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飛鶴上半年淨利近乎腰斬:收入下滑與成本上升的雙重擠壓

深圳商報·讀創
09/05

  中國飛鶴(06186)近日發佈上半年財報,公司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91.5億元,同比減少9.4%;期內溢利爲10.3億元,同比大幅減少46%。這一業績表現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中國飛鶴的收入主要由三部分構成,幼兒配方奶粉產品銷售收入、其他乳製品收入和營養補充品收入。財報中管理層分析指出,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公司降低了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渠道庫存,並且推出了生育補貼計劃。今年4月,公司爲積極響應國家鼓勵生育的政策,推出了總額達12億元的生育補貼計劃,爲孕期家庭提供價值1500元的奶粉及相關服務。這一補貼計劃雖然體現了公司的社會責任,但也對公司的現金流產生了較大影響,其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從93億元下滑至65億元。

  與此同時,銷售成本的上升進一步擠壓了公司的利潤空間。財報顯示,報告期內中國飛鶴的銷售成本由32.42億元增加8.4%至35.15億元,主要由於報告期內銷售原料粉(即全脂奶粉、脫脂奶粉及稀奶油)的生產成本增加。中國飛鶴的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67.9%減少至今年上半年的61.6%,主要由於原料粉(即全脂奶粉、脫脂奶粉及稀奶油)的銷售收入佔本集團的總收益比例增加。

  公司主動降低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渠道庫存,並對全脂奶粉產品計提減值準備,但截至2025年中期,公司的存貨依然有20.5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滑了不到1億元,去庫存效果並不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乳企半年報發佈後,中國飛鶴和伊利股份均聲稱自己在嬰配粉領域市佔率第一。中國飛鶴表示,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調研,飛鶴奶粉已連續六年位居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第一,2025年上半年全渠道市場份額及銷量繼續穩居市場首位。而伊利股份財報披露,據尼爾森與星圖第三方零售研究數據綜合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整體嬰幼兒奶粉(含牛奶粉和羊奶粉)零售額市場份額達到18.1%,較上年同期提升1.3個百分點,躍居全國零售額市場份額第一。

  2025年上半年,伊利實現營業收入619.33億元,同比增長3.37%;扣非歸母淨利潤爲70.16億元,同比增長31.78%。從其財報數據來看,無疑領先國內乳企。

  來源:讀創財經

(文章來源:深圳商報·讀創)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