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和大家糾正一下:昨天的文章我想表達的是加密生態(而不是比特幣)每四年一個週期的狀況有可能因爲創業者的湧入和生態的爆發被打破。比特幣每四年一個週期的狀況以目前的形勢看還看不出被打破的跡象。
這兩天加密生態最引人注目的消息就是和馬雲密切相關的雲鋒金融購入了以太坊作爲公司的戰略儲備。
根據網上的信息,馬雲個人持有云鋒金融11%的股份,此外馬雲通過雲鋒基金又持有云鋒金融47.25%股份。
從相關數據來看,馬雲在雲鋒金融中有着不小的話語權。因此網上很多文章把這個動作解讀爲馬雲戰略部署了以太坊。
當我第一眼看到這個信息時,馬上想到的是:既然是戰略儲備,爲什麼沒有買一些比特幣?接着,我想起馬雲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表述過這樣的觀點(大意是):比特幣沒有什麼價值,但區塊鏈技術是有價值的。
在雲鋒金融公開發布的公告中,有這麼一段話:
“將ETH納入公司戰略儲備資產符合本集團在Web3等前沿領域的佈局,並能夠爲現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活動提供關鍵基礎設施支持。”
“爲客戶實現金融與科技的全面有機融合,切實加強客戶的服務體驗與金融主權。”
結合馬雲曾經的觀點以及雲鋒發佈的公告,我們再理解公司爲什麼買入以太坊而不買入比特幣,原因就比較清晰了:
公司更多地是從技術設施的佈局上考慮,而不是從財務投資方面考慮。
爲RWA等業務提供基礎設施支持就意味着最好自己運營以太坊節點,爭取區塊打包;“加強客戶的服務體驗與金融主權”更意味着需要自己運營以太坊節點,爭取區塊打包。
除了雲鋒金融以外,在馬雲的商業版圖中,這些年在加密生態更爲活躍的是螞蟻。螞蟻前一段時間就大張旗鼓地宣佈公司正在開發基於以太坊的二層擴展,準備佈局RWA生態。
現在雲鋒金融的動作正好和螞蟻遙相呼應。
我想起Tom Lee曾經說他相信銀行未來會大量買入以太坊,因爲銀行爲了施展自己的業務需要運營自己的以太坊節點。
雲鋒金融現在的行爲就驗證了Tom Lee曾經的預言。
從流動性的角度看,雲鋒是以基礎設施建設的角度買入的以太坊,這樣的操作就不太會因爲價格波動輕易賣出,因此這樣的買入會牢固地鎖定以太坊的流動性。
根據雲鋒金融(HK 0376)2024年底的財務數據,它持有的總投資大概爲789億港幣。這次買入的以太坊總金額約爲3.4億港幣(4400萬美元),放在它的整個投資版圖中實在是個非常小的數目,佔比連0.5%都不到。
所以說這次的投資對大衆來說很搏眼球,但對公司來說基本上只是一次輕微的試水。
比較有意思的是它買入以太坊的價格。
根據信息,公司總共投入4400萬美元買入了1萬枚以太坊,那麼均價就是4400美元左右。
聯想起這一輪大量進場買入以太坊的其它公司們,它們(比如SharpLink、BMNR等)的初始購入價大概在3000美元 ~ 4000美元,並且後續還在繼續買入。
所以綜合來看,這一輪進場的公司買入以太坊的價格區間大概在3500美元 ~ 4400美元之間。
這個價格區間未來會對後續進入的買家形成一個心理暗示。
比特幣的定價權已經從散戶徹底轉向了機構,現在這個趨勢正在以太坊身上重演。
未來當越來越多機構以及基金入場購買以太坊時,我相信3500美元 ~ 4400美元的這個心理暗示價就會成爲它們的參考價。
現在市場在走牛,當這一輪牛市完結,下一輪牛市再啓後,我估計以太坊的價格要再跌到3500美元以下恐怕就很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