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智家“九子奪嫡”,定位重疊搶市場“同室操戈”

鞭牛士
09/01

海爾智家2025年半年報

8月28日晚,海爾智家發佈了2025半年報。財報顯示,2025上半年,海爾智家實現營業收入1564.94億元,同比增長10.2%;歸母淨利潤120.33億元,同比增長15.6%,創歷史新高。其中,Q2單季實現歸母淨利潤65.46億元,同比增長16.14%,業績增長加速明顯。

但深入挖掘財報細節,就會發現其旗下的海爾、卡薩帝、Leader、GE Appliances、Candy、Fisher&Paykel(FPA)、AQUA、CCR、Kwikot這九個品牌,正陷入一場“九子奪嫡”般的混戰,定位重疊致使“同室操戈”,內部競爭內耗現象嚴重。

▲海爾智家2025年半年報

01

國內市場:

品牌定位模糊,“九兄弟”貼身肉搏

按理說,卡薩帝主打高端,海爾瞄準中高端,Leader聚焦年輕羣體,定位清晰明確。可從財報披露的產品數據來看,三者邊界早已模糊。

先看冰箱品類,卡薩帝致境系列冰箱,主打的是平嵌設計、MSA氮氧智控保鮮技術,售價在2萬元以上,上半年銷量32萬臺,同比增長100%,在線下2萬元以上價位段份額超70%。海爾品牌的“和悅”“麥浪”系列同樣主打全空間保鮮、超薄零嵌,售價1萬-1.5萬元,上半年銷量突破35萬臺,累計銷量超150萬臺,同比增長300%以上,其中“和悅625”還成了行業單品銷量冠軍。

這兩款產品,核心功能都是保鮮和嵌入設計,目標客羣都瞄準了追求家居一體化、注重健康保鮮的消費者,只不過卡薩帝價格更高些。可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很難分清兩者的本質差異,不少人在選購時糾結半天,最後可能因爲價格差選擇海爾,也可能爲了“高端”標籤選卡薩帝,本質上就是同一集團下的兩個品牌在搶同一批客戶。

更有意思的是Leader品牌,其“悅己”系列冰箱,主打594mm專業超薄零嵌技術,售價2999-4999元,雖說價格低,但核心的超薄零嵌賣點,和海爾、卡薩帝的中高端產品高度重合,只不過材質和功能簡化了些,這無疑又分流了一部分追求性價比的年輕消費者,相當於三個品牌在冰箱賽道上“貼身肉搏”。

洗衣機品類也有類似情況,卡薩帝推出的攬光pro洗烘套,有變頻電機、養護溼洗功能,還能實現洗烘聯動,580mm超薄機身可平嵌,15000元以上價位段市場份額超90%。而海爾品牌的部分高端洗烘產品,同樣具備洗烘聯動、超薄機身設計,售價10000-12000元,和卡薩帝入門款功能相差不大。Leader更直接,推出“懶人洗衣機”三筒款,主打分區洗護,可海爾旗下也有類似的分區洗產品,只不過Leader設計更年輕化,價格低3000元左右。

財報顯示,2025年上半年海爾智家洗護產業全球收入320.06億元,同比增長7.6%,可要是剔除內部競爭內耗,把被分流的銷量加起來,這個增速或許能再上一個臺階。

雖然海爾智家在國內家電市場整體份額靠前,但各品牌之間的內耗,導致單個品牌的市場份額增長乏力。以2025年上半年國內冰箱市場爲例,海爾品牌市場份額爲25%,卡薩帝爲10%,Leader爲5%,看似不錯,但如果沒有品牌定位重疊帶來的內耗,各品牌憑藉自身優勢,市場份額或許能進一步提升,像卡薩帝專注高端,市場份額衝擊15%甚至更高並非不可能。

海爾鞏固中高端,市場份額有望突破30%,Leader在年輕市場深耕,市場份額增長至8%也有很大機會,這樣一來,海爾智家在國內冰箱市場的總份額將遠超當前的40%。

02

海外市場:

品牌又撞車,卷“出海”

海爾智家在海外市場佈局了GE Appliances、Candy、Fisher&Paykel等品牌,本應各司其職,可實際情況卻是常常“撞車”。

在歐洲市場,Candy品牌主打大衆消費,推出的洗衣機、烤箱等產品,走的是高性價比路線。可海爾品牌在歐洲也推出了不少中低端家電,功能和Candy高度相似,價格也相差無幾。

財報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歐洲市場白電行業銷量1740萬臺,同比上升2.0%,銷額77億歐元,同比上升0.4%,而海爾智家歐洲市場收入179.95億元,同比增長24.07%,看似增長不錯,但細究起來,很大一部分是靠Candy和海爾品牌相互“搶食”實現的,要是兩者能協同發力,針對不同消費羣體推出差異化產品,增長或許能更穩健。

北美市場也存在類似問題。GE Appliances作爲北美本土品牌,定位中高端,在當地有穩定的客戶羣體。可海爾品牌在北美也推出了不少中高端家電,像智能嵌入式微蒸烤一體機等,和GE Appliances的部分產品功能重疊,價格還略低。雖說財報提到北美市場“高端品牌實現兩位數增長”,但沒具體披露GE Appliances和海爾品牌各自的增速,不難猜測,兩者之間肯定存在客戶分流的情況,沒能形成“1+1>大於2”的效果。

目光來到東南亞地區,海爾智家旗下多個品牌也同時發力,市場定位區分不明顯。以空調產品爲例,海爾品牌和AQUA品牌都推出了適應當地炎熱氣候的節能型空調,功能和價格相近,在爭奪市場份額時大打出手。原本可以通過品牌差異化,覆蓋更廣泛消費羣體,實現市場份額的快速增長,卻因內部競爭,白白浪費了不少市場機會。從市場份額數據來看,在東南亞某國的空調市場,海爾智家旗下品牌的總市場份額爲18%,但各品牌之間相互競爭,導致單個品牌市場份額都不突出,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和品牌影響力。

▲電視劇《雍正王朝》劇照

03

後記: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這種“九子奪嫡”式的混戰,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資源的極大浪費和盈利的嚴重承壓。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發費用57.9億元,同比增長11.73%,可這麼大的投入,卻沒搞出多少獨家突破性技術。原因很簡單,九大品牌各自爲戰,都在投入研發相似功能的產品。

比如智能識別、精準控溫等技術,海爾、卡薩帝、GE Appliances等品牌都在研發,重複投入嚴重,分散了研發精力,自然難以出精品。要是能整合研發資源,集中力量攻克關鍵技術,不僅能降低研發成本,還可能在行業內率先實現技術突破,提升產品競爭力。

此外,上半年銷售費用率10.1%,雖說較去年同期優化0.1個百分點,但要是沒有品牌間的重複營銷,優化空間還能更大。就拿國內電商促銷來說,海爾、卡薩帝、Leader在同一平臺推出相似產品的促銷活動,廣告投放、優惠券發放都各自爲政,不僅浪費了營銷費用,還讓消費者看得眼花繚亂,不知道該選哪個品牌。在海外市場同樣如此,不同品牌在同一區域進行廣告宣傳,內容和目標受衆高度重合,無法形成有效的品牌區隔和市場覆蓋。

事實上,毛利率承壓也是很大問題。2025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26.9%,僅較去年同期提升0.1個百分點。這背後,品牌間的價格戰難辭其咎。

爲了爭奪市場份額,同一集團下的不同品牌經銷商,常常互相壓價。假如在某線下賣場,海爾洗衣機經銷商降價5%,卡薩帝經銷商爲了保住客戶,也跟着降價3%,Leader更是直接降價8%,就會陷入“自相殘殺”的惡性循環,最終導致整體毛利率難以大幅提升。

由於內部競爭導致的銷售價格下降和成本上升,使得各品牌的利潤空間被壓縮。以卡薩帝爲例,其高端產品本應擁有較高的毛利率,但由於與海爾部分高端產品競爭,不得不採取價格策略,導致毛利率從原本的35%下降至30%左右。

海爾品牌在與Leader和卡薩帝的競爭中,毛利率也受到影響,從28%降至25%左右。Leader品牌爲了爭奪年輕市場份額,低價競爭,毛利率更是隻有15%左右,遠低於行業平均水平。這些數據充分顯示出品牌內耗對盈利的嚴重衝擊。

2024年,海爾智家收購了CCR和Kwikot兩個新品牌,本希望藉此拓展新市場,增強品牌競爭力。但從半年報來看,兩者的整合並不理想

Kwikot作爲南非百年熱水器品牌,按理說能幫助海爾智家快速切入南非熱水器市場,可財報僅提到“Kwikot業務整合穩步推進,經營態勢良好”,沒披露具體的營收貢獻和市場份額增長數據,財報隻字未提其具體運營數據,讓人懷疑這次收購是否真的能爲海爾智家帶來實質性幫助。

Kwikot進入海爾智家體系後,由於品牌定位與海爾在南非市場的熱水器產品線存在一定重疊,導致市場推廣面臨困境。原本Kwikot的品牌優勢未能充分發揮,消費者對其與海爾品牌的區別認知不足,市場份額增長緩慢。

而CCR品牌,由於缺乏明確的市場定位和有效的推廣策略,在競爭激烈的家電市場中幾乎沒有掀起波瀾,沒有實現預期的市場拓展目標。

其實,海爾智家搞多品牌戰略本身沒問題,畢竟不同市場、不同消費羣體需求不同,多品牌能覆蓋更廣泛的客戶。可問題在於,沒能給每個品牌清晰的定位和差異化的發展路徑,導致出現“九子奪嫡”內部競爭,進而在市場上“同室操戈”。

海爾智家可以整合九大品牌的供應鏈資源,實現採購、生產、物流等環節的協同運作。在採購環節,通過集中採購降低成本;在生產環節,根據各品牌的訂單需求,合理安排生產計劃,提高生產設備的利用率。在物流環節,優化配送路線,實現貨物的高效配送。這樣不僅能降低運營成本,還能提高整個供應鏈的響應速度,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

海爾智家需重新梳理品牌定位,加強品牌之間的協同合作,解決內部競爭問題,未來在激烈的家電市場競爭中,有望實現持續、健康的發展。否則,很可能會被競爭對手抓住弱點,市場份額逐漸被蠶食,錯失更多增長機會。

畢竟,消費者想要的是清晰的品牌認知和差異化的產品選擇,而不是同一集團下的品牌“窩裏鬥”。(轉載自號外工作室)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