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週末,OPEC+宣佈同意從今年10月起再次提高原油產量。
9月8日,媒體分析稱,在全球供應面臨超過需求的威脅之際,增持的舉動進一步證實,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國沙特阿拉伯已調整其長期戰略,不再將追求高油價作爲首要目標,而是專注於通過恢復儘可能多的閒置產能來提升收入,並重新奪回失去的市場份額。
從“保價”到“保量”的戰略轉向
根據最新協議,包括沙特、伊拉克和阿聯酋在內的八個OPEC+成員國,同意在10月份將其合計生產配額提高13.7萬桶/日。這是該組織自4月以來,在已增產約250萬桶/日的基礎上,開始着手退出第二輪減產計劃的第一步。該輪減產計劃自2023年4月起實施,總規模爲165萬桶/日。
然而,協議的象徵意義或許大於實際影響。分析人士普遍認爲,多數成員國已在接近其產能極限的水平上生產,因此真正有能力提高供應的僅有沙特和阿聯酋。知情人士透露,OPEC+成員國估計10月份的實際產量增長可能低至6萬桶/日。
儘管如此,這一決策的信號是明確的。能源諮詢公司Rystad的前OPEC僱員Jorge León評論道:“此舉已毫無疑問地表明,該組織正在追求‘市場份額’。” 他補充說:“OPEC+在第二、三季度增產相對輕鬆,但真正的考驗將在第四季度到來,屆時過剩的石油將湧入系統。”
市場需求與過剩的博弈
儘管OPEC+相信市場有足夠的需求來吸收新增產量,但一些交易員已經預測,到今年年底市場將出現供應過剩。
目前,得益於對俄羅斯和伊朗的持續制裁以及北半球夏季出行旺季帶來的高季節性需求,油價仍保持相對穩定。上週五,布倫特原油收於每桶65.50美元,雖當日下跌2.2%,但仍高於4月份58美元的低點。今日,油價明顯反彈,現漲1.8%。
OPEC+並未提供10月以後的產量指引,僅模糊表示將“以漸進的方式”並“根據不斷變化的市場狀況”來決定是否全額或部分恢復剩餘的減產額度。未來幾個月,全球原油市場將在OPEC+的增產意願與全球經濟的需求韌性之間展開一場激烈博弈。
“難以爲繼”的減產聯盟
而沙特的戰略轉向並非空穴來風。據報道,自2022年10月以來,OPEC+實施了總計200萬桶/日的第三輪減產,該措施在初期成功支撐了油價,使布倫特原油均價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別達到101美元/桶和82美元/桶。但隨着時間推移,減產的效果逐漸減弱。
更重要的是,減產帶來了沉重的代價。知情人士透露,維持減產的政治和經濟成本已變得過高。沙特自身承擔了高達200萬桶/日的減產份額,對部分成員國超出配額生產的行爲日益感到沮喪,同時整個聯盟的市場份額也在流失,內部緊張關係加劇。。
此外,通過推動恢復產量,利雅得還能藉此機會評估各成員國的實際生產能力,這可能爲未來重新談判配額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