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持續深度調整的背景下,酒業今年上半年過得如何?
近期,白酒、啤酒、黃酒和葡萄酒四大酒類的上市公司已披露半年報,南都灣財社-酒水新消費指數課題組記者注意到,大部分上市公司都走出了所謂的“調整期業績行情”:即通過降低業績增速讓市場釋放更多的空間,從而在度過調整期後實現進一步增長。據瞭解,前述說法在許多酒業上市公司的半年報中被提及。
總體來看,今年上半年國內各大酒行業都在處於調整當中,其中白酒行業中多數上市公司業績從此前的大增轉入“主動調整”,啤酒行業恢復增長,黃酒因新品“聲勢浩大”但是增幅未變,而葡萄酒則仍在調整週期當中。不過南都灣財社記者注意到,即使酒行業處於調整期,但總體行業結構並未發生太大變化,市場仍在向頭部企業集中。
白酒:深度調整下市場進一步向“龍頭”集中,存量博弈加劇
作爲國內酒業業績的“扛把子”,今年上半年,白酒行業是受調整期影響最大的酒類行業,除了行業原有的渠道庫存過高、產品價格倒掛以及終端動銷問題受阻外,飛天茅臺酒價格持續波動、消費者飲酒結構下移、第二季度相關政策影響消費場景、以及金融、房地產關聯行業的弱復甦等,都讓白酒市場進入到前所未有的深度調整階段。
這一狀況在白酒企業半年報中體現得尤其明顯。據南都灣財社記者統計,20家(不包括順鑫農業)披露半年報的白酒上市公司,6家是營收和歸母淨利潤雙增,1家虧損同比收窄,剩下13家均是業績“雙降”。
整體而言,頭部企業在調整“深水區”依舊保持“穩中有進”的態勢,上半年營、利保持增長,展現出較強的發展韌性與抗風險能力;而中小企業則面臨更明顯的業績回調,且利潤的跌幅相比營收要更爲顯著,行業分化格局進一步凸顯。
南都灣財社記者注意到,頭部6家上市公司中,貴州茅臺、五糧液、山西汾酒和古井貢酒業績雙增,而主流酒企中,金徽酒和老白乾酒仍保持增長,其他酒企尤其是區域屬性極強的上市公司,業績下滑幅度明顯,這一現象符合行業“往頭部集中”“市場存(縮)量博弈”等現象。
在行業形勢出現新變化之時,部分酒企則是採取策略進行“自救”,並且講業績下滑歸結爲“主動調整”“去庫存釋放市場”等。
例如在半年報下滑到行業第五的洋河股份,該公司表示業績下滑主要是解決渠道庫存問題,並且對產品渠道進行優化;業績雙位數下滑的捨得酒業,表示在第一季度“加速去庫存”之後,第二季度業績得到了修復;歸母淨利潤下跌超9成的酒鬼酒,該公司表示是“主動調整經營業績”,通過降低渠道庫存、優化產品結構、夯實渠道基礎等“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當然,部分白酒企業在半年報中也提到,消費場景變化是今年上半年業績增長受阻的重要因素,例如今世緣、水井坊,這兩家公司均表示,今年上半年部分商務接待場景消失、宴席渠道減少等,一定程度上對中高端產品銷售帶來阻力。
此前行業協會曾認爲,白酒行業正處於“政策調整、消費結構轉型、存量競爭”三期疊加的深度調整期,頭部企業優勢持續擴大,消費場景與價格體系面臨重構。在酒水行業持續變化之時,酒企應該要“主動降速”“調低目標”,而在渠道上應該統籌佈局,打通線上線下的傳統邊界。
南都灣財社記者注意到,目前白酒企業理論上確實在“主動降速”,而打破線上及線下渠道邊界方面,目前仍在進行中,例如即時零售已介入白酒銷售終端,並且受到用戶的較大關注和購買,部分線下終端庫存得到了一定緩解。
啤酒:高端化成上市公司業績“勝負手”,企業跨界尋新增量
對比白酒處於深度調整期,啤酒行業過得“還算不錯”。今年上半年,啤酒行業仍然呈現龍頭企業不斷集中市場的發展態勢,其中國內啤酒上市公司業績雙漲,與之相對的,海外啤酒企業則是業績“雙降”。
經歷了約7年的高端化結構改革,2024年全年,啤酒行業呈現弱復甦狀況,大部分企業歸母淨利潤呈現個位數增長,甚至同比出現下降情況,當時業界認爲,啤酒高端化進程已轉入“下半場”小幅增長階段,同時啤酒消費價格帶也從10元及以上的高端,轉移到6至8元和8至10元的“新大衆”和次高端領域。
不過在今年上半年,啤酒行業的高端化迎來了再一次“起跳”。
南都灣財社記者在數據統計時注意到,除了*ST蘭黃(蘭州黃河)外,華潤啤酒、青島啤酒、燕京啤酒和珠江啤酒均爲業績“雙增”,而在歸母淨利潤增長上,燕京啤酒幅度最大同比增超四成,其次華潤啤酒和珠江啤酒都有超20%的漲幅。與之相比,百威亞太和重慶啤酒(嘉士伯)這兩家外資控股的啤酒企業,上半年則是出現業績收縮的情況,尤其百威亞太歸母淨利潤同比下跌超兩成。
價格來佈局來看,華潤啤酒、百威亞太、青島啤酒和重慶啤酒主要在10元及以上的高端產品進行競爭,高端產品是龍頭企業市場“決勝”的勝負手,這一市場主要呈現的競爭格局爲“此消彼長”“存量博弈”,從上市公司業績來看也呈現這樣的特點。
這些啤酒企業半年報的數據顯示,華潤啤酒次高端及以上的產品銷量,同比出現較高的單位數增長,普高檔及以上啤酒銷量同比增長超過10%;青島啤酒中高端以上產品實現銷量199.2萬千升,同比增長5.1%;與之相對的,重慶啤酒高檔產品實現營收52.65億元,同比增長0.04%,百威亞太表示中國市場銷量同比減少8.2%。
除了高端產品外,8元價格帶成爲啤酒市場增長的新動力,其中燕京啤酒和珠江啤酒則是最近兩年“精準押注”在8元價格帶,從產銷量來看,燕京啤酒上半年實現啤酒銷量(含託管經營)235.17萬千升,同比增長2.03%;珠江啤酒銷量爲73.41萬千升,同比增長 5.1%。從這兩家公司歸母淨利潤大增來看,8元價格帶的持續放量使得這兩家公司持續受益。
啤酒行業營銷專家方剛表示,啤酒行業高端化的1.0時期,企業大多通過優化產能、調整產品結構包括漲價動作來實現高端化的發展。“因此,當這些紅利都釋放完畢之後,啤酒行業就要思考高端化的方法或方式是否進行升級”。
南都灣財社記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在行業調整的過程中,啤酒巨頭們紛紛藉助自身渠道進行跨界,尋找“第二增長曲線”。除了早前跨界白酒的華潤啤酒,今年重慶啤酒、燕京啤酒均向飲料行業進行佈局,而青島啤酒則是跨界黃酒領域。
興業證券研報指出,啤酒高端化仍是中長期的主要趨勢以及競爭的勝負手,“第二曲線”外延探索有望打開長期想象空間。
不過業界認爲,今年上半年啤酒巨頭多元化發展的框架已經初現雛形,不過隨着消費環境的變化,僅靠渠道鋪貨,並不能解決建立消費者認知和站穩腳跟的問題。
黃酒:爲“年輕化”“全國化”頻繁上新,拉動業績還是靠老產品
相比啤酒的穩步增長,近年來“聲勢浩大”的黃酒還沒迎來行業集體增長的繁榮,更多表現爲個體企業正在各自突圍。
南都灣財社記者梳理後注意到,3家黃酒上市公司僅會稽山一家增長,傳統黃酒龍頭古越龍山營收微增淨利下滑,金楓酒業則是營收下跌虧損收窄。
南都灣財社記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爲了突破在江浙滬市場的侷限,黃酒企業正在全力推動全國化。隨着氣泡黃酒、糯米威士忌等新產品的推出,這也意味着黃酒向年輕羣體開拓市場的動作越來越頻繁。尤其是氣泡黃酒,該產品在去年“雙11”推出後,成爲線上平臺的“爆款”。
不過,即使各種新產品頻頻“出圈”,但是黃酒今年上半年整體表現仍不盡如人意。其中業績雙增的會稽山,拉動增長的並非“爆款”氣泡黃酒,而是中高端黃酒產品,這些產品與白酒一樣都是主要走經銷商渠道,尤其是第二季度,會稽山的歸母淨利潤僅13.4萬元,業績增長主要系今年第一季度打下的基礎。
而古越龍山和金楓酒業,業績表現則是相對“暗淡”。其中古越龍山曾在今年第二季度對部分中高端產品進行調價,並且推出糯米威士忌等,但尚未對財務報表帶來實質影響;金楓酒業則表示,公司銷售規模縮減,營業收入下降,主要受激烈的市場競爭影響。
業界認爲,黃酒消費長期集中於江浙滬地區,實現全國化擴張需要持續的市場開拓和資源投入,但是開拓全國市場難度不低。
天風證券研報認爲,制約黃酒品類發展主要有四大侷限:價位侷限,過去未能實現品牌化發展使得產品結構偏低,無法適應長期消費者升級需求;區域侷限,囿於品類邊緣化、品牌知名度低及規模偏小投入受限等因素,無法有效實現全國化佈局;場景侷限,居家小酌爲主,社交場景偏弱;人羣侷限,消費羣以40+歲男性爲主,年輕一代培育不足,對黃酒品類存在一定“偏見”。
葡萄酒:市場仍在深度調整中,“獨酌微醺”能助力反彈嗎?
對比其他酒類,我國葡萄酒市場仍處於深度調整期,尤其在今年上半年,調整進一步深化。
從統計數據來看,今年除了中信尼雅業績轉好外,從龍頭企業張裕,到ST通葡、威龍股份及莫高股份等,營收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
據南都灣財社記者瞭解,自2008年葡萄酒行業出現“國產酒份額慢慢下降、進口酒份額大幅增加”的週期調整態勢開始,國產葡萄酒一直處在行業調整期當中。
其中,進口產品對國內企業的衝擊表現較爲明顯,即使最近數年進口葡萄酒總量在持續下跌,但金額卻不斷增長。今年上半年,中國葡萄酒進口總量爲1.14億升,同比下降12.67%,葡萄酒進口總額卻逆勢增長1.45%,達到了51.15億元,呈現出“量減額增”的特點。在進口產品中,除了法國外,澳大利亞葡萄酒在上半年的迅猛增幅,對國產品牌帶來一定衝擊。
深圳市智德營銷策劃總經理王德惠認爲,葡萄酒市場消費低迷,傳統銷售模式的作用下降,大部分企業競爭力不足,市場應對不得力。“不過葡萄酒行業在中國市場有很好的未來空間,也是酒類中增量空間最大的”。
南都灣財社記者注意到,在調整深化以及全新的酒水消費環境中,國產葡萄酒也開展相應措施應對市場競爭。例如中信尼雅主要通過直播電商的方式銷售產品,從業績表現來看,這種方式較爲湊效。又例如葡萄酒龍頭張裕,爲激活市場消費活力,該公司曾推出長尾貓等適合年輕人的新品,還在組織架構上也做出一定的調整,針對品牌事業部進行了整合。
業界分析認爲,隨着新的政策環境以及市場消費場景變化,國產葡萄酒拓展的機會轉向了廣大消費人羣,並以“家庭消費”“聚會消費”“自飲消費”等作爲“基本盤”,其中,“獨酌”“微醺”這一系列滿足情緒價值的消費形式,或能助力國產葡萄酒從調整走向復甦。
整體而言,今年上半年酒業半年報披露後,深度調整是行業共同面臨的狀況,那些對於細分的酒類行業,今年上半年它們有哪些具體表現?又存在哪些方面的困境和難題?南都灣財社-酒水新消費指數課題組記者將就行業進行詳細報道。
(文章來源: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