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mus真的能創造特斯拉未來80%的價值嗎?

深眸財經
09/08

SHEN MOU

作者:高藤

原創:深眸財經(chutou0325)

9月7日,特斯拉開通了名爲“Tesla AI”的微博賬號,併發布首條微博“我一直在努力改善自己的身材”,展示了新版本的Optimus人形機器人。

圖片來源:X

這條微博,幾乎代表着Optimus的全球化開啓,而早在9月2日,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在回覆網友時表示,特斯拉未來約80%的價值將來自於Optimus。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特斯拉汽車業務的下滑。

據路透社報道,特斯拉繼7月銷量同比下降8.4%後,8月中國產電動汽車銷量又同比下降4%。歐洲市場更爲慘淡,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CEA)公佈的數據顯示,特斯拉7月在歐洲市場的銷量同比大跌40.2%,市場份額從去年同期的1.4%收縮至0.8%,這已是該公司連續第七個月市場份額萎縮。

在此背景下,馬斯克卻把賭注押在一個身高173釐米、體重56公斤的機器人身上。

Optimus真的能撐起特斯拉未來的“八成江山”嗎?

01

馬斯克的信心來源

汽車業務積累的經驗,讓Optimus少走了很多彎路,這也是馬斯克敢於提出“80%價值論”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Optimus通過技術複用,縮短了技術成熟期。

視覺感知方面,它直接複用特斯拉自動駕駛系統(FSD)的視覺感知算法架構,配備與汽車同源的Autopilot級攝像頭模組,通過算法優化替代了成本高昂的激光雷達,大幅降低硬件投入。

機械結構方面,Optimus的膝關節採用雙樞軸設計,其線性執行器原理與Model Y的懸掛系統調節機構同源;能量存儲裝置通過垂直佈局實現冷熱管理一體化,這套方案直接脫胎於汽車電池的熱管理技術;在手部設計上,第三代機型的手部擁有22個自由度,其中17個爲主動驅動,採用行星齒輪箱與腱繩混合傳動方案,不僅繼承了汽車變速箱的精密製造經驗,還通過外置驅動方式降低了後續維護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技術複用的邊界還延伸到了數據與AI生態層面。特斯拉汽車全球超500萬輛的保有量,每天產生的PB級路況數據,正在反向滋養Optimus的環境感知模型。通過與英偉達Omniverse平臺合作,這些數據將轉化爲機器人的虛擬訓練場景,幫助Optimus掌握開門、搬運等複雜動作。

另一方面,Optimus通過共享供應鏈,有效降低了成本。

Optimus大量沿用了Model Y的供應商體系,在降低合作溝通成本的同時,還能通過規模化採購壓低零部件價格。例如,綠的諧波爲Optimus提供諧波減速器的同時,還爲Model Y提供用於轉向系統的減速器。

這種技術複用與供應鏈共享的策略,讓Optimus與傳統機器人公司拉開了巨大的成本差距。以波士頓動力的Atlas機器人爲例,其依賴專用伺服電機和液壓系統,單機成本高達百萬美元;而Optimus通過共享供應鏈,預計大規模生產後的價格將控制在2萬至3萬美元之間。

02

80%價值論的現實阻礙

儘管Optimus具備先天優勢,但其“落地”進程卻遠不及預期,量產難題成爲制約其價值實現的主要障礙。

截至2025年7月,特斯拉Optimus機器人的實際產量僅有數百臺,不及原計劃5000臺的十分之一。這一數字與馬斯克在年初設定的目標形成鮮明對比。他當時宣稱2025年將生產5000至1萬臺Optimus,2026年更是要達到5萬至10萬臺。

量產滯後的同時,特斯拉整體業績也在承壓。特斯拉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公司整體營收同比下降12%,淨利潤下滑20.7%。汽車交付量同比下降13%至38.4萬輛,創2022年第四季度以來新低。業績下滑直接擠佔了Optimus的研發資源,原本爲機器人採購的零部件因供應鏈緊張被優先調配至汽車生產線,進一步延緩了量產進程。

圖片來源:特斯拉財報

技術層面的挑戰也愈發凸顯。

其中,最關鍵的是機械手的設計問題。人的手部有27塊骨骼和34塊肌肉,可以實現24個自由度,機械手需要模擬人手的自由度,在有限空間內實現高自由度運動,這對材料的強度、重量和耐磨性的要求極高。據科技媒體information消息,特斯拉在機械手技術方面遭遇重大技術難題,導致大量基本完成的機器人因缺少手部和下臂組件而閒置在工廠中。

雖依託攝像頭與算法優化控制了成本,但在雨霧遮擋、強光逆光等複雜環境下,純視覺系統易出現物體識別延遲的情況,還可能將低矮障礙物誤判爲地面;面對商場等人流量較大的動態場景,其感知範圍也難以覆蓋全維度風險。

除了量產與技術問題外,供應鏈上游的原材料風險也是Optimus落地的一大阻礙。中國對稀土資源的出口管制,直接卡住了Optimus的“喉嚨”。Optimus手臂關節依賴高性能釹鐵硼永磁體,據國海證券分析,單臺機器人需消耗3.4千克釹鐵硼永磁材料,若達百萬臺產能,年需求將達3400噸,約佔全球產量2.6%。

而中國掌控全球98%的氧化鋱和99%的氧化鏑供應,且已將部分中重稀土相關物項納入出口管制清單。特斯拉不得不向中國申請出口許可,保證磁鐵“僅用於民用機器人”。儘管特斯拉正積極研發“無稀土電機”,並尋求從澳大利亞、非洲等地替代供應,但建立新供應鏈週期長,且短期內難以擺脫依賴。

圖片來源:國海證券

圖片來源:華經產業研究院

03

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Optimus要想創造特斯拉未來80%的價值,難度遠超當前汽車業務。

德意志銀行預測,到2035年,Optimus年收入將達到100億美元,銷量爲20萬臺;到2050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萬億美元。

特斯拉2024年營收約976.9億美元,若Optimus要貢獻80%的價值,其年收入需達到3908億美元(按特斯拉2024年營收推算)。對比德意志銀行預測的“2035年Optimus年收入將達到100億美元”,相差了整整39倍,將佔領約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39%的份額。然而,當前特斯拉在全球純電動車市場的佔比僅爲17.6%。從現有核心業務的市場表現來看,Optimus要想拿下人形機器人市場39%份額,難度不小。

圖片來源:德意志銀行

與此同時,外部競爭也在不斷加速。根據新戰略人形機器人產業研究所初步統計,截至2025年4月,全球人形機器人本體企業數量已超300家,中國企業數量更是超過150家。中國企業的快速崛起促使競爭更加激烈。

具體來看,越疆科技的Dobot Atom,具備靈巧操作與仿人直膝行走能力,能夠完成夾取食物、倒牛奶等動作,起售價僅爲19.9萬元;優必選的Walker S2,憑藉其全球首創的自主熱插拔換電系統,能夠實現3分鐘自主換電與7×24小時不間斷作業,可謂是“天選打工人”。

高盛的預測相對保守,數據顯示,203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總量爲380億美元,即便在最樂觀情景下也不過2050億美元,2027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出貨量爲7.6萬臺,2035年將升至138萬臺。

圖片來源:高盛

圖片來源:高盛

即便Optimus能夠順利拿下全球近39%的市場份額,2035年最多出貨53.82萬臺。按3908億美元的營收目標推算,每臺Optimus的售價將達到72.61萬美元。然而,馬斯克的目標是大規模量產後,把成本控制在2萬至3萬美元之間,這個售價不僅遠背離了控制成本的初衷,還將徹底失去市場競爭力。

再來看增長速度,目前,Optimus實際產量才幾百臺,就算按馬斯克所說的,2026年的產能達到10萬臺,要從10萬臺增長到2035年的53.82萬臺,年增長率需維持在17%左右;而營收要從30億美元增至3908億美元,年增長率需超過70%(按2035年實現營收3908億推算),難度極大。

更關鍵的是,就算是在高盛預測的最樂觀情況下,203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爲2050億美元,哪怕Optimus順利佔領全球市場39%的份額,也只能拿到799.5億美元營收,相當於目標3908億的五分之一。

當前來看,唯一可行的方法,只有Optimus不斷開拓出新的應用場景,如醫療、家庭服務等,創造出新的需求,讓出貨量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增長,纔有可能創造特斯拉未來80%的營收。不過,這一難度同樣不容小覷。

此外,市場教育成本巨大。人形機器人作爲新興產品,消費者與企業的接受度仍需時間培養,特斯拉若要推動市場普及,需投入鉅額營銷費用與教育費用,而這將進一步增加成本壓力,延緩盈利週期。

04

結語

綜合來看,Optimus要想創造特斯拉未來80%的價值,仍面臨多重阻礙,實現概率極低。

不可否認,特斯拉的技術複用戰略確實構建了獨特優勢,供應鏈共享、FSD算法遷移、汽車產業的量產經驗,這些都讓Optimus站在了更高的起點上。

但是,單從高盛與德銀的預測來看,Optimus要創造特斯拉未來80%的價值已近乎不可能,更不要說它還面臨着量產、技術、稀土供應等問題。

馬斯克的80%價值論,本質上是特斯拉從汽車製造業向“AI+機器人”產業轉型的戰略宣言,而非基於現實的科學判斷。

未來,或許Optimus能在特定工業場景中實現小範圍的落地應用,但要真正撐起特斯拉的“八成江山”,難度極大。

*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