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銀行上半年“增利不增收”:零售業務承壓,淨息差連年下降

財經觀察站
09/04

作爲全國性的商業銀行之一,近日,中信銀行(601998.SH;00998.HK)披露了2025年上半年業績報;面對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中信銀行營收以及淨息收入、非利息收等指標出現了不同程度下降,引發外界警惕。

中信銀行官網顯示,該行成立於1987年,於2007年4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聯合交易所A+H股同步上市。截至2024年末,該行在國內153個大中城市設有1470家營業網點,總資產規模超9.5萬億元、員工人數超6.5萬名。

4月22日晚間,中信銀行發佈公告,近日,該行收到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批覆,已覈准蘆葦中信銀行行長的任職資格。蘆葦自2025年4月21日起正式就任中信銀行行長。

簡歷顯示,蘆葦,男,1971年10月出生,擁有25年銀行業從業經驗,擁有中國、中國香港、澳大利亞註冊會計師資格,獲澳大利亞迪肯大學專業會計學碩士學位。蘆葦自2025年2月起擔任中信銀行黨委副書記。

財經觀察站 作者:旭日

營業收入小幅下降,淨息差連年下滑

業績上,中信銀行發佈2025年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中信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057.62億元,同比下降2.99%;實現淨利潤364.78億元,同比增長2.78%。

同比來看,中信銀行淨利潤好於上年同期,但營收對比上年下降明顯。拉長時間來看,中信銀行淨利潤近年來呈現的增速放緩態勢也異常明顯。2021年—2024年約13.6%、11.61%、7.91%、2.33%,2024年較2023年近乎“腰斬”。

2024年,中信銀行實現利息收入3097.91億元,比上年減少79.01億元,下降2.49%,主要是生息資產收益率下降所致。

利息淨收入方面,報告期內,中信銀行實現利息收入1451.22億元,同比減少118.11億元,下降7.53%,主要是生息資產收益率下降所致。

整體來看,2021年-2024年,中信銀行利息收入分別爲1479億、1506億、1435億和1467億,顯然近四年不太樂觀。

2025年上半年,中信銀行淨利差和淨息差分別爲1.60%、1.63%,同比均有所下滑,同比分別下降0.11個百分點、0.14個百分點。

此外,中信銀行生息資產收益率爲3.33%,同比下降0.50個百分點,付息負債成本率爲1.73%,同比下降0.39個百分點。

拉長時間來看,2021年-2024年,中信銀行淨利差分別爲1.99%、1.92%、1.75%、1.71%;淨息差分別爲2.05%、1.97%、1.78%、1.77%。

有行業內人士向《財經觀察站》表示,中信銀行淨利差/淨息差持續下滑,核心反映“資產端收益下行更快、負債成本改善不足以對沖、零售與信用卡結構承壓、投資收益不可持續”,以及“行業性利差收窄與信貸‘內卷’”的雙重擠壓。

8月28日,開源證券在研報中表示,中信銀行淨息差變動跑贏大市。2025H1淨息差爲1.63%,在已披露中報的16家上市銀行中排名居前,環比下降僅2BP。

此外,中信銀行2025年上半年客戶存款利息支出爲482.44億元,同比減少50.39億元,下降9.46%,主要是客戶存款平均成本率下降0.33個百分點抵銷平均餘額增加4864.11億元的影響所致。

談及後續息差走勢,蘆葦認爲,銀行業淨息差下降速度有可能逐步放緩。

其一,在當前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銀行淨息差仍面臨收窄壓力。當前資產端定價持續處於低位,而隨着存量高收益資產陸續到期退出,銀行整體生息資產收益率將進一步承壓,進而對淨息差形成下行拖累。

其二,反內卷相關政策的落地及中性偏穩的息差導向貨幣政策,將共同推動銀行業淨息差逐步企穩。具體來看,一方面,今年以來逐步推出的反內卷政策,有助於規範行業競爭秩序,引導銀行在加大實體經濟金融支持力度的同時,兼顧自身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央行推行的存貸款對稱降息舉措,有效提升了貨幣政策傳導效能,爲銀行進一步優化負債結構、壓降付息成本創造了有利條件。

零售銀行板塊承壓,上半年營收下滑

中信銀行零售業務的下滑,也備受外界關注。

報告期內,本行零售銀行業務實現營業淨收入381.07億元,同比下降8.43%,佔本行營業淨收入的39.24%;零售銀行非利息淨收入91.21 億元,同比下降18.26%,佔本行非利息淨收入的30.35%;其中,信用卡非利息淨收入53.89億元,佔本行非息淨收入的17.93%。

同時,報告期內,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報告期內,本集團實現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169.06億元,同比增加5.53億元,增長3.38%,佔營業淨收入的15.98%,同比上升0.98個百分點。

其中,託管及其他受託業務佣金同比增加10.26億元,增長25.12%;代理業務手續費同比增加4.90億元,增長18.81%;擔保及諮詢手續費同比增加2.84億元,增長11.35%;結算與清算手續費同比增加2.11億元,增長16.23%;銀行卡手續費同比減少9.77億元,下降12.29%。

2025年上半年,中信銀行不良貸款餘額較上年末增加6.49億元,不良貸款率1.16%,與上年末持平。但其中,該行個人不良貸款率較上年末上升0.04個百分點,不良貸款餘額較上年末增加6.36億元;截至報告期末,中信銀行信用卡不良貸款餘額125.16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79億元,不良率2.73%,較上年末上升0.22個百分點。

前述業內人士分析表示,中信銀行不良率上升幅度小,0.04個百分點的增幅屬於“微升”,說明整體零售信貸資產的風險暴露仍處於“可控範圍”,未出現集中違約的跡象。“總體而言,當前數據反映的是‘零售資產質量溫和承壓’,而非‘風險失控’,核心需關注後續客羣結構優化、風控模型調整及宏觀經濟復甦對居民還款能力的改善效果。”

合規層面,2025年以來,中信銀行旗下分行多次被行政處罰合計處罰達500萬元。

具體來看,中信銀行旗下多家分行被行政處罰,涉及江蘇、湖北、湖南、寧波、雲南等地多家分行,處罰金額分別在20萬元至170萬元不等,總計處罰金額達500萬元。

其中,今年4月30日,據揚州金融監管分局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顯示,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揚州分行因員工行爲管理不到位被罰款40萬元。同時,季傑(時任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揚州分行營業部客戶經理)因員工行爲管理不到位,被禁止從事銀行業工作9年。

報告期內,因存在“貼現業務管理不到位”等違法違規行爲,今年6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呂梁監管分局向中信銀行3家支行以及4名員工開出行政處罰決定書,累計罰款金額70萬元。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