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倫司戰略搖擺再轉直營 小酒館「舊故事」新講

中國經營網
09/06

  止住關店頹勢的海倫司,還需解決業績持續下滑的困境。

  最新披露的財報顯示,海倫司在上半年營收2.91億元,公司擁有人應占期內利潤為5033.1萬元,同比均出現下滑。同時,海倫司的同店單店日均銷售額由2024年的9500元下滑至今年上半年的9000元。不過,依然有一些積極信號釋放出來。在上半年,海倫司門店淨開20家,自飲酒飲和第三方品牌酒飲毛收益率均有小幅提升。

  值得關注的是,在門店擴張上,海倫司正在由前兩年推崇的「嗨啤合夥人」模式重返為直營模式。未來將加大直營門店的擴張力度。

  白酒行業營銷專家蔡學飛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海倫司的戰略搖擺可能讓潛在的優質合夥人產生疑慮,並進而影響他們的加入。不同經營表現背後,是內部管理能力、模式本身特性以及外部行業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也暴露了海倫斯在品牌塑造、擴張模式、產品創新以及經營效率方面的短板與不足。

  擴張戰略出現搖擺

  最早依賴直營模式擴張的海倫司,在經歷兩年有餘開拓「嗨啤合夥人」之後,又一次將重心調回直營。

  在2023年之前,海倫司的酒館分為直營酒館和特許合作酒館。2022年,其直營酒館數量一度來到653家。2023年,海倫司啓動「嗨啤合夥人」模式,開始大面積縮減直營店。到了2024年年底,海倫司直營酒館縮減為112家,而嗨啤合夥人酒館增至406家。至2025年上半年,其直營酒館和嗨啤合夥人酒館數量分別為109家和432家。

  簡單來說,嗨啤合夥人計劃採取託管合作方式,由海倫司協助合夥人開店、營建,開業後公司提供運營、營銷和供應鏈等服務。

  和弘諮詢總經理文志宏告訴記者,這種模式屬於「類直營」模式,介乎於直營跟加盟之間。品牌方不需要資金投資,而投資人不用參與具體運營。這種模式對於總部的營運能力和營運團隊的要求很高。

  連鎖經營專家李維華認為,投資人沒有運營權,如果對門店實際經營不滿意的話,極易出現糾紛和訴訟事件。「根據中國特許經營發展這麼多年來看,全託管模式導致的糾紛數量明顯高於加盟模式。」李維華說。

  整體來看,海倫司旗下嗨啤合夥人門店的單店日銷收入明顯低於直營或特許經營門店。

  財報數據顯示,在單個酒館日均銷售額方面,直營及特許合作酒館在2023年、2024年、2025年上半年的數據分別為7300元、7000元和8300元,而嗨啤合夥人酒館的同期數據分別為7100元、5000元和4200元。

  不難看出,嗨啤合夥人酒館的營收整體低於直營門店,且呈現逐漸下滑趨勢。受此數據影響,海倫司的同店單店日均銷售從2021年的1.18萬元逐漸下滑至2025年上半年的9000元。

  上述戰略調整疊加外部環境變化,海倫司的門店數量出現大幅下滑,從2021年的782家一度跌至2023年的479家。其經營收入也由2021年的18億元,逐漸下滑至2024年的7.52億元。而到了今年上半年,該公司營收已經縮水至2.91億元。

  如此巨幅波動,使得海倫司在今年5月重啓直營門店計劃。

  該公司在半年報中提到,將通過在新市場新開門店,以及在原有市場重新迭代並新開門店,以實現門店環境升級、門店體驗度提高,同時門店租金、人力等成本得以下降,最終實現門店經營績效提升。

  「目前,已開業及近期將開業有10家門店。未來我們的直營網絡預計將重新逐步擴張。」海倫司在財報中表示。

  蔡學飛認為,海倫司經營策略的搖擺,尤其將經營壓力轉移給加盟商或合夥人,而總部又難以實現有效的統一管理和品質控制,可能導致品牌口碑受損。加上海倫司為尋求增長大力下沉到三線及以下城市。該類市場確實有潛力,但是也面臨着消費不足的問題,這些都可能引發「規模擴張—口碑下滑—收入下降」的惡性循環。

  文志宏告訴記者,海倫司最早是直營模式,又轉為加盟、合夥人門店,現又重新聚焦直營。該公司擴張模式的調整和變化,是其不斷探索的過程。目前,酒館業態競爭愈發激烈,不再是此前的粗放擴張的狀態,用戶對於門店體驗感、運營提出更高要求。通過直營可以提高營業水準。另外,加大直營有利於進行戰略性佈局。通過旗艦店輻射更多城市,並以此提升自身影響力。

  李維華建議,單純直營會影響發展速度,喪失市場機會。海倫司可以採用直營和加盟並行的模式進行門店擴張。在不同階段,針對不同地區推出不同的產品和戰略。

  記者向海倫司發去採訪函瞭解相關問題。截至發稿,未獲對方回覆。

  小酒館業態還有多大想象空間?

  海倫司憑藉低價策略在2018年迅速崛起,後在2021年成功上市,被譽為「小酒館第一股」。只是,海倫司這兩年的劇烈波動,也讓外界開始探討小酒館賽道的市場容量是否足夠大。

  蔡學飛告訴記者,國家對於夜經濟給予政策支持和補貼,同時年輕人的「悅己消費」和「微醺社交」等需求場景的崛起,促使我國連鎖酒館行業獲得快速發展。整個行業認為小酒館擁有不錯的市場前景。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小酒館行業市場規模為1487.8億元,預計2027年中國小酒館行業規模將突破1800億元。

  蔡學飛認為,海倫司當下面臨的挑戰,主要是因為過度依賴單一業態與低價策略,以自有品牌的啤酒和飲料為主,在消費者追求多樣化、個性化微醺體驗的今天,產品創新不足,難以持續吸引消費者。

  財報數據顯示,海倫司直營酒館中自有產品大致分為自有海倫司啤酒、自有飲料化酒飲和自有小喫。在2022—2024年,其自有產品收入佔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6.5%、71.1%和52.2%。到了2025年上半年,這一數字下滑到44.1%。

  「海倫司試圖通過飲料化、低度甜味的自有酒飲(如果啤、奶啤)與傳統精釀啤酒館形成明顯區隔,其低價策略精準契合年輕羣體‘悅己消費’,尤其是女性用戶的‘微醺社交’需求,也確實降低了社交成本,滿足了當代消費者一定的酒類社交需求,但長期依賴低價可能限制利潤空間和品牌升級潛力,也極其考驗成本管理問題。」蔡學飛表示。

  酒業行業獨立評論人肖竹青還提到,海倫司提供的微醺社交場景相對單一,更多是「一次性體驗」而非「長期習慣」。

  「一個理想化的酒館業態,應該成為一個‘垂直社交空間’,而不僅僅是一個‘賣酒的地方’。它需要圍繞特定人羣的社交需求,構建起一套完整的價值體系。在定位上,從‘低價酒飲’升級為‘高黏性社羣空間’。目標客羣應從泛化的‘年輕人’細化為有共同興趣或標籤的社羣(如精釀愛好者、威士忌品鑑者)。產品結構從‘標品低價’升級為‘內容驅動’。除了酒水,應引入更多‘內容型’產品。比如主題品鑑會/大師班、聯名特調酒單、佐餐升級等。」肖竹青說。

  海倫司在財報中也提到,未來將持續優化產品矩陣,打造爆品孵化體系,增加客戶黏性。同時夯實組織體系及文化建設,優化門店運營管理及服務,提升客戶體驗度。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經營主體開始介入小酒館業態。比如華潤雪花JOY BREW、青島啤酒1903酒吧、燕京酒館等,以及部分跨界玩家,如海底撈奈雪的茶等。它們往往具備更強的供應鏈能力和品牌影響力,使得酒館業態競爭更加激烈。

  九德定位諮詢創始人徐雄俊認為,整個餐飲業態都面臨着虧損和關店的狀態。海倫司的波動和調整,更多與大環境和酒館業態競爭加劇有密切關係。「事實上,酒吧、酒館內部有節目演出、餐飲、咖啡等場景,其實已經屬於常態化佈局,各種模式場景疊加趨於同質化,在這一方面很難走出差異化。」

  肖竹青建議,海倫司可從品牌力、產品力、社羣力和單店模型力方面補齊短板。「品牌力方面,從‘平價’標籤中走出來,建立獨特的品牌人格和文化認同感;產品力方面,擺脫對低價標品的依賴,構建有內容、有故事的自有產品矩陣;社羣力方面,將一次性消費者轉化為有歸屬感的社羣成員,提升復購和口碑;單店模型力方面,重新打磨單店盈利模型,包括坪效、人效、客單價、翻檯率等關鍵指標。」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