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曠
繼7月推出全國大學生30萬份免費滷味後,周黑鴨於9月1日開學季高調官宣“請全國大學生免費喫鴨”活動。
據悉,周黑鴨本次開學季活動總體投入超400萬元,旨在通過“線上+線下”多重福利精準覆蓋高校消費人羣,進一步強化品牌在年輕羣體中的影響力與好感度。周黑鴨創始人、董事長周富裕強調:“我們始終相信,味道是有記憶的。周黑鴨願意以不變的甜辣滷味和持續創新的熱情,與全國大學生一起書寫更多青春故事。”
顯然,面對業績下滑的壓力與行業競爭的挑戰,周黑鴨將目光投向了年輕人。那麼,周黑鴨這個鴨貨老品牌能否成功討好年輕人?
創始人出山“救命”
2006年周黑鴨創立初期,創始人周富裕曾嘗試“去家族化”轉型,引入職業經理人團隊,試圖以專業管理經驗推動企業擴張。
這一嘗試在後續幾年持續推進。2007年,朱於龍從武商加入周黑鴨,但2018年春天,朱於龍辭任執行董事、策略發展委員會主席,此後職業經理人團隊更迭頻繁。直至2019年,擁有歐萊雅、寶潔等國際品牌營銷經驗的張宇晨加入,成爲新的管理核心。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周富裕曾在一場圓桌論壇中坦言:“因爲我無能,所以我需要整合比我更有能力的人。”這一表態,既折射出創始人的自我反思,也側面揭示了周黑鴨對職業經理人團隊的期待。
然而,近年來周黑鴨的業績表現卻難言樂觀。
周黑鴨財數據顯示,2023年總營收爲人民幣27.4億元,淨利潤爲人民幣1.15億元,未能完成2023年定下的2億元淨利潤目標;2024年收益24.51億元,同比下降10.7%;淨利潤僅0.98億元,同比降幅達15%。
業績下滑的背後,是內外雙重壓力的疊加。
一方面,在消費低增長與理性消費浪潮的雙重衝擊下,滷味行業正經歷一場風暴,社交網絡上也經常出現“年輕人爲什麼不愛喫鴨脖了”的討論。與之相對應的現象是,周黑鴨客單價呈現下滑趨勢,從2018年的63.66元已經降至2024年的54.39元。
另一方面,滷味賽道同質化嚴重,產品可替代性強,新興品牌不斷湧入,市場分散且競爭白熱化。各品牌需在口味、包裝、價格等多維度持續迭代,才能契合消費者變化的需求,這進一步加劇了周黑鴨的生存難度。
面對困局,周富裕2024年6月重新擔任周黑鴨行政總裁,並選擇以“創始人IP”爲突破口,親自投身市場一線。據周黑鴨公佈的數據,2025年一季度其(周黑鴨創始人鴨哥)直播累計成交額近1000萬元,爲品牌注入了新的流量活力。
從早期嘗試去家族化到職業經理人頻繁更迭,從業績承壓到創始人再度掌舵,周黑鴨的“東山再起”之路,任重道遠。
戰略失焦:困境與突圍
不可否認,創始人周富裕的再度掌舵,爲周黑鴨重振提供了關鍵契機。過去一年間,其動作頻頻:既有市場端的積極破局,也不乏探索中的現實挑戰。
一是,梳理供應鏈、拓展新渠道,關閉大量低效門店。這一系列舉措雖有效緩解了現金流壓力、推動利潤增長,卻也導致市場佔有率進一步下滑。
周黑鴨2025年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公司實現營收12.23億元,同比減少2.93%;實現淨利潤1.08億元,同比增長228%。此外,2024年,淨關門店785家,年末門店總量爲3031家;今年上半年再關店167家,期末門店總數降至2864家。
二是,聚焦以提升單店效益爲核心的精細化運營,通過加強會員與私域運營、深化外賣合作、強化標準化服務與技能培訓等舉措,拉動單店銷售規模增長。
財報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周黑鴨平均單店銷售額得到有效提升,平均單店收入 42.7 萬元,同比增長 17.1%。其中,自營門店單店收入 45.26 萬元,同比增長 12.7%,成爲利潤增長的核心引擎。
三是,洞察消費新趨勢,創新產品口味、拓寬品類邊界,爲消費者提供了更豐富的味覺選擇與多元化消費場景,構建差異化競爭力。
在產品創新方面,周黑鴨推出乾煸辣子雞、麻辣雞絲、醬板鴨、滷魷魚等新品類。截至2024年末,乾煸辣子雞、麻辣雞絲合計月銷量突破18萬盒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產品品類方面,周黑鴨也在不斷拓寬品類邊界。比如:周黑鴨與申唐合作,共同開發“嘎嘎香”複合調味品及方便速食;跨界推出“丫丫椰”椰子水。
然而,這些跨界嘗試並未如預期般成功,反而讓周黑鴨陷入了“主業疲軟、跨界混亂”的雙重困境。
2025上半年,周黑鴨的總銷量爲14383噸,相比去年同期的14618噸有所下滑。其中,鴨及鴨副產品的銷售,收入約爲9.88億元,同比微降0.70%;其他產品(包括滷製紅肉、蔬菜等)收入2.22億元,同比下降10.48%。
如此看來,周黑鴨的一系列突圍舉措,看似全面且具有針對性,但實際上卻暴露了創始人在焦慮之下戰略失焦的深層危機。在關店、運營和跨界等多個方向同時發力,雖然每個方向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卻缺乏一個清晰、連貫的核心戰略主線來整合這些舉措,導致資源分散,無法形成強大的合力。
出海破局
當滷味江湖的“內卷”進入白熱化,疊加消費漸趨謹慎影響,本土市場的增長天花板日益清晰。紅餐大數據顯示,2024年,滷味品類市場規模爲1573億元,同比增速爲3.7%,增速有所放緩。
與此同時,周黑鴨、絕味食品、煌上煌的業績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2025年上半年,絕味食品實現營收28.20億元,同比下滑15.57%;淨利潤同比下滑40.71%至1.75億元。同期,煌上煌實現營業收入9.84億元,同比下降7.19%,其中醬滷肉製品收入同比下降11.65%,米制品收入同比下降1.36%。
在此背景下,“出海”成爲不少品牌尋求破局的新選擇。
周黑鴨創始人周富裕更是喊出“走向世界”的口號,以東南亞爲起點,逐步通過貿易經銷、資本合作、供應鏈佈局等方式開啓全球化征程。2025年一季度,周黑鴨長保產品通過經銷商網絡進入馬來西亞MIX超市,滲透東南亞華人社區。
一方面,依託在國內積累的品牌效應,以及對滷味產品口味的把控能力,周黑鴨在東南亞市場似乎具備一定的先發優勢。畢竟,在國內市場,周黑鴨的甜辣口味曾培養了一批忠實消費者,若能將這種口味優勢複製到海外,或許能打開市場缺口。
另一方面,周黑鴨在國內佈局的門店與電商渠道經驗,或將爲其海外拓展提供借鑑。無論是線下門店的標準化運營,還是線上私域流量的運營技巧,若能結合當地市場特點進行本土化調整,可能會幫助周黑鴨更快地適應海外市場的競爭節奏。
不過,周黑鴨出海面臨的競爭壓力不僅來自本土品牌,其他國產滷味品牌的出海佈局也將加劇市場競爭。與此同時,供應鏈搭建、渠道拓展、品牌宣傳等環節均面臨考驗,其能否構建產品差異化優勢,以及適配各地市場的經銷商渠道體系,仍需接受市場檢驗。
周黑鴨的出海,是中國滷味品牌突破增長瓶頸的一次重要嘗試。在國內市場增長放緩的背景下,出海已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然而,海外市場不會自動成爲增長引擎,需要品牌真正理解當地市場,建立可持續的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