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邁克爾·塞勒的比特幣帝國正崛起為華爾街最頂級俱樂部的新競爭者。
塞勒將企業軟件公司Strategy打造成比特幣儲庫的傳奇舉措如今顯現成效——該公司已成為標普500指數的潛在入選者,這一情景在一年前還顯得遙不可及。根據現行規則,上季度140億美元未實現收益至少在理論上使其滿足了該指數的盈利性要求。
儘管目前入選幾率可能不高,但若MicroStrategy有朝一日躋身這一巨頭指數,其影響將極為深遠。Stephens公司分析顯示,若成功入選,追蹤該指數的被動基金將被迫購入近5000萬股(按現價計算價值約160億美元)。
對於通過持續融資構建起持有700億美元比特幣資產負債表的塞勒而言,這一里程碑意味着其長期被質疑者斥為魯莽的策略將獲得機構認可,同時將使養老基金等機構一舉成為加密資產的間接持有者。此刻正值其激進的融資雄心遭遇市場反彈的關鍵時期。
指數准入絕非走過場。標普委員會不僅考量流動性、盈利能力和交易歷史,還會對行業平衡性進行裁量。例如,申請公司必須是高流動性的美國企業,市值至少達到227億美元,且最近一個季度及過去四個季度均實現盈利。
這家原名MicroStrategy的公司不僅滿足所有標準,更超額達標。在Stephens本輪季度調整列出的26家潛在候選公司(包括AppLovin、Robinhood Markets和Carvana等)中,塞勒的企業擁有最高的流通調整後流動性比率。這意味着相對於其市值,MicroStrategy的交易活躍度和效率最為突出。
雖然科技行業已在基準指數中佔據主導地位,但委員會近期納入美國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 Global Inc.和傑克·多爾西的金融科技支付公司Block Inc.,標誌着對數字資產類別日益增長影響力的認可。
"納入Coinbase是他們欲拓展該行業羣體的強烈信號,"Stephens董事總經理兼戰略機會與指數再平衡研究主管梅麗莎·羅伯茨表示,"委員會重視在500指數中構建行業代表性子集。因此,若某公司是該領域的重要參與者,很難被忽視。"
標普發言人拒絕置評,僅指向指數公開的方法論,並強調成分股選擇亦涉及委員會裁量權。
但隨着塞勒持續令質疑者困惑,對其開創的企業財庫模式(通過發售債務和股權來購買並持有代幣)可持續性的懷疑日益增長。MicroStrategy股價8月下跌17%,削弱了該公司長期相對於其比特幣持倉的溢價優勢。近期優先股發售未達其大規模融資目標,迫使公司迴歸普通股發行,在此過程中動搖了投資者信心。
此外還有該公司著名的波動性。MicroStrategy的30日價格波動率達96%,超過英偉達的77%和特斯拉的74%。這可能引起肩負維護指數完整性職責的守門人的警惕。試圖提前佈局指數納入的日內交易者近期也遭受損失:Robinhood Markets因入選傳聞在6月飆升,卻因最終落選而暴跌。
Strategy波動性驚人
儘管MicroStrategy已於去年12月入選科技股權重高的納斯達克100指數,但標普500無疑是更大舞臺——其資產規模近乎翻倍,有近10萬億美元被動基金追蹤。塞勒本人去年曾宣稱2025年可能成為入選標普500的年份。
入選基準指數通常還會帶來價格提升——即所謂"指數效應"。布魯克林投資集團現任股票策略主管安蒂·佩塔伊斯托的研究論文記載了股票歷史上如何因入選而上漲。
雖然短期效應近年減弱,但更多投資者現在試圖預判指數變更並進行提前交易,這意味着任何價格影響可能會隨時間推移更漸進地形成。長期效應則由日益流行的指數化投資驅動。
麥格理資本的愛德華·尹認為,MicroStrategy 900億美元的市值使其僅憑規模就成為有力競爭者。但他指出複雜之處在於:指數委員會還會權衡行業與產業平衡以避免過度集中。
"需注意符合資格要求並不保證入選,"美國ETF/指數交易與策略董事總經理兼主管尹表示,"標普委員會保留裁量權,預測其決策已變得越來越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