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近日,Lululemon(LULU.US)召開2025 年二季度財報電話會。公司二季度總收入25 億美元,同比增長 7%(固定匯率下增長 6%)。可比銷售額增長 1%。淨利潤3.71 億美元,攤薄後每股收益(EPS)為 3.10 美元(包含 0.15 美元的股權激勵 reversal 影響;若不包含,EPS 為 2.95 美元,超出指引區間 2.85-2.90 美元)。
財務指引上,公司預期全年收入108.5-110 億美元,增長 2%-4%(剔除 53 周影響為 4%-6%)。三季度預期收入 24.7-25 億美元,EPS 為 2.18-2.23 美元。資本開支下調至 7-7.2 億美元,反映更謹慎的支出管理。
高管表示,公司二季度每股收益超預期,但收入低於指引,主要因北美市場表現疲軟。面臨行業結構性挑戰:關稅稅率提升、de minimis(低價值貨物免稅)政策取消、消費者支出更謹慎。美國市場核心問題:休閒服(Lounge & Social)產品老化,消費者對經典款式(如 Scuba、Softstreme)反應疲軟。
關稅影響全年毛利率,預計下降 300 個基點,其中 220 個基點來自關稅和 de minimis 取消。約 2/3 美國電商訂單原通過加拿大發貨享受免稅,政策取消後帶來顯著利潤壓力。應對措施為戰略調價、供應鏈優化、費用節約。
高管稱,產品方面,公司團隊聚焦三個重點領域:維持運動品類的增長勢頭,設計休閒社交類新品,以及為經典款注入新元素。下半年將推出 Loungeful 和 Big Cozy 等新品,新款式佔比將從當前的 23% 提升至明年春季的 35%。休閒類產品約佔 40%,其中部分核心系列如 Scuba、Softstreme 等面臨消費者審美疲勞,而運動類產品持續增長,因此需要調整休閒品類的創新節奏。
Q&A 分析師問答
Q:我們想了解更多關於產品品類調整的計劃。首先,下半年會有哪些具體措施?市場對明年上半年的期待較高,那麼下半年的預期是什麼?另外,休閒類產品在銷售中佔比多少?你們如何確定這部分需要調整?
A: 產品方面,我們團隊聚焦三個重點領域:維持運動品類的增長勢頭,設計休閒社交類新品,以及為經典款注入新元素。下半年將推出 Loungeful 和 Big Cozy 等新品,新款式佔比將從當前的 23% 提升至明年春季的 35%。休閒類產品約佔 40%,其中部分核心系列如 Scuba、Softstreme 等面臨消費者審美疲勞,而運動類產品持續增長,因此需要調整休閒品類的創新節奏。
Q: 關於關稅影響,目前價格調整的效果如何?近期關稅上調是否改變了明年的定價策略?
A:我們對小部分產品實施了適度提價,目前效果符合預期,未來會繼續將定價作為成本緩解的手段之一,但會謹慎評估消費者彈性,避免影響品牌定位。
Q:休閒類產品佔比 40% 是否為理想比例?不同地區是否存在差異?為何休閒類產品出現疲態,而運動類產品表現更持久?
A:60% 運動類與 40% 休閒類的比例是歷史基準,但會根據新品反饋動態調整。休閒類疲態主要因核心系列迭代不足,消費者更傾向選擇創新款式;而運動類通過持續的材料創新和功能優化保持了吸引力。
Q:在休閒類 40% 的品類中,下滑的核心繫列佔比有多大?春季新品的創新規模何時能完全抵消現有休閒系列的壓力?
A: 新品佔比提升至 35% 後,將重點覆蓋休閒社交類的創新需求,如 Daydrift、BeCalm 等新品已獲積極反饋,加上 Big Cozy 等後續款式,預計 2026 年春季能有效改善品類結構。
Q:供應鏈方面,目前的 lead time 是多少?目標縮短到多少?如何推動供應鏈流程的變革?
A:通過與供應商提前鎖定面料、優化生產排期,已縮短部分款式的 lead time 達兩個月。未來將通過技術投入和流程再造進一步提升敏捷性,新上任的首席 AI 與技術官將推動數字化工具的應用。
Q:營銷投入是否會增加以提升品牌熱度?
A:營銷費用將維持在營收的 5%,重點通過社區活動和精準營銷觸達高價值用戶,目前品牌健康度和客羣增長數據良好,無需額外增加預算。
Q:關稅和最低免稅額取消對毛利率的年度影響有多大?定價和促銷策略如何平衡?
A:2025 年關稅相關影響約 220 個基點,其中最低免稅額取消佔 170 個基點。定價措施將覆蓋約一半的成本壓力,同時通過季節性清倉消化庫存,但不會改變長期定價策略。
Q:關稅應對措施是否僅針對美國市場?
A:目前定價調整主要在北美市場,國際市場將根據當地情況逐步評估。
Q:庫存管理在 2026 年調整前有哪些應對措施?最低免稅額取消對電商業務的具體影響如何?
A:通過加快新品迭代和靈活補貨機制調整庫存,部分款式的追單週期已縮短。約三分之二的美國電商訂單通過加拿大倉庫發貨,原享受最低免稅額優惠,取消後將增加關稅成本,未來將優化倉儲佈局以緩解影響。
Q:美國和中國市場的最新流量趨勢如何?為何下調全年預期?
A:美國市場 5 月表現較強,7 月有所放緩,電商和門店流量均有下降;中國市場增速在預期範圍內,但一線城市受宏觀影響略有壓力。下調預期主要因北美復甦慢於預期及關稅成本超預期。
Q:加拿大市場是否出現類似美國的疲軟趨勢?中國市場的門店盈利能力如何?新品佔比提升是否會增加 markdown 壓力?
A:加拿大市場受宏觀影響出現消費謹慎跡象,但調整措施將同步惠及該市場。中國門店盈利能力隨規模擴張逐步提升,電商貢獻主要增長。新品推廣將通過精準營銷控制折扣率,避免過度 markdown。
Q:電商增速超過門店,是否反映消費者購物習慣變化?還是清倉活動的影響?
A:部分因季節性清倉活動集中在電商渠道,同時消費者行為也存在線上購物偏好提升的趨勢,電商轉化率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