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美國降息可能性漸增,但在 8 月成爲淨賣家後,對沖基金在 9 月初對買入美股仍持猶豫態度。對市場而言,9 月通常是表現黯淡的月份。
理柏(Lipper)數據顯示,更爲傳統的投資者同樣呈現美股淨賣出狀態(賣出量大於買入量)。
銀行研究報告及投資領域消息人士指出,儘管全球股市接近歷史高點,但仍面臨大幅拋售風險;出於謹慎考慮,對沖基金並未參與近期的股市上漲行情。
以下爲對沖基金擔憂背後的具體原因:
1、保持觀望
高盛(Goldman Sachs)一份追蹤截至 8 月 25 日數據的報告顯示,8 月上旬對沖基金槓桿率(即借貸規模)大幅下降後,月末該指標再次下滑。
8 月,標準普爾 500 指數(^GSPC)收盤上漲近 2%,目前仍接近歷史高點;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全球股指亦處於相近水平。
但高盛表示,對沖基金並未參與 8 月的股市上漲,反而持續賣出,“這表明其立場更爲謹慎”。
路透社週一獲悉的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發給客戶的報告顯示,上週美國和歐洲市場用於交易的槓桿率下降 1%,這一數據進一步表明對沖基金的交易活動仍較爲低迷。
2、季節性風險信號
過去 20 年中,美國股市有近半數年份在 9 月出現負收益。出於監管原因,企業在 9 月不得回購自身股票。
厄倫資本管理公司(Erlen Capital Management)董事總經理布魯諾・施內勒(Bruno Schneller)解釋了系統化對沖基金的風險限制爲何可能使其無法在未來股市下跌時買入:
“從季節性來看,波動性往往在秋季上升,而系統化策略的持倉已處於高位 —— 因此市場的‘減震能力’將低於往常。”
3、市場脆弱性
波切斯特資本(Porchester Capital)首席投資官奧馬爾・賽義德(Omar Sayed)表示,儘管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將在 9 月下旬降息,美股大幅出逃的可能性較低,但風險可能潛藏於其他領域。
這位前千禧年資產管理公司(Millennium)投資組合經理指出,日本、英國等國的國債收益率已被推升至多年高點,這一拋售現象表明其他市場存在脆弱性。
“若觀察英國 30 年期國債和日本 30 年期國債的收益率數據,會發現它們正處於新高水平 —— 任一市場出現危機,都可能引發另一市場的危機。” 他說。
2024 年 8 月,日本央行意外加息曾引發全球拋售潮,擾亂了股市走勢。
目前,日本 30 年期國債收益率徘徊在 3% 以上的近期歷史高點附近。
4、拋售惡性循環
瑞銀集團(UBS)市場與交易部門在週四發給客戶的報告中指出,當前美國股票直接持有者的持股規模(相對於其收入而言)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
該部門估算,2025 年散戶股票直接持倉規模將達到可支配收入的 265%,而 2021 年的歷史高點爲 243%。
這些散戶交易者佔美國股票市場的比重略超 40%。
厄倫資本的施內勒指出,這一情況值得警惕,因爲若出現經濟增長大幅放緩的跡象,促使股票持有者削減投機性支出,就可能引發股票拋售的惡性循環。
他表示:“散戶的買入力量強勁但脆弱 —— 當可支配收入的多倍資金湧入股市時,雖可能延長當前週期,但也會增加市場急劇逆轉的風險。”
5、中國相關交易動態
與此同時,高盛數據顯示,8 月中國股票迎來創紀錄的資金淨流入。
摩根士丹利上週在一份報告中稱,8 月有望成爲自今年 2 月以來,對沖基金月度買入中國股票規模最大的一個月。
責任編輯:郭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