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電市場風雲變幻的當下, 海信家電 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隨着原總裁胡劍湧的突然離職,以及新任總裁高玉玲的上任,這家老牌家電企業正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未來充滿不確定性。
2025年7月30日,海信家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00921.SZ,0921.HK,以下簡稱“海信家電”)對外宣佈,胡劍湧因個人原因辭去董事、總裁及董事會專門委員會職務;朱聃因工作調整辭去董事及戰略委員會委員職務,兩人辭職後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此外,公司聘任董事高玉玲兼任總裁,提名方雪玉爲執行董事候選人,殷必彤當選公司職工代表董事。
胡劍湧,這位在海信集團效力30年的元老級人物,其職業生涯本應是一段輝煌的篇章。然而,在其掌管海信家電白電業務期間,公司業績卻出現了明顯的滑坡。數據顯示,公司家用空調2023年零售量同比增長6.5%,零售額同比增加7.5%,2024年零售量同比下滑1.7%,零售額同比下滑2.1%;2024年國內冷櫃市場零售量同比下滑2.1%,零售額同比下滑5.1%,期間歷經連續三季度下滑;2025年上半年廚衛大電零售額同比增長3.9%,增速放緩。這一系列數據,無疑是對胡劍湧管理能力的嚴峻考驗。
儘管海信家電官方稱胡劍湧的離職是出於“個人原因”,但明眼人都能看出,這背後或許隱藏着更深層次的問題。作爲總裁,胡劍湧在任期間未能有效扭轉公司業績下滑的趨勢,反而讓海信家電在家電市場的競爭中逐漸失去了優勢。而其薪酬的大幅下降,更是從側面反映了其崗位目標完成度難以令董事會及股東滿意。據企業年報披露,2024年海信家電董監高普遍降薪,其中胡劍湧的薪酬下降最多,2024年的薪酬爲406.13萬元,較2023年減少了323.36萬元,降幅高達44.33%。
近日,海信家電發佈了2025年半年度報告,報告顯示公司盈利增速有所放緩。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93.40億元,同比增長1.44%,增速較上年同期的13.27%顯著下滑;2025上半年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20.77億元,同比增長3.01%,增速相比上年同期的34.61%也大幅收窄。這是海信家電近6年來,半年報發佈營收增速最低的一次,也是近三年歸母淨利增速最低的一次。
除了並不樂觀的業績,海信家電還面臨着嚴重的財務困境。公司資產負債率持續攀升,2024年已高達72.20%,遠超 家用電器 行業中位值。2025年上半年,這一數字更是上升至73.91%,總負債高達552.98億元,其中流動負債佔比高達95.56%。而賬面貨幣資金僅爲51.57億元,現金對短期負債的覆蓋率低至9.76%,這意味着海信家電的短期償債壓力巨大。
更令人擔憂的是,海信家電的盈利能力也在逐漸減弱。儘管公司的ROE和ROA高於行業中位值,但銷售毛利率和淨利率卻明顯低於行業平均水平。2024年公司銷售毛利率爲20.78%,銷售淨利率爲5.53%;而行業銷售毛利率與淨利率中位值分別爲23.03%、6.45%。這表明海信家電在市場競爭中更多地依賴於價格戰,而非技術創新和品牌優勢。長此以往,公司的利潤空間將被進一步壓縮,發展前景堪憂。
現金流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然而,海信家電的現金流狀況卻令人堪憂。經營性現金流不穩定,公司2023年同比上升163.17%至106.12億元,2024年又同比下降51.64%至51.32億元,略低於2020年59.63億元。投資性現金流持續淨流出,雖然流出規模有所收窄,但仍顯示出公司在資本開支方面的謹慎態度。而籌資性現金流則由正轉負,2024年大幅流出51.21億元,表明公司可能已進入債務償還與分紅回饋週期,未來融資能力將受到嚴重限制。
在胡劍湧離職後,海信家電迎來了新任總裁高玉玲。這位44歲的女性領導者,長期深耕於海信集團,擁有豐富的財務管理經驗。然而,面對海信家電當前的困境,她能否力挽狂瀾於既倒,仍是一個未知數。
高玉玲的上任,或許預示着海信家電未來戰略重心的轉移。從激進擴張轉向穩健經營與財務優化,這無疑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然而,要實現這一轉型,海信家電需要在成本控制與價值提升之間找到平衡點,這並非易事。特別是在空調領域,海信家電在國內市場仍處於二線梯隊中的領先位置,與一線品牌尚有明顯差距。而在海外市場,公司也面臨着激烈的競爭和巨大的壓力。
海信家電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新任總裁高玉玲的上任,或許爲公司帶來了一絲希望。然而,要真正扭轉乾坤,實現從規模到效益的戰略轉型,海信家電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智慧。在未來的道路上,海信家電能否走出困境,重拾輝煌,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