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得好還得靠輸血”:蔚來造車七年,為何始終脫不了融資枴杖?

藍鯨財經
09/12

作者|高見觀潮 高恆

9月10日,蔚來又出手融資了。

這一次是1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1億元,定增對象來自美國、英國、瑞士、亞洲等國家的“知名長線機構”。這是蔚來今年第二輪公開融資,距離上一次僅過去半年,兩輪合計已超百億港元。

但資本市場卻並不買賬:美股盤前暴跌9%,港股同步回調,兩地市值一夜蒸發超過百億元。

車是賣得不錯,訂單也在增長,可賬上的錢依舊不夠花。四季度盈利成了蔚來董事長兼CEO李斌立下的軍令狀,而這筆融資——更像是一次被逼出來的“續命”。

在新能源淘汰賽進入下半場之際,蔚來仍未擺脫“靠融資活下去”的怪圈。而這,纔是它真正的困局。

01 | 越賣越缺錢,蔚來的宿命循環

融資,幾乎已經寫進了蔚來的商業模型。

今年3月,蔚來以每股29.46港元的價格配售股份,融資35億港元;剛過半年,9月又定增1.818億股,募集10億美元。從數據看,今年蔚來已在二級市場拿到超百億港元的資金。

再往前看,2023年,蔚來獲得來自阿布扎比政府基金CYVN Holdings的多筆戰略投資。該年7月,CYVN Holdings向蔚來進行了7.385億美元的戰略性股權投資,並從騰訊控股有限公司的一間關聯公司購入公司若干A類普通股,總對價爲3.5億美元;12月,蔚來又獲得來自該機構22億美元的戰略性股權投資。

同一年,蔚來還發行了一筆規模10億美元的可轉換債券,將在2029年、2030年先後到期。

這家公司幾乎每個季度都在融資,每年都在講新故事。從最早的“換電第一股”,到技術輸出、再到多品牌並行,蔚來一次次靠未來預期撬動資本,也一次次透支現實財務。

但如今看來,這些錢並沒有解決它的根本問題。

2025年上半年,蔚來淨虧損117.45億元,同比擴大15%。其中Q1虧67.5億元,Q2雖收窄至49.95億元,但仍處於高位。

更爲嚴峻的是現金流問題。

上半年,除了投資性現金流外,蔚來的經營性現金流和融資性現金流全部爲負,其中經營活動現金流淨流出109.26億元,缺口相比去年同期進一步擴大,融資性現金流淨流出9.18億元。

與此同時,其賬面可用資金也在急劇減少。

截至6月末,蔚來在手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爲71.11億元,較年初的193.29億元減少63.2%,僅夠覆蓋3個月運營成本。同期,其擁有短期借款約54.4億元,雖較年初的57.3億元略有下滑,但應付貿易款項及應付票據則相比年初增長1.64%至349.5億元。在行業賬期縮短的號召下,賬面不足百億的可用資金顯然難以覆蓋這些債務的兌付。

訂單來了,但蔚來可能沒有足夠現金去產出、交付、擴能。它並不是“賣得不行”,而是“養不起自己”。

此前,李斌表態,“四季度盈利有機會做到,也必須做到。”,李斌也在近期的溝通會上拆解了蔚來銷量預期與盈利路線圖。

他試圖用近期大熱的兩款新車樂道L90和蔚來ES8給市場信心,“8月份交付量突破3.1萬輛,創歷史新高”。

李斌爲蔚來四季度盈利立下軍令狀:三個品牌合計月銷5萬輛、毛利率達16%至17%、銷售和管理費用控制在銷售額的10%、研發費用控制在20億元至25億元。

而這正是蔚來衝擊月銷5萬輛的窗口期。如果沒有這筆融資,公司可能就會在產能和供應鏈端“斷糧”。

這不是蔚來主動選擇了融資,而是它只能融資。

資本市場的反饋也說明一切:再次融資,股價暴跌,市值蒸發。這一切都像是舊劇情的重播。

企業品牌戰略定位專家吳玉興直言:一個必須依賴融資才能運轉的企業,已經不再是“成長型”,而是“高危型”。

02 | 財報“好看”,只是收縮出來的幻覺

2025年Q2財報發佈後,蔚來高層給出樂觀預期—“我們正迎來財務方面的結構性拐點,進入良性循環,持續改善財報表現。”蔚來CFO曲玉在財報中稱。

但翻開細節,這個“拐點”更多來自壓縮,而非改善。

蔚來Q2營收同比增長9%,達到190.1億元,但淨虧損仍接近50億元。相比Q1雖有下降,但更多是成本砍出來的。

財報表明,扣除股權激勵費用及組織優化費用,蔚來二季度的研發費用24.89億元,同比下降13.8%、環比下降14.6%。此外,若扣除股權激勵費用及組織優化費用,其二季度的銷售、一般及行政費用爲36.822億元,環比下降12.6%。蔚來解釋稱,主要是由於人員成本、營銷及宣傳費用下降,得益於公司在市場營銷及其他支持職能方面的全面組織優化措施。但問題在於,壓得下支出,壓不出盈利。

李斌提出四季度盈利目標的“四件套”:

• 月交5萬輛、季度總銷15萬輛;

• 整車毛利率提升至16%-17%,主力車型20%;

• 銷售費用控制在收入的10%以內;

• 研發費用壓縮至20-25億元。

但這些目標,哪一項都不輕鬆。

上半年蔚來共交付11.42萬輛,只完成全年目標的26%;並且上半年蔚來毛利率不到9.1%,同期理想爲20.3%,小鵬達16.5%;而主力車型L90與新ES8雖然爆單,但靠的是“高性價比”定價——也就是說,利潤空間被大大壓縮了。

更關鍵的是,蔚來的單車均價已經從去年同期的27.3萬元跌到22.4萬元,毛利也從3.3萬元降至2.3萬元,跌幅達30%。

與此同時,銷量結構也發生變化。8月蔚來交付3.1萬輛,其中66%來自樂道和螢火蟲,均爲中低價車型。換言之,營收增長靠的是低價車型拉量,這會持續拉低毛利。

靠“以價換量”換來的高增長,只能撐一時,並不穩固。

蔚來的“財務拐點”,看上去是來了,其實只是“看起來像”。

03 | 融資成癮,蔚來透支的不是錢,是信任

長期靠融資活着,不僅消耗的是股權,還消耗的是市場信任。

過去,市場願意給時間,因爲大家相信它代表“智能化”“新能源”“中國高端”。但現在,故事已經講到第七年,資本開始算賬了。

換電業務尚未跑通盈利模型;中低端車型雖然熱賣,但直接稀釋了品牌高端定位;近期中期業績溝通會上,李斌承認,“公司向邁凱倫輸出一些技術,這部分業務構成了對外技術服務收入的主要來源。”但據其透露,今年第一季度已有相關收入計入,第二季度則更多一些,但“這部分收入目前並不穩定”。

而頻繁的定增、轉債、融資,也正把蔚來一步步推向“空心化”。

賬上71億現金,對比349億應付款項,蔚來再融資只是“拆東牆補西牆”;只要新車爆款週期延長一點,或政策窗口稍有收緊,現金流就可能斷裂。

更現實的問題是:這家公司一輛車賣出去,實際上都在虧錢。每融一輪錢,都是給下一輪虧損換一個緩期執行。

更糟的是,資本市場的反饋已經變了。

過去融資是利好,現在融資是利空。美股跌9%、港股跌近2%,不是市場不懂蔚來,而是大家不再信它的故事了。

結語 | 故事講到盡頭,是時候還債了

李斌說,蔚來四季度必須盈利,但市場更想知道的是:如果這次還不行,蔚來還有沒有下一次機會?

這家公司有技術、有團隊、有品牌力,但也有失血的底盤、脆弱的現金流、越來越重的結構負擔。

它曾是中國新勢力的旗幟,是智能高端化的代表,但現在,卻成了融資依賴症的典型。最怕的不是虧損,而是虧得沒有盡頭。

就像曾經風靡一時的哪吒汽車資金鍊斷裂後運營出現問題,居然車聯網服務停機,近50萬車主需要自費買流量開通。

過去靠故事撐起來的估值,現在開始需要用利潤來還債。

當新能源進入“利潤比夢想重要”的時代,每家公司都必須回答一個問題:

沒有融資,你還能不能活?

蔚來,得開始交這道題了,也不能辜負用戶的信任。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