續加快。
葉震南指出,香港提供了一種稀缺性,也有一些流動性寬鬆。這兩點是構成香港市場之前有一段比較好的背景。
隨着流動性環境和風險偏好因素逐漸反映在中報業績中——衆所周知,八月正值半年報披露期——市場關注點自然轉向企業盈利、實際經營狀況和資產質量。
若估值和風險偏好目前已處於難以進一步擴張的位置,疊加盈利增速的變化,投資者情緒可能會轉向謹慎。因此,他認爲這是港股市場短期面臨的情況。
他表示,創新藥在香港市場比較有代表性,整體來看,國內創新藥政策持續優化,支持力度很強。有助於創新藥產品放量和業績提升,爲相關企業帶來積極推動作用。
他指,首先,過去三到五年,中國創新藥行業發展非常快。比如2021年,中國創新藥的研發管線在全球的地位有了明顯提升,尤其在雙抗、TCE、細胞療法和ADC等新興療法領域,中國藥企已經進入全球第一梯隊。
從全球視角看,藥品專利期通常爲十到二十年。許多海外大型藥企將在2024到2028年迎來專利懸崖,許多暢銷藥將陸續到期。
全球藥企需要補充管線,而早期資產推進到上市需要時間。在這三四年裏,中國正處於一個非常有利的“甜蜜期”。
中國工程師紅利、開發和研發效率推動了這一進程,未來三到四年將是中國創新藥的甜蜜期,預計中外合作和國際化步伐會持續加快。
行業競爭導向已經從低價競爭轉向差異化和精準定位。評估藥企時,要看綜合實力、產品定位、支付策略和管線佈局等多個維度。鼓勵“真創新”,中國創新藥已經能進入全球前三、前五梯隊。
但他也表示,創新藥短期業績尚未規模化,學術大會等催化事件多集中在四季度,當前或處於信息真空期。短期內需關注風險收益匹配,流動性好時關注業績和新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