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清潔能源轉型是全球汽車行業的大方向,這其中使用氫燃料電池的氫能汽車被視爲最終解決方案,既不需要像純電動汽車一樣耗費大量的時間補能,又可以獲得和傳統燃油車一樣的續航能力。不過近期,氫能汽車產業突然迎來一波“退羣”潮,部分車企選擇退出或者暫停開發,這背後究竟有着什麼樣的考慮?
7月16日,歐洲汽車製造商Stellantis集團宣佈,將終止氫燃料電池項目,並放棄開發中的氫能汽車,轉而全面研發純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Stellantis集團稱,做出這樣的決定是基於加氫基礎設施有限、發展該技術資金需求高、缺乏更有力的消費者購買激勵措施等原因。Stellantis集團歐洲區首席運營官直言“氫能源市場仍是一個小衆領域,在中期內仍不具備經濟可持續性發展的前景”。
另一家歐洲車企雷諾集團也面臨相同的困境,因爲沒有足夠的訂單來維持運營,雷諾集團與美國公司普拉格成立的燃料電池合資企業Hyvia被法院裁定進入清算程序。通用汽車也在今年5月暫停了價值5500萬美元的氫燃料電池項目。本田汽車也縮減了其燃料電池計劃,將燃料電池模塊的擬定產能削減了約30%,本田汽車發言人表示:“由於成本和加氫基礎設施方面的問題仍未解決,我們認爲燃料電池乘用車短期內不具備大規模量產的潛力”。
不可否認,當前氫能汽車產業的發展的確面臨較大的挑戰,高昂的研發製造成本和稀缺的加氫基礎設施成爲了不少車企退出或暫緩開發的理由。另外,純電動汽車的崛起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氫燃料電池和氫能汽車產業對未來的期望值。數據顯示,去年全球燃料電池汽車的銷量還不到1.3萬輛,而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動汽車的銷量合計高達1700萬輛,這使得電動化成爲當前主流的零排放汽車技術。
高德納諮詢公司副總裁Pedro Pacheco向媒體表示,一些車企爲了推動純電動汽車發展會自建充電網絡,但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家汽車製造商開發自己的加氫網絡。加上行業面臨政策變化、銷量放緩等一系列挑戰和不確定性,許多汽車製造商就更傾向於投資已經成熟、穩定的電動汽車市場。
不過,儘管當前氫能汽車產業存在諸多挑戰,但還有豐田、現代、寶馬等幾家車企仍然沒有放棄。豐田計劃在2030年前推出一款輕型氫燃料電池卡車,並且致力於進行加氫網絡的建設。寶馬也在積極探索氫能汽車技術,寶馬認爲僅將電動汽車作爲單一技術路徑會走入死衚衕。2028年,寶馬集團將推出與豐田汽車合作的首款氫燃料電池量產車,還將與豐田聯合開發第三代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現代汽車則計劃到2030年實現燃料電池汽車與純電動汽車的成本持平。
氫能汽車行業正在經歷一場淘汰賽,諸如Stellantis集團、雷諾集團等車企主動棄權的行爲,說不上對錯,但的確缺乏了對於未來行業變革的應對能力。雖然氫能汽車目前面臨高成本、加氫難等問題,也因此在與電動汽車的競爭中處於下風,但長期來看,一旦氫能技術取得突破,氫能汽車將具有更加廣闊的市場前景。屆時,沒有提前佈局的車企很有可能被迫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