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滬指下跌1.18%,深證成指下跌0.83%,創業板指上漲2.35%。下週A股將如何運行?我們彙總了各大機構的最新投資策略,供投資者參考。
申萬宏源策略:牛市氛圍不容易消失 慢下來會更好
市場節奏減慢,更要充分理解牛市縱深。時間已經是牛市的朋友,核心是隨着時間的推移,高景氣方向會不斷增加 + 居民增配權益的通道會更加順暢,這對應着後續勝率和賠率都會再提升。基本面只是短期新亮點有限,但中期景氣方向會不斷增加;性價比只是短期性價比偏低,但中長期性價比遠未極端;資金供需只是階段性流入過快,但中長期存款搬家可能還在底部區域。本輪牛市慢下來,確實會更好。
中信策略:近期三個市場流動性特徵
我們觀察到最近國內和海外存在三個市場流動性特徵。ETF資金流向明顯分化,寬基減而行業/主題增,A股減而港股增;從各類ETF持有人以及FOF委託人持倉結構來看,上述資金行爲反映出機構配置型資金還是有明顯的高切低特徵,而近期的強趨勢板塊主要還是主動選股型資金驅動。市場或步入2021年以來主動型公募產品最後一輪密集申贖換手階段,伴隨機構重倉的核心資產上漲,前述產品有望逐步消化贖回帶來的壓力,對應的機構票或是下一輪產業趨勢以及經濟回暖過程中的配置重心,過去幾年重小輕大、規避機構持倉票的策略模式可能不再成立,迴歸核心資產正成爲現實。
廣發策略:市場確立“牛市思維” 哪些行業訂單在連續改善?
維持前期關鍵判斷,市場確立“牛市思維”,趨勢一旦形成短期很難逆轉。自6月下旬以來,資金面的四個蓄水池已經發生變化,“資金流入-賺錢效應-資金流入”的正螺旋已經打開。對於已經持有本輪牛市科技主線的投資者,在當前估值分化程度並不高的位置上,去參與“高低切換”的必要性不強,建議繼續堅守科技產業主線;對於新流入市場的增量資金、主線板塊持股有限的投資者,如果大家還是想算選擇低位品種,我們也有一套“低位看漲期權”供大家參考。
銀河策略:新穩態下哪些板塊確定性強?
本週A股市場波動加大,市場情緒較前一階段趨於謹慎。從結構上看,前期融資淨買入規模靠前的電子、計算機、通信等行業,在9月2日市場震盪行情以來,融資資金出現轉向,而電力設備、非銀金融、汽車、交通運輸、醫藥生物等行業,融資餘額維持淨流入態勢。展望後續,A股大概率將延續震盪上行的走勢,但需關注短期波動風險,重點觀察市場量能的邊際變化。從國內外環境來看,美國8月非農數據疲軟強化美聯儲降息預期,同時“十五五”規劃佈局下政策預期進一步提升,爲市場行情提供支撐。9月5日,證監會修訂發佈《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銷售費用管理規定》,意味着公募基金行業第三階段費率改革落地,費率改革順利收官。資本市場改革的持續深化,爲A股市場注入增量資金並提振市場信心,有助於鞏固市場回穩向好勢頭。
華安策略:支撐市場上漲的核心驅動力仍持續存在 堅定強勢主線的核心地位
當前支撐市場上漲的核心驅動力仍持續存在,市場重回升勢:一是決策層對資本市場的重視態度不變。決策層對資本市場要求從“穩定活躍”到“鞏固回穩向好勢頭”層層遞進,重視程度空前提升,這爲微觀流動性持續流入和市場主體交投活躍提供重要安全墊。二是微觀流動性持續流入趨勢未變,潛在空間仍然充足。“資產荒”現象仍然突出,A股整體賺錢效應仍然亮眼,銀行降低存款利率、外資持續看好中國資產、股債蹺蹺板持續顯現等,微觀流動性持續流入股市的趨勢仍未結束。三是積極宏觀和產業政策有望繼續出臺。美聯儲9月降息概率高,從而打開國內貨幣寬鬆空間。同時消費、投資等內生動能依然待增強,服務消費、房地產等下行壓力較大,政策發力迫切性持續提升。四是熱點不斷的現象仍然存在,A股交投情緒仍然火熱。
浙商策略:慢牛途中波動未完 逢低增配、調整結構
本週在市場運行過程中,有三個問題值得關注:其一,在全周多數時間裏,市場跌時放量、漲時縮量;其二,寬基指數表現明顯分化,市場並未出現良性輪動,賺錢效應不強;其三,主要寬基指數的走勢結構並未完全修復,如創業板指依然沒有擺脫技術壓力。展望後市,我們認爲大盤短期出現的雙向波動並未完全結束,近期仍有震盪整理的需求。從中長線視角看,“系統性‘慢’牛”健康運行,目標繼續瞄準2015年以來最大跌幅(5178-2440)的0.618分位。配置方面,基於“中線行情健康向上,短線波動仍未結束”的判斷,我們建議:中線倉位繼續持有,在上證指數跌到MA20至MA60之間時擇機增配,但儘量避免追擊短期漲幅較大的板塊。建議“加金融、減科技”,適當降低組合彈性,同時關注券商和銀行,地產,中字頭基建,社服等。
中泰策略:9月市場進入震盪調整窗口期 短期策略應以防禦與穩健爲主
儘管短期市場出現調整,但我們認爲,中期趨勢並未逆轉,指數和科技板塊均未到達階段性高點。首先,從估值與情緒指標看,9月5日滬深300股權風險溢價(ERP)爲5.32%,處於10年曆史中等水平,指數仍有較高的上行空間。其次,潛在政策與外部事件催化值得關注。10月中下旬中美元首會晤若能落地,有望緩和外部不確定性;而四中全會將聚焦“十五五規劃”,或將明確科技創新與新質生產力在未來五年的戰略地位。上述事件均有望成爲市場情緒和資金流向的關鍵拐點。
國金策略:波動率放大中 市場主線正悄然轉變
當前市場波動率仍處高位,從過去經驗來看想要開啓新一輪的趨勢性上漲與突破前高均需要新的催化,市場進入橫盤震盪的概率較大,關注市場選擇的新方向電力設備和有色金屬在後續行情中的機會。4季度全球順週期交易是後續市場的催化。而對於創新高的黃金而言,當前價格小幅度搶跑了實際利率,長期通脹預期上行才能形成新的驅動,關注通脹來源的工業品和黃金同樣重要。金價創新高後,本輪估值處於歷史類似階段偏低位置的黃金股將比金價更具備彈性。
華金策略:強者恆強還是高低切?
當前來看,短期可能出現高低切,但中期依然是強者恆強。(1)短期可能出現高低切。一是前期領漲的通信、電子等行業當前估值和情緒偏高:當前通信、電子估值歷史分位數分別爲74.9%、80.4,成交額佔比歷史分位數分別爲97.9%、96.9%,均處於高位。二是當前政策和外部事件偏積極,短期高低切也更多體現在科技成長向補漲成長局部切換,從8月25日後消費電子、電新等補漲可以看出,8月25日以來消費電子、電新漲幅分別爲6.1%、9.9%。(2)前期強勢的通信、電子行業中期依然是強者恆強:科技的政策和產業趨勢可能持續向上。
東吳策略:PPI可能是中短線風格切換的“發令槍”
下週三PPI數據的表現至關重要,可能是中短期向順週期風格切換的“發令槍”。當前市場“搶跑”跡象已有所顯現,但這並不妨礙交易信號明確後行情的進一步展開,一旦高位板塊啓動調整,市場對低位相關板塊的做多意願往往會明顯升溫。後續具體的交易情形可能分爲兩種:若PPI不及預期,市場大概率維持震盪格局,建議關注泛科技中相對低位、具備“看漲期權”特性的機器人、AI應用、智駕等,不過考慮到當前ETF交易佔比提升帶動板塊聯動性增強,若AI高位品種出現調整,則中下游板塊也較難逆勢有巨大漲幅。若PPI明顯好於預期,則未來1-2個月有望切入順週期價格品種主線,但中長期、直到明年上半年我們仍看好科技方向。
(文章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