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最熱門新興武器出口國,登場!

市場資訊
09/07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參考消息

  英國《經濟學人》週刊網站日前發表題為《認識一下全球最熱門的新興武器出口國》的文章。文章摘要如下:

  世界各國軍事規劃者正在大舉投資新武器。烏克蘭戰爭的爆發與美國可能拋棄盟友的威脅,促使各國爭相擴充武器庫、強化供應鏈及確保彈藥供應穩定。當前,各國對坦克、火炮、戰鬥機和無人機的需求極為旺盛。然而,這波需求紅利並未完全流向美國、歐洲、俄羅斯等傳統武器出口方。相反,韓國和土耳其正從這波軍備熱潮中獲利。

  這場軍備競賽折射出更廣泛的格局重塑。歐洲軍工企業需要時間恢復冷戰結束後萎縮的產能,而且還需要時間補充因援助烏克蘭而消耗的庫存。通常穩居全球第二的武器出口國俄羅斯,在經歷多年烏克蘭戰場的裝備消耗後,正優先保障本國軍隊需求。印度、越南和埃及等傳統買家正在尋找其他供應方。

KF-21戰機資料圖。新華社/美聯社

  韓國:維持軍工產能是優先項

  許多國家正將訂單轉向韓國。儘管美國仍是北約歐洲成員國最大的武器供應國,但在對歐洲武器供應方面,韓國已與法國並列第二。在某些武器品類的全球出口中,例如坦克和火炮,韓國的出口量已超過美國。在戰機出口領域,韓國僅次於美國和法國位居第三。去年,韓國向沙特出售了價值32億美元的地空導彈系統,向祕魯出售了價值4.6億美元的軍艦,並向羅馬尼亞出售了價值10億美元的自行榴彈炮。

  韓國最大的一筆訂單來自2022年與波蘭簽署的軍售協議。現在,該協議涉及的金額已達220億美元。波蘭希望快速構建對俄羅斯的威懾力。對韓國而言,這筆訂單釋放出重磅信號:該國已準備好躋身全球頂級軍火出口國行列,並為在歐洲達成其他利潤豐厚的軍售交易打開了大門。韓國能夠以合理價格快速生產符合北約標準的武器裝備。韓國7家軍工巨頭與政府密切合作,共同爭取訂單並協調研發工作。美國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的李正民表示,維持軍工產能一直是韓國的優先事項,部分原因在於從嚴格意義上講該國仍與北方鄰國處於戰爭狀態。

  韓國最具雄心的軍工項目是KF-21戰機項目。該機型預計將於明年年底入列,目前已引起東歐、海灣地區及南亞國家的興趣。KF-21目前屬於4.5代戰機,韓國方面希望通過進一步升級,將其打造為配備國產發動機的完整版第五代隱形戰機。這將考驗韓國是否有能力與F-35等美國最先進戰機平臺競爭。迄今為止,即便是日本和以色列也未能實現這一目標。

  土耳其:武器優勢在於經過實戰

  另一個崛起的軍工新勢力是土耳其。過去5年,土耳其武器出口額大幅增長,從近20億美元飆升至去年的超70億美元。防務專家阿爾達·梅夫盧特奧盧表示,這是土耳其推行戰略自主化的成果,而由文職官員主導的國防工業局在其中發揮了推動作用。

  土耳其巴伊卡爾技術公司製造的無人機在競爭中勝過同類產品。該公司已向30多個國家出售500餘架固定翼無人機。沙特已與土耳其簽署價值30億美元的協議,合作生產更先進的「突襲者」無人機。巴伊卡爾技術公司還與意大利萊奧納多公司成立了合資企業,雙方計劃將「紅蘋果」隱形戰鬥無人機打造成「忠誠僚機」,與擬議中的第六代「全球作戰空中計劃」(GCAP)未來戰機協同作戰。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十分看重對非洲和中東武器出口所帶來的外交影響力,但該國軍工企業的目光正投向預算更充足的歐洲國家。土耳其卡迪爾·哈斯大學的塞爾哈特·居文奇認為,歐洲國家對土耳其人權問題的長期擔憂,如今已成為一種「奢侈的顧慮」,面對軍備需求,他們不得不放下這種顧慮。

  土耳其武器的優勢在於「經過實戰檢驗」:在與庫爾德武裝的衝突中,以及在敘利亞、利比亞的軍事幹預行動中,這些武器均被部署過。同時,土製武器符合北約標準、價格合理,且採取「無附加條件」的銷售政策。

  今年早些時候,土耳其與西班牙達成了價值16億美元的合作協議,聯合生產近30架「噴氣自由鳥」攻擊機;土耳其還將向羅馬尼亞出售1059輛奧托卡爾公司製造的「眼鏡蛇」-2裝甲車輛,協議價值約9.3億美元;去年12月,葡萄牙與土耳其簽署了價值1.34億美元的海軍補給艦採購合同。此外,土耳其也在推進「可汗」第五代戰機項目的發展。

  俄烏衝突爆發後不久,韓國方面曾宣稱,到2027年韓國將成為世界第四大武器出口國。如今看來,這一目標或許有些激進。競爭正日趨白熱化,已有初步跡象顯示,韓國和土耳其的資深工程師正被薪資更高的西方企業挖走,從而導致「人才流失」。

  與此同時,土耳其仍被排除在F-35戰機等西方主要聯合軍工項目之外;而俄羅斯未來也可能重振武器出口業務。儘管挑戰重重,但在全球軍備競賽不斷升級的背景下,對於這兩個軍工新勢力而言,樹立高遠目標仍是明智之舉。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何俊熹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