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AI巨頭掀起電商Agent大戰,重構用戶購物習慣

鞭牛士
09/01

近日,據《金融時報》(FT)獨家報道,OpenAI、谷歌微軟等全球頂尖AI企業正以“AI Agents”爲核心,掀起電商行業的顛覆性變革。這種能自主理解需求、完成選品甚至加購的AI系統,不僅在改變用戶購物習慣,更倒逼品牌重構運營邏輯,但也同時引發關於數據隱私與消費選擇權的爭議。

1

“AI Agent+電商”是什麼意思?

從巨頭動作來看,AI Agent的電商落地已進入實操階段。但是,這個“AI Agent+電商”是怎麼回事兒呢?小普給大家解釋一下。簡單來說,國內早就有類似的模式,比方說,“什麼值得買”App。

就像圖中,我們想買蘋果16手機,就可以在這個App中比較京東、淘寶和拼多多等平臺的價格,選擇最優惠的方式入手。所謂的“AI Agent+電商”就是能夠藉助AI功能幫我們完成以上操作。

對於確定的商品,我們可能覺得,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啊,我用app一樣能比出優惠價格,要AI有什麼用呢?沒錯,小普一開始也是產生了相同的疑問。但當不知道要買什麼的時候,AI的作用就顯示出來了。我今天喫的特別重口,晚上想喫點清淡的,我們把這個模糊需求提供給AI,AI就能幫我們整合方案,挑選商品,並完成比價和下單。

2

目前有哪些實用的電商AI?

OpenAI近期將購物系統Operator升級爲“Agent”,該代理可在瀏覽器內自主完成任務——用戶只需說“買烤肉晚餐及甜點食材”,AI就能自動跳轉至超市網站、添加商品至購物車,僅需用戶確認付款;更值得關注的是,OpenAI計劃推出集成結賬功能,未來用戶在ChatGPT內即可完成交易,無需跳轉第三方平臺。微軟推出“Action”功能,支持AI代用戶瀏覽網頁處理購物需求;谷歌則上線“AI模式”推薦商品,還加推AI價格追蹤工具,實時提醒用戶目標商品降價,其購物部門副總裁莉蓮・林孔直言,新功能就是爲了幫用戶擺脫“開20個標籤頁比價”的麻煩。Perplexity也推出Comet代理瀏覽器,可跨日曆、郵件等多應用協同處理購物相關任務。

3

對搜索邏輯、廣告形式等方面影響深遠

用戶行爲的轉變已經初見端倪。搜索引擎營銷公司Semrush數據顯示,當前歐洲近60%的谷歌搜索不再產生點擊,用戶僅依賴AI生成的“概述”就能獲取信息;Gartner分析師進一步預測,受AI Agent衝擊,明年傳統搜索引擎流量將下降25%。直接倒逼品牌調整運營策略:Forrester分析師尼希爾・萊指出,品牌需從“關鍵詞SEO”轉向“細節優化”,比如確保網站3秒內加載完成(AI Agent優先選擇快加載站點)。

Blank Ventures聯合創始人漢納・切爾科夫斯基提到,AI語義搜索讓用戶需求更模糊,節省用戶的思考和方案組織成本。比如“法國南部婚禮穿搭”而非“白色連衣裙”,這要求品牌重新組織產品目錄,匹配此類寬泛查詢。AI更能起到一個私人助理和管家的作用。

奧地利上奧地利應用科技大學研究還發現,AI更易受傳統網站文本廣告影響,清晰文字廣告比圖片更易被推薦,品牌廣告形式也需隨之調整。

4

“品牌”價值或將解構

變革背後的爭議同樣突出。Profound聯合創始人詹姆斯・卡德瓦拉德直言,消費者行爲正迎“拐點”,未來可能不再主動訪問電商平臺,“AI Agent會從品牌手中‘搶用戶’,最終消費者只跟‘答案引擎’互動”。

萬維網發明者蒂姆・伯納斯-李聯合創立的Inrupt公司,正推動“用戶數據錢包”模式,將個人數據交由用戶自主掌控,其聯合創始人約翰・布魯斯警告:“AI Agent會讓品牌逐漸‘隱身’,AI直接替用戶選品而非展示所有選項,消費者用便利換走了選擇權——今天爲一雙鞋妥協,明天可能失去更多。”媒體機構Dept首席執行官迪米・阿爾伯斯也擔憂,多數品牌難以及時適應,“未來賣貨的地方不只是官網或亞馬遜,而是所有AI模型平臺,甚至可能是AI  Agent之間自主交易”。

目前,Refine、Algolia等初創公司已湧現,爲品牌提供“監控AI聊天機器人中品牌曝光度”的服務。這場由AI Agent引發的電商變革,既是技術紅利的釋放,也爲行業留下了倫理與競爭的待解考題。

5

結語

無論如何,“AI代理+電商”把很多影視劇中的鏡頭變爲現實。我們也可以簡單通過一句“賈維斯,我要喫烤肉”的指令交互,讓AI幫助我們挑選食材、下單、送貨上門。科技進步利好消費者,至於其他的影響,我們且做看客拭目以待。(轉載自AI普瑞斯)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