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不一定是車企競爭最激烈的一年,但是一定是最關鍵的一年,畢竟已經有新勢力被淘汰了,在這樣的發展態勢下,理想汽車交出了二季度成績。
2025年不一定是車企競爭最激烈的一年,但是一定是最關鍵的一年,畢竟已經有新勢力被淘汰了。
在這樣的發展態勢下,理想汽車交出了二季度成績。
據悉,理想汽車二季度交付量爲111,074輛,蟬聯了20萬以上國產新能源品牌銷量首位。
與此同時,理想汽車二季度營收實現302億元,較一季度增長16.7%。值得一提的是,在旗艦車型銷量增長和經營效率提升的雙重助力下,其二季度淨利潤達到11億元,較一季度增長69.6%,經營利潤較一季度增長204.4%達到8.27億元。
不難看出,儘管車市爭奪進入白熱化,但理想依然憑藉着對市場的精準把握,定位“純電+增程”雙動力矩陣戰略佈局贏得了消費者的認可,助力理想的智能化技術及電動化技術能力均迎來了進階階段。
理想汽車第二季度財報業績會上,理想汽車CTO謝炎表示,理想汽車的自研芯片M100(芯片代號)在今年年初就已經流片成功,目前已經上車測試,預計明年正式搭載於旗艦車型並向用戶交付。談及自研芯片性能時,謝炎充滿信心:“與市場上最強大的芯片相比,在運行大語言模型時,它能提供2倍的性能,在運行視覺模型(如CNN)時能提供3倍的性能。”
連續十一個季度正循環凸顯理想發展韌性
都知道,營收數據中淨利潤的多少纔是企業真正體現生命力的重要數據之一。事實上,理想汽車二季度淨利潤在大增69.6%之外,還實現連續十一個季度健康盈利,需要指出的是,在新勢力品牌中理想是唯一一家達到了這樣成績的企業。
怎麼理解呢?“一個季度的盈利具有偶然性,能夠連續十一個季度,基本能夠斷定這家企業已經實現了可持續、正循環的盈利模式,來到了企業發展的穩定期或者說是擴大期。”業內人士對此指出。
之所以理想汽車走到如今的階段,這與細緻入微的觀察市場需求,不斷進行產品迭代及近年來在銷服組織上進行升級帶來的經營能力提升息息相關。
資料顯示,二季度,理想L系列和理想MEGA智能煥新升級,帶動了銷量增長;上半年,理想汽車在20萬元以上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市佔率達到13.6%。
其中,今年1-7月,理想L系列在20萬以上中高端SUV市場,超越BBA等豪華品牌。同時,50萬元以上豪華車市場也有重要突破,理想MEGA連續兩個月獲得50萬元以上MPV車型和50萬以上純電車型雙料銷量冠軍。
除此之外,家庭六座純電SUV理想i8自7月上市以來,預計9月底累計交付將突破8000輛;理想i6也將於9月上市並交付。
不難預測,“4款增程電動SUV+1款旗艦MPV+2款高壓純電SUV”的產品矩陣,會助力理想汽車進一步擴大市場基盤。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理想MEGA確實市場反應很好,車企還是應該將精力放在創新研發上,比如理想MEGA車內空間在發佈時就受到了關注,好的產品自然會有消費者買單,而這將爲爲理想純電SUV規模化發展,以及理想汽車躋身純電第一梯隊提供支撐。
當然營收增長除去好產品也離不開銷售服務的配合,截至2025年7月31日,理想汽車在全國153個城市運營535家零售中心;在222個城市運營了527家售後維修中心及授權鈑噴中心。
而爲夯實營收業績,據理想汽車方面介紹,其對銷售組織進行了升級,構建了以門店爲核心的用戶運營能力,以提升銷售效率。
據理想汽車總裁馬東輝在28日晚財報電話會上介紹,8月理想對銷售體系做了優化,優化後是“總部直管23個區域”,並且新增“銷服運營”和“市場營銷”兩個部門,重組門店選址團隊,強化培訓學院,強化交付團隊。銷服組織升級的背後邏輯則是爲了滿足一線銷售對於更高收入、更快成長、提升效率的實際需求。“這次銷售體系變革不是被動調整,而是主動貼合一線需求、夯實直營優勢的動作。”馬東輝表示。
對此,有觀點提出,依靠目前的發展,理想汽車應該着手準備擴大優勢,爭取一鼓作氣再上一個新階段,拉大與其他造車新勢力的差距,進而鞏固市場地位。
其實理想汽車本身確實也具備了一定底氣,據悉,截至二季度末,理想汽車現今儲備超過千億元,都將爲產品持續創新、智能技術的研發築牢基礎。
百億研發投入爲理想奠定長期優勢
還有一個數據與營收數據可謂相輔相成——即研發的投入。只有充足的研發費用才能給產品創新提供動力,那產品贏得的市場又會反哺支持研發費用的增加。這放到造車新勢力上更是非常重要,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當下,誰保持了創造力誰就佔據了可持續發展的利器。
理想汽車深諳此道,由此,二季度的研發費用爲28億元。如果以一個月30天來算,那麼也就是說,理想汽車大概是每3天投入差不多一億元用於技術研發。
“預計全年研發費用達到120億元,其中人工智能技術投入將超過60億元。”理想汽車方面表示。
理想汽車可謂“燒錢”不手軟,但確實也“燒”出了不少成果。
據悉,理想汽車即將發佈全球首個VLA司機輔助駕駛技術,並會成爲首家在Thor-U芯片上部署VLA司機大模型的車企。8月20日,理想自研的VLA司機大模型和理想同學智能體隨着理想i8的交付正式上線。其中,VLA技術架構爲行業首批交付上車,與此同時還將於9月中旬通過OTA部署到所有ADMax車型。
那到底VLA司機大模型有哪些區別於其他大模型的優勢?據悉,不僅消費者可以通過自然語言與輔助駕駛進行交流,輔助駕駛還能記住消費者偏好,並且通過車機展示自己的思考邏輯,讓消費者升級體驗防禦駕駛、平穩舒適、三點掉頭、連續任務、地庫行駛等駕駛感受。
換而言之,VLA司機大模型不再是端到端模型時期的“模仿學習”,而是“強化學習”,既能理解物理世界,又能深度思考。
相信,VLA司機大模型正式推送後,理想汽車有望突破2024年端到端+VLM輔助駕駛對銷量的促進作用,再次實現技術創新驅動下的銷量增長。
理想同學則在OTA 8.0中進化爲智能體,具備自主使用工具、完成複雜任務和專屬記憶連接三大特點。
此外,理想汽車還“燒”出了自研碳化硅功率芯片、自研自制碳化硅功率模塊和新一代電驅動總成三大核心技術,成爲全球首個自研自制碳化硅塑封功率模塊的車企。
未來這些也將分別在理想汽車蘇州半導體生產基地和常州電驅動生產基地量產下線,三大核心技術也會陸續搭載於理想純電SUV車型。
“自研設計部分SiC碳化硅功率芯片:對於純電的主驅系統來說,採用SiC碳化硅功率模塊替代傳統的IGBT,解決高壓下的功率損耗問題。同樣面積的芯片,相比行業頭部的產品,可以提升6%以上的電流能力,可以輸出更豐沛的動力,讓駕控體驗更暢快,同時電耗表現也更優秀。”業內人士指出,百億研發費用投入將給理想汽車帶來長期的技術優勢,奠定行業的市場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