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吉林網)
轉自:中國吉林網
這個雙休日,京東集團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劉強東的名字,在吉林人的朋友圈裏頻繁閃現。
就在9月6日,劉強東率隊赴長春,與吉林省及長春市主要領導會談,並見證長春市人民政府與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看似簡單的政企互動,其背後卻並非簡單的商業佈局,而是電商巨頭深度融入東北振興戰略,與區域中心城市攜手探索 “數字賦能實體” 的關鍵實踐。
在吉林省委副書記、省長鬍玉亭與劉強東的會見中,雙方的對話精準對接了區域發展需求與企業資源優勢。
胡玉亭明確提出,希望京東集團全面深化與吉林的務實合作,發揮平臺優勢,加快建設京東MALL,將吉林人蔘、長白山礦泉水、吉林大米、牛肉畜禽產品、松茸菌類等特色優質產品推向全國,支持吉林現代物流體系建設,促進社會消費、電商發展,實現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贏。這一需求直指吉林高質量發展進程中 “消費短板待補、產業韌性需強” 的核心命題。
劉強東則以十年合作成果回應了期待。此次會見中,他進一步承諾將全力推動在吉投資規模“翻番”,重點拓展在汽車供應鏈、智慧物流等領域合作,共同建設農特產品溯源體系。

也是9月6日,吉林省委常委、長春市委書記張恩惠,長春市市長顧剛在長春也專門會見劉強東一行。
張恩惠希望京東集團把握機遇、發揮所長、深耕吉林,用好長春的區位優勢、產業優勢、人才優勢和國家賦予的優惠政策,圍繞電子商務、現代物流、智能製造、新消費等深化合作,在助力長春現代化都市圈建設中實現攜手共贏。
劉強東則表示,將落實雙方合作框架協議,創新合作模式,加大投資力度,加快佈局新板塊新業務,助力更多長春品牌和優質產品走出去,爲長春高質量發展、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貢獻更大力量。
對於京東而言,選擇加碼長春並非偶然
作爲東北亞幾何中心,長春區位優勢得天獨厚,擁有雄厚的產業基礎、豐富的人才資源以及活躍的市場消費環境。
事實上,京東與長春的合作早已從 “框架協議” 走向 “落地實效”。作爲老工業基地,長春在汽車、農業等領域產業基礎雄厚,但長期面臨數字化轉型緩慢、物流效率偏低的痛點;而作爲全球領先的一體化供應鏈解決方案服務商的京東,恰好能以技術優勢破解這些難題。
如今,京東物流亞洲一號吉林長春智能產業園已成爲東北地區核心物流樞紐,平均日處理訂單近40萬單,高峯時段更是突破60萬單,“當日達”“次日達” 服務覆蓋周邊區域,徹底改變了東北物流 “慢” 的刻板印象。

此次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署後,長春與京東集團將在多個方面開展合作:
擬打造京東MALL旗艦店、京東奧萊等消費地標,推動京東外賣在長春落地;
擬擴容“亞洲一號”倉,共同打造國際化供應鏈新樞紐;
深化與全市工業企業在供應鏈領域全方位合作,推動工業企業供應鏈數智化升級;
深耕農業領域,與農業企業、合作社共建生物資產數字化服務基地,構建新型數字基礎設施,通過供應鏈金融助力產業發展;
支持本地農產品供應鏈企業在京東開展電商業務,助力鄉村振興及新電商產業發展……
政企合作的最終落點,始終是民生福祉的提升。
可想而知,對於長春乃至吉林省的消費者而言,京東MALL的規劃建設將帶來線上線下融合的全新消費體驗;對從業者來說,物流樞紐擴建將持續創造就業崗位;而對中小商家特別是農產品經營者,京東的平臺流量與供應鏈資源,能讓長白山礦泉水、吉林雜糧等特色產品更快觸達全國市場,拓寬增收渠道。
隨着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簽署,長春與京東的合作將進入新階段。同時,也印證着實現高質量發展不是要 “等政策”,而是要 “找夥伴的新思路,這種 “以企業優勢補區域短板、以區域機遇擴企業空間” 的模式,或許正是東北振興的 “新範式”。
吉刻新聞記者 王昕
初審: 趙新
複審: 趙鵬
終審: 張彥梅
吉網新聞熱線: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