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運營商的數字化轉型收入增速較快,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達30%左右。而資本開支的不斷下降不僅有利於利潤釋放,也爲各公司保留了充足的現金。總體來看,電信運營商業績穩健增長,股利支付率提升,凸顯出股東回報價值。
吳新竹/文
近期,三大電信運營商相繼發佈半年度報告及利潤分配方案,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擬每股分別派發現金股利2.50元、0.11元和0.18元,高於上年同期,股息率超過2%。
在6G網絡大規模建設前,5g-A作爲過渡階段,其總體需求有限,5g基站建設逐步趨緩,共建共享、5g輕量化等方式提高了投資效率。2025年,三大運營商計劃資本開支下降9%,上半年實際資本開支低於原計劃,未來資本開支有望保持低位。
資本開支的下降一方面可以減輕折舊壓力,對利潤起到一定的支撐,另一方面有利於自由現金流的改善。成本端壓力逐步減輕,爲運營商的高分紅創造了客觀條件。
2025年上半年,三大運營商的收入增速保持低位,主要原因是中國的手機及寬帶服務普及率已經非常高。然而,數據流量消費不斷增長,使ARPU值(平均每個用戶每月貢獻的業務收入)保持微增。與傳統業務相比,5專網、雲服務、智聯網等細分領域的增速遠超傳統通信業務,形成新的增長曲線。
三大運營商佔據着國內數據中心市場份額的50%以上,各公司加大對AI大模型的投入,加強自主可控,提升AI終端的智能化體驗,引領產業提質增效。未來隨着AI技術的發展,AI應用不斷深入,運營商的雲計算、數據中心、智聯網等業務具備進一步成長的空間。
增長趨緩
2025年上半年三大運營商收入規模穩中有升。中國移動實現營業收入5438億元,包含主營業務收入4670億元,同比增長0.7%,其中應用及信息服務收入爲136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9%。
上半年,中國聯通實現營業收入2002億元,同比增長1.5%,其中聯網通信收入爲1319億元,同比增長5.4%。中國電信營業收入爲2694億元,同比增長1.3%,其中服務收入爲2491億元,同比增長1.2%。
因中國的手機及寬帶服務普及率已經非常高,三大運營商的收入增速保持低位。雖然基礎電信資費水平不漲,卻能被數據流量消費的不斷增長所抵銷。
工信部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全國5g移動電話用戶達11.18億戶,比上年末淨增1.04億戶,佔移動電話用戶的61.8%。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達1867億GB,同比增長16.4%,其中6月當月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達到20.75gB,同比增長14.4%,保持較快增勢。
目前,三大運營商新增5g基站數較低,而5g網絡客戶滲透較快,ARPU值有所提高,5g專網收入大幅提高。
2025年上半年,中國移動個人市場收入爲2447億元。移動客戶達到10.05億戶,淨增56萬戶,其中5g網絡客戶達到5.99億戶,淨增4691萬戶,滲透率59.6%。
上半年中國移動5g網絡投資共計258億元,累計開通5g基站超259.9萬個,淨增18.7萬個,實現核心網的雲化融合。
該公司ARPU值達49.5元,家庭客戶綜合ARPU達到44.4元,同比增長2.3%。家庭市場收入爲750億元,同比增長7.4%,截至2025年6月底,千兆覆蓋住戶達到5億戶。
政企市場收入爲1182億元,同比增長5.6%。政企客戶數達到3484萬家,淨增225萬家。5g專網收入快速增長,達到61億元,同比增長57.8%,5g垂直行業應用保持領先。
中國電信5g網絡用戶滲透率較上年底提升6.1個百分點,移動用戶ARPU達到46.0元,寬帶綜合ARPU達到48.3元。
中國電信加快打造“5g+AI+雲+應用”的5g定製網一體化產品體系,推出5g工控智能體等產品,應用於礦山、製造、電力等領域。
中國聯通雖沒有披露5g專網的具體收入,但該項收入增速同樣較高,上半年5g專網同比增長60%,累計實施5g應用項目5萬多個。
中國聯通用戶規模3突破12億,5g網絡用戶數與千兆寬帶用戶數合計約佔50%。物聯網連接數淨增超過6000萬,總量達到6.9億,其中車聯網8600萬。
業績穩健支撐高股息
2024年全球主要電信運營商平均ROE爲15.66%,國內三大運營商ROE略低於全球平均水平,但隨着5g邁入投資回收期,華泰證券指出,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的成本端壓力將會逐步下降,帶動ROE及盈利能力持續提升,向全球電信運營商較好的盈利水平靠攏。
2025年上半年,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扣非攤薄淨資產收益率分別爲5.62%、3.29%和4.65%。
6G商用時間預計在2030年之後,當前處於5g建設推廣的中後期,共建共享、5g輕量化等方式提高了5g的投資效率,三大運營商的資本開支進入下行週期。
2025年,三大運營商計劃資本開支下降9%。其中,中國移動規劃1512億元,同比下降7.8%,中國電信規劃836億元,同比下降10.6%,中國聯通規劃550億元,同比下降10.4%。
實際上,上半年中國移動資本開支584億元,同比下降8.8%,全年資本開支預計小於年初指引的1512億元;中國電信資本開支爲342億元,同比下降28%,其中,移動網絡投資爲121億元,產業數字化投資爲116億元。
中國聯通上半年資本開支202億元、同比下降15%;極簡網絡有序推進,年化節省運營支出近10億元,數據中心資源利用率超過70%,預期全年固定資產投資550億元。
資本開支的下降一方面可以減輕折舊壓力,對利潤起到一定的支撐,另一方面有利於自由現金流的改善。
以中國移動爲例,上半年該公司歸母淨利潤爲842億元,同比增長5.0%;經營活動現金流入淨額爲838億元,自由現金流爲255億元。該公司無帶息借款,實際利息保障倍數爲60倍。
截至2025年6月底,中國移動的資產負債率爲33.1%,較上年末下降1.2個百分點,境外資產規模不大。應收賬款1058億元,較上年期末增長39.7%,原因爲政企業務帶來的應收賬款增加,而政企客戶回款大多集中在年末,年中應收賬款通常高於年末。
AI正在給全球電信行業帶來新變化,主要體現在利用AI工具輔助網絡運維,降低運維成本,另一方面,AI工具幫助公司更好地洞察客戶需求,提升增值服務變現能力,利用AI工具實現財務、人力資源等行政部門的降本增效等。
三大運營商2025年上半年銷售費用、不含研發的管理費用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均有所下降。
其中,中國移動優化數智化領域組織體系,設立數智化部,將AI融入生產經營管理各領域。“AI+”覆蓋辦公、人力、財務、審計、供應鏈等多領域多場景,利用數智員工在崗應用減輕人力成本。
中國移動決定2025年中期派息每股2.75港元,中國移動預計2025年全年以現金方式分配的利潤佔股東應占利潤的比例進一步提升。
中國電信與中國移動的股利支付率均超過72%。中泰證券指出,通過與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比較,通信運營商的靜態股息率具備相對優勢,紅利資產屬性較爲明顯;隨着運營商的業績持續健康增長,派息率提升,股東回報價值凸顯。
以當前市值測算,三大運營商的股息率均超過2%。2025年中期,中國聯通擬每股派發現金紅利0.11元,中國電信擬派發0.18元,分別高於上年同期的0.10和0.17元。
數字化轉型快速增收
三大運營商佔據着國內數據中心市場份額的50%以上,各公司數據中心選址不同,各有特點。相關業務增速遠超傳統通信業務,形成“第二增長曲線”。
中國移動數字化轉型收入達到1569億元,同比增長6.6%,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達到33.6%,同比提升1.9個百分點。該公司加速“由雲向智”升級,移動雲收入達到561億元,同比增長11.3%。
該公司呼和浩特、哈爾濱兩大萬卡級超大規模智算中心高效運營,自建智能算力規模達到33.3EFLOPS,“算網大腦”已在蕪湖等多個國家節點落地,加上租賃的量,總智算規模達到61.3EFLOPS。
中國移動數據中心覆蓋全部國家樞紐節點,上半年對外服務IDC機架超66萬架,上臺能力超1300項,調用總量達到8035億次;且打造了梧桐大數據平臺,匯聚沉澱數據規模超2000PB,上半年調用量超1100億次。
中國電信則在京津冀、長三角萬卡集羣基礎上,積極引入新技術,在粵港澳大灣區樞紐節點建設超節點形態集羣,自有智能算力規模達到43EFLOPS,同時廣泛接入合作伙伴算力。
該公司數據中心機架超58萬架,八大樞紐節點佔比達85%。
該公司優化信息與通信技術水平,提供滿足中小企業客戶辦公及生產等通用場景的一體化解決方案,服務器集全光組網、通用算力、智算於一體,達到算網一體化,新型融合網關累計發展近50萬套。
中國電信產業數字化收入達到749億元,AIDC收入同比增長7.4%。天翼雲收入達到573億元,面向客戶提供的人工智能、智算服務等收入達到63億元,同比增長89.4%;安全收入達到91億元,同比增長18.2%。
中國聯通算網數智收入達到454億元,佔比提升到26%。智能組網服務280多個雲服務商,連接超過400個數據中心;新建5個海外智算中心,打造多個海外標杆項目,國際智算佈局更加完善。
其中,聯通雲收入達到376億元。數據中心適智化改造成效明顯,更多互聯網平臺企業和銀行等金融機構入駐聯通數據中心,收入達到144億元、同比增長9.4%,AIDC簽約金額同比增長60%。
該公司已建設運營上海臨港、呼和浩特、寧夏中衛和青海三江源等萬卡智算中心。數據中心能力儲備達到2650MW,智算總規模達到30EFLOPS,並加快向800G、1.2T超大帶寬演進,力爭實現算力樞紐節點高速、安全、無損互聯互通。
在低空智聯網領域,中國移動構建“通感管導”低空智聯網技術體系,部署5g-A 4.9GHz通感一體基站滿足低空物流、低空安防等業務需求。
車聯網方面,中國移動累計服務智能網聯汽車超6900萬輛,建成首個車路雲一體化試點。商客套餐數達到3695萬套,淨增1011萬套。視聯網業務加快拓展,視聯網連接數增長20.9%,已實現8938萬路視頻雲端互聯。
低空經濟方面,中移凌雲平臺10全行業中標占比達到38%,數聯網成爲國家數據流通主流技術設施與實踐方案,在7個試點城市快速佈局。
拓展AI應用
2025年3月中國聯通攜手中興通訊聯合發佈AI智慧家庭終端系列新品,涵蓋家庭智慧屏、AI槍球聯動攝像頭和家庭AI陪伴帶屏攝像頭等多款AI家庭終端。5月,中國電信天翼發佈新一代天翼AI中屏,將其升級爲AI生活助手。
東方證券認爲,從行業趨勢來看,運營商在智能家庭業務上具備較強的競爭優勢,未來有望將移動智慧屏等產品與5g、寬帶等業務深度融合,促進AI終端在家庭場景的應用。
中國移動在人工智能領域推出VLA18具身智能大模型,完成萬億參數級大模型先導試驗。大模型加速突破,“九天”通專大模型產品矩陣升級到3.0,重點佈局能源、交通、新型工業化、醫療等超50款行業大模型。
上半年AI+DICT簽約項目達到1485個,聯合能源、水利、農業等行業央企共建行業大模型,助力各行各業數智化轉型發展。面向千家萬戶,推動全量產品和服務嵌入AI,“AI化產品”客戶合計近2億戶。
該公司還發布AI智能助理靈犀智能體2.0,月活躍客戶突破6000萬戶;聯合行業龍頭企業,發佈AI智能終端、智能機器人、智能網聯汽車等產品,支撐超4800個智慧城市、數字鄉村項目。
此外,該公司打造多模型和智能體聚合服務引擎MoMA,實現大小模型、不同模態、各類工具鏈與智能體的自主選擇與匹配。大數據加速匯聚,打造超200款多模態數據標註治理工具,建成覆蓋32個行業、超3500TB的通用高質量數據集,支撐建設保定、長沙國家級數據標註基地。
中國電信自有及接入算力總規模達77EFLOPS,提供覆蓋通算、智算、超算及量子計算的異構算力服務。累計推出80餘個行業大模型、30餘個行業智能體,提供一體化的智能雲服務,並在政務、應急、工業、能源化工、住建等領域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
該公司打造全國產星辰大模型,引入第三方基礎大模型和各類行業大模型,滿足大模型選配、應用場景創新等多樣化需求;打造“星海”數據智能中臺,將自有數據集、開源數據集和第三方數據集相融合,彙集超10萬億token的通用大模型語料數據和14個行業數據集,總量超350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