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市場站穩“五萬億”關口 百億規模基金數量破百隻

滾動播報
09/05

(來源:經濟參考報)

截至9月2日,全市場ETF的總規模達到了5.17萬億元,站穩五萬億元關口。近年來,ETF市場規模持續擴容,單隻規模超過百億元的ETF數量也隨之攀升,目前已有104只。機構人士預計,多方的推動力有望使中國的股票型ETF在未來五年內步入快速發展階段,而ETF的發展也會進一步增強市場的流動性,優化市場長遠發展生態。

年內規模增幅超38%

Wind數據顯示,今年8月25日,全市場ETF規模達到5.07萬億元,正式突破五萬億元大關。而截至9月2日,全市場ETF的總規模達到了5.17萬億元,站穩五萬億元關口。相較於2024年底的3.73萬億元,今年以來ETF總規模的增幅已經達到了38.61%。同時,今年新發ETF數量爲235只,ETF總數達到了1281只。

分投資類型來看,股票型ETF的最新規模爲3.53萬億元,佔ETF市場總規模的68.31%。其中,規模指數ETF成爲“中流砥柱”,總規模達2.45萬億元,而主題型、行業型、策略型和風格型指數ETF的最新規模則相對較少,分別爲6820.33億元、2600.39億元、1309.93億元和93.07億元。

此外,債券型ETF的最新規模也達到了5656.74億元,儘管規模相比股票型ETF依舊較少,但今年以來增速迅猛。2024年底,債券型ETF的總規模僅爲1739.73億元,今年以來的規模增幅已達到了225%。

從歷史數據來看,2020年10月,我國ETF總規模首次突破萬億元,共用時16年;到2023年8月首次突破2萬億元則用時3年;而到2024年9月突破3萬億元時,這一時間已縮短至一年左右。今年4月18日,我國ETF市場規模達到4萬億元,用時7個月。而此次ETF市場邁入5萬億時代,更是僅用時約4個月。

“過去二十年間,ETF的資產管理規模實現了40%的年化複合增長。截至2024年底,中國ETF產品持有的A股市值首次超過了主動型公募基金。”瑞銀證券日前表示,預計中國的股票型ETF將在未來五年內步入快速發展階段,原因包括權益基金的發展、“國家隊”持續增持ETF、ETF的低費率和產品的不斷創新,以及銷售渠道(買方投顧)的推動等。

在規模增長的同時,單隻規模超過百億元的ETF數量也隨之攀升。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2日,全市場共有104只ETF規模超百億元,其中7只規模超千億元。上述千億級別ETF均爲寬基產品:最新規模達4198.35億元的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是全市場最大的指數基金;易方達滬深300ETF、華夏滬深300ETF規模緊隨其後,分別爲3007.90億元、2220.03億元。此外,嘉實滬深300ETF、華夏上證50ETF、南方中證500ETF、易方達創業板ETF的最新規模也均超過了千億元。

債券型ETF中,規模最大的博時可轉債ETF達到了632.02億元,也是目前市場中唯一在600億元以上的債券ETF。海富通短融ETF的最新規模爲578.65億元,緊隨其後。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新發行的科創債ETF中,嘉實、鵬華、華夏、富國、招商、易方達、博時、南方基金旗下的科創債ETF產品規模均已超過百億元。

永贏基金認爲,科創債ETF的規模容量大,政策導向明確,板塊擴容迅速,投資標的豐富,指數投資分散度高。未來科創債ETF可作爲保險、年金、理財等各大類資產機構投資者日內靈活調整底倉的重要固收工具,大有可爲。

基金公司指數化佈局持續走深

近年來,公募行業指數化發展逐漸成爲共識,公募機構對於ETF產品的佈局也在不斷走深。

當前,全市場共有55家公募ETF發行人。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2日,共有15家公募管理人的ETF總管理規模超過1000億元。前15家公募基金公司旗下ETF合計管理規模達4.62萬億元,佔全市場ETF規模的89%。

具體來看,華夏基金、易方達基金、華泰柏瑞基金、南方基金和嘉實基金的ETF管理規模暫居前五。

其中,華夏基金以旗下113只ETF的數量、合計8692.98億元的管理規模排於榜首。易方達基金緊跟其後,旗下101只ETF的最新合計規模爲8152.29億元。排名第三的華泰柏瑞基金,管理總規模達到了5698.08億元。南方基金和嘉實基金則分別擁有65只、58只ETF,最新管理規模分別爲3469.20億元、3282.68億元。

展望後市,瑞銀證券中國非銀金融研究團隊預計,中國的ETF資產管理規模或將在2024至2030年間以28.6%的年化複合增速增長至17萬億元,佔公募基金總規模的22%。而ETF的發展會對A股市場產生深遠的影響。ETF規模擴張往往會增強市場的流動性。隨着ETF規模的進一步增長,納入和剔除成分股所帶來的短期股價波動受被動資金進出的影響或將加劇。

華泰柏瑞指數投資部負責人表示,多方面的推動力,有望讓中國ETF市場規模在亞洲乃至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都得到進一步提升。在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中國的新興企業與新興賽道不斷湧現,有望持續激發投資需求。隨着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取得更多進展,跨境ETF規模和海外資金投資內地ETF的金額,也有望顯著增長。

(記者羅逸姝採寫)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