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消息!
江蘇又一座長江大橋即將通車運營
這就是萬衆矚目的常泰長江大橋

常泰長江大橋
大橋跨江連接常州、泰州
全長10.03公里
公鐵合建段長5.3公里
是長江上首座
集高速公路、城際鐵路和普通公路
於一體的過江通道
大橋通車後
常州和泰興之間的通行時間
將由現在的1小時20分鐘縮短為20多分鐘

吉林一號衛星影像記錄下了江蘇常泰長江大橋從無到有的過程(來源:吉林一號)
常泰長江大橋
於2019年11月22日動工建設
2024年6月大橋全線貫通
2025年8月建成
常泰長江大橋可謂是技術的集大成者
創造了諸多建橋「神話」!
特別是實現了 「四個首創,六個世界之最」
「四個首創」:新型塔梁約束體系、空間鑽石型橋塔、臺階型沉井基礎以及組合索塔錨固結構。
「六個之最」:最大規模多功能荷載非對稱佈置橋樑、最大跨度斜拉橋、最大連續長度鋼桁梁、最大尺度炭纖維複合材料拉索、最大跨度公鐵兩用鋼桁拱橋、最高強度橋用平行鋼絲斜拉索。
一組關鍵詞
帶大家一起了解大橋建設中的「敢為人先」!
全球首座「失衡橋」!
常泰長江大橋鐵路側自重約為每米12噸,公路兩側加起來每米重4噸。遵循通用設計慣例,城際鐵路居中,普通車道分列橋樑兩側,形成極其穩定的對稱結構。然而,受地理條件制約,兩側一級公路與地面公路對接時,會形成660畝的夾心地。
為了規避「夾心地」的產生,項目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秦順全大膽提出:放棄慣用的「對稱結構」,把鐵路和公路各放一邊,形成「非對稱」結構。但使用非對稱的設計就必須解決由此產生的力學失衡問題,在此之前,從沒有人在超過千米大橋上做過這樣的嘗試。

秦順全利用自己首創的無應力狀態法理論破解了該難題,通過加大鐵路側的索力,把鐵路側的超重部分拎起來,使其與公路側重量保持一致;利用線性控制方程計算出每一個橋樑構件外形,成功克服左右拉力不平衡導致的橋樑橫向變形問題。這一世界首創的設計成功節省了上億元建設成本,同時實現了橋樑高精度建造,現在整個常泰大橋構件的工廠製造、現場的定位連接等都達到了航母製造的精度標準。
世界級「定海神針」
有多大的主跨,就得有多牢固的橋墩。
常泰長江大橋1208米的主跨,使得傳統的鑽孔樁施工技術無法滿足承載力的需求,承建大橋南主塔的中鐵大橋局便採用了沉井的施工方式。大橋6號墩鋼沉井,為新型減自重減沖刷臺階式沉井,基礎平面呈圓端型,平面尺寸長95米,寬57.8米,高64米,面積相當於13個標準籃球場,鋼沉井分為36個井孔,為井壁填充混凝土的鋼殼結構,沉井鋼結構與混凝土總重超過22萬噸,足以承擔起主跨超千米的橋樑荷載,是名副其實的「定海神針」。
 大橋主塔為世界首次採用「鋼-混」混合空間鑽石型結構
大橋主塔為世界首次採用「鋼-混」混合空間鑽石型結構「硬拉」重量:53萬噸!
常泰長江大橋承載了三種交通功能,荷載非常重。據悉,大橋的荷載達53萬噸,由兩座主塔和斜拉索共同支撐。
只有足夠強的斜拉索,才能支撐主跨長達1208米的公鐵兩用常泰長江大橋;而只有足夠強的鋼,才能讓斜拉索實現高達2100兆帕的抗拉強度,這相當於用一根鋼絲吊起7輛小汽車。此前,橋樑使用的斜拉索強度最高只能達到2000兆帕。
 常泰長江大橋主航道橋碳纖維水平拉索架設完成
常泰長江大橋主航道橋碳纖維水平拉索架設完成來自江蘇的法爾勝纜索有限公司參與提出並實現了「溫度自適應塔梁縱向約束體系」(TARS)。該體系通過在主跨中點採用「CFRP連接杆」與主塔相連,實現對主樑的縱向約束和縱向力的低位傳遞,從而顯著降低塔梁結構的縱向荷載效應。該創新結構體系使常泰長江大橋的主要荷載效應降至相當於900米主跨斜拉橋水平,極大提升了大跨度斜拉橋的安全性與穩定性。
為充分發揮TARS體系效能,法爾勝自主研製出抗拉強度高達2600MPa的高性能碳纖維複合材料拉索。該材料具備輕質、超高強度、耐腐蝕和低鬆弛等優異特性,有效解決了傳統鋼絲纜索存在的腐蝕與疲勞問題。
「鎧甲」會「呼吸」
為化解船舶撞擊風險,兼顧橋樑安全與船舶保護的需求,中鐵山橋研發出新型防護體系——自浮式鋼骨軟體多級耗能防撞設施。
這套防撞設施通過在特種鋼制框架內植入高彈性橡膠軟體,並在夾層精準灌注輕質陶粒,達到「剛柔並濟」,宛如為大橋穿上了會「呼吸」的「鎧甲」。

如有意外碰撞發生,橡膠層率先發生形變吸收衝擊動能,內部陶粒在擠壓作用下產生劇烈摩擦與碎裂效應,如同層層設防的能量消解矩陣,最大可將撞擊力消減35%。這項融合多項自主專利的創新成果,標誌着我國橋樑防撞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橋樑會「說話」
位於南京源駛科技的「車路協同2.0系統」,為這座「超級大橋」裝上了「智慧大腦」,讓傳統基建蝶變為「智慧生命體」。在這座全長10.03公里的大橋上,數百個高精度傳感器密佈橋體上,如同敏銳的「雷達」精確掃描全橋的車輛應力、位移等數據。
當汽車行駛在橋面上,前方發生的交通事故和堵車等情形,都可以被及時「捕捉」,通過源駛科技自研的邊緣計算單元和RSU(通信感知系統),瞬間在邊緣端完成「思考」和「決策」,將事故提醒、車流引導等信息立即發至每輛過橋車輛。
只要搭載了智能網聯繫統的汽車,都可以收到道路交通預警提醒。即便沒有這個系統,用手機打開第三方地圖軟件,也能享受到車路協同的智慧駕駛體驗。
關於收費
近日,江蘇省交通運輸廳、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江蘇省財政廳聯合發佈《關於常泰長江大橋及南北公路接線開徵車輛通行費的函》,常泰長江大橋及南北公路接線收費範圍、車型分類及收費標準等正式確定。
其中,常泰長江大橋上層納入國家高速公路聯網收費體系實行封閉式聯網收費;下層由經營單位江蘇潤揚大橋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實行開放式收費。
收費標準方面,常泰長江大橋核載人數9人及以下的小客車,按照40元/車次收取;南北公路接線核載人數9人及以下的小客車,按照0.55元/車公里收取。
你走過哪座長江大橋?
評論區來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