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業經歷上半年搶裝及三季度行業挺價後,經營壓力一定程度緩解,但債務壓力仍然較大、供需關係尚未明顯改善,“反內卷”必要性依舊。隨着各部委、協會及企業的共同努力,部分環節的“反內卷”方案逐漸明晰,雖然整體仍有較大挑戰,但我們仍看好反內卷的持續推進以及板塊彈性。
摘要
經營性現金流好轉現金流失放緩,但償債壓力仍較大。2Q25行業在“136號文”的影響下迎來搶裝,企業經營現金流顯著改善,我們預計在3Q25行業擡價下經營現金流依舊較好,一定程度上延緩了行業自然出清。另外,2Q25行業的籌資現金流出顯著,且債務壓力仍較大,反內卷必要性依舊。
反內卷路徑明確,配套措施同時推進。工信部等六部委明確提出要打擊低於成本價銷售的行爲,並以市場化法治化的方式推動落後產能有序退出。如根據硅料分會,硅料行業需要通過產能整合的方式將產能減少至230萬噸。另外,控制產能新增、價格法修訂、節能監察、改變政府考覈方式等配套措施將有效地助力反內卷的成效。
後續重點關注硅料方案落地,及電池組件的反內卷,組件8毛5/W才能全產業鏈盈虧平衡。前期多晶硅期貨與股票/現貨市場的分化反映了強預期和弱現實的矛盾,目前期現價差有所收窄,關注具體方案落地的情況。另外,價格如何向下傳導、電池組件環節如何反內卷同樣重要,我們測算組件價格需0.85元/W才能全產業鏈盈虧平衡。不低於成本價銷售是抓手之一,海內外價格提升需期待更多政策支持。
投資節奏和線索:9月是反內卷政策落地的重要關鍵時點,光伏板塊在7月以來表現良好,但YTD並無相對市場的顯著超額,後續仍有較大表現空間。行業反內卷、不得低於成本價銷售可以幫助行業將beta修復至盈虧平衡,但成本曲線和產品、市場的差異是提供alpha、幫助企業實現盈利的來源。
風險
光伏需求不及預期,產能出清不及預期,海外貿易政策風險。
正文
可持續經營及市場化出清更新:2Q25企業經營改善,但籌資能力走弱
利潤表:受益於搶裝,2Q25主產業鏈各環節收入利潤呈現上升態勢
光伏產業鏈中,主產業鏈2Q25同比表現較弱,但環比表現較強,收入利潤端較1Q25均出現了明顯上升。環比收入增長也優於產業鏈其他環節。
收入端:2Q25,光伏主材板塊實現營業收入1621億元,同比-9.2%、環比+40.1%,七成以上的主材企業收入出現環比上升,主要得益於二季度行業搶裝驅動。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主產TOP6的營收增長了45%、而二線的僅增長36%,進一步說明了格局的集中化。
圖表1:光伏板塊主要公司營業收入總額(季度,不含港股公司)
資料來源:iF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盈利端:2Q25,光伏主材板塊平均毛利率爲2.9%,同比-3.6ppt、環比1.9ppt。毛利率同比顯著下滑,主要受主產業鏈價格整體下行及行業競爭加劇影響;環比有所改善,主要得益搶裝帶來的產業鏈漲價以及部分企業產能利用率回升、成本控制措施見效。2Q25光伏主材板塊實現歸母淨利-120億元,同比虧幅減小;2Q25光伏主材板塊資產減值損失合計約57億元,同比-48.9%,環比+81.5%。
現金流量表:經營現金流出及投資支出放緩,重點關注籌資現金流
二線企業現金流失的比例較大,資本開支和行業跌價是現金流失的兩大原因。若觀察組件TOP6 ,會發現龍頭企業與二三線企業之間的現金流變化出現較大差異。非TOP6企業現金及等價物從2023年Q1高位的461億元下滑到2025年Q1的292億元,下滑了37%。與此同時TOP6企業的現金及等價物長時間維持在1250億元上下,1Q25增長至1432億元。拆分時間看,2Q、3Q23的現金流出主要爲資本開支,而1Q、2Q24的兩個季度時間,非TOP6企業的流失了近100億元的現金(從315億元到221億元),主要因爲行業跌價和虧損加劇。
圖表2:2012年至2Q25主產TOP6現金流及等價物淨額累計值近一年有所增長
資料來源:iF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3:2012年至2Q25主產公司現金流及等價物淨額累計(不含組件TOP6及大全)流失較多
注:剔除大全的原因是其24年將大量現金進行結構性存款造成了現金流量表上的投資現金流出,實際上仍屬於資金儲備資料來源:iF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經營性現金流:2Q25現金大幅轉正,3Q產業鏈挺價預計持續好轉
現金流量:2Q25,光伏主材板塊合計經營性現金流148億元,同比+166.9%,環比大幅度上升(1Q25爲-28億元)。當前,板塊內約29.6%主材企業經營性現金流爲負,較上一季度表現有所改善。
搶裝期間行業優質公司的現金流轉正。3-5月搶裝潮中,組件漲價相應速度較快,利潤修復較爲明顯。我們測算,4月價格小高點時,組件單位盈利相比於2月修復了約2.5分,電池、硅片約修復了1分,硅料和組件盈利修復不多、但此前自律減產價格已經有所修復,硅料價格一度反彈至40元左右,成本曲線最左側的公司如協鑫、通威等已經不虧現金流,EBITDA爲正。4月的價格高峯,基本行業優質公司經營現金流位置,甚至部分環節毛利爲正。
圖表4:主產業鏈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季度)
資料來源:iF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5:2Q25主產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前五和後五
資料來源:iF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3Q25行業反內卷擡價,我們預計經營性現金流進一步修復,經營虧損有望大幅度緩解。
籌資現金流:龍頭二線融資能力均下滑,2Q25償還債務顯著大於借入資金
3Q24起二線公司籌資能力快速下滑,2Q25轉負。2022-23年是二線公司籌資活動淨流入的高峯,後緩慢收縮,3Q24二線公司籌資活動現金流從2Q24的65億元快速下跌至2億元,4Q24、1Q25維持在23億元、30億元的低位。隨着借款收到的現金下滑(即難以續貸),以及償還債務支付的現金增加(短債、長債到期),2Q25籌資活動現金流轉負。
圖表6:光伏公司取得借款收到的現金(季度)
資料來源:iF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7:光伏公司籌資活動現金流(季度)
資料來源:iF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償債能力:二線企業短債和一年內到期償債的償還壓力較大
針對剛性負債,龍頭餘量較多、二線公司償債能力較差。當前行業總應付賬款遠大於總應收賬款,行業壓力較大的情況下,若發生應收賬款的擠兌(總應收、總應付同步收縮),大部分企業收回的現金難以覆蓋上升的支付需求。核心的償債能力需觀察短債。不考慮應付賬款的加速清償(即繼續拖欠供應商寬限),也不考慮自己加速收回應收款,只考慮現金是否足以還債,即現金及等價物-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非流動負債,可以看到二線企業的償債能力大幅度下滑。
2Q25二線公司暫未繼續惡化,龍頭償債能力略微下滑。二線企業現金及等價物-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非流動負債合計約-294億元,環比基本持平。龍頭公司2Q25有所下滑,主要由於現金及等價物的減少(短期借款同步減少,結合前文分析籌資性現金流淨流出,可能是償還短期負債)以及一年內長債的增加(也就是更多長期債務臨近到期)
圖表8:龍頭公司償債能力(TOP6)
資料來源:iF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9:二三線公司償債能力(不含TOP6、大全、合盛硅業)
資料來源:iF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對於二線公司而言,則核心在於能否續貸、續債。截至2Q25,樣本二線公司現金及等價物280億元,短期借款324億元、一年內到期非流動負債250億元。從總量看,若即將到期的債務有近一半無法續上,則二線公司將可能陷入流動性風險。而實際上由於二線公司經營情況亦有分化,部分公司可能更快。
反內卷路徑:產業調控和遏制低價並舉,規範質量和效率引領補充
7月以來反內卷持續推進,硅料環節反內卷方式路徑逐漸明確
圖表10:光伏供給側改革梳理及“反內卷”重點事件梳理
資料來源:CPIA,工信部、中金公司研究部
自2024年中以來,相關部委、行業協會多次提及光伏行業高質量發展及反內卷。2025年8月1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社會工作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能源局六部委聯合召開光伏產業座談會,進一步規範光伏產業競爭秩序。會議要求:
一是加強產業調控。強化光伏產業項目投資管理,以市場化法治化方式推動落後產能有序退出。
二是遏制低價無序競爭。健全價格監測和產品定價機制,打擊低於成本價銷售、虛假營銷等違法違規行爲。
三是規範產品質量。打擊降低質量管控、虛標產品功率、侵犯知識產權等行爲。
四是支持行業自律。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倡導公平競爭、有序發展,強化技術創新引領,嚴守質量安全底線,切實維護行業良好發展環境。
我們認爲,從過去一段時間行業的討論方向來看,以收併購爲主要方式的產業調控和以不得低於成本加銷售爲要求的遏制低價是反內卷的主要路徑,另外,行業自律、規範產品質量等是輔助手段。
反內卷的核心路徑:遏制低價和產業調控
我們認爲,結合各部位及協會、企業會議內容的表述,光伏反內卷的兩條核心路徑是價格引導(即遏制低價)和產能整合(即產業調控)。
遏制低價:通過價格引導的方式,讓行業快速止血,託底PPI
我們認爲,引導企業不低於成本價銷售不等於直接的價格管控、並非扭曲市場競爭,而是引導市場通過綜合成本優勢篩選領先產能,淘汰落後產能。光伏行業此前較多的補貼(如廠房代建等)拉平了成本曲線,縮減了企業間的差異,若通過政策引導行業轉向成本(即光伏行業的核心競爭力)比拼、而非補貼和支持的力度,有助於行業迴歸競爭本質。
從過去討論的情況看,價格引導分爲兩種情況:
► 1)各自不得低於自身的全成本銷售。這種情況將最直接反應企業的成本優勢和競爭力,但會導致市場份額急劇往龍一集中,且成本價如何監管是核心挑戰;
► 2)不得低於標杆成本銷售。這一標杆成本價由行業共同制定、是相對比較領先的企業才能達到的全成本。這種情況下,少數企業有淨利潤,部分企業淨虧損但仍能獲得淨現金流。這一方案優勢在於相對好監管,但缺點在於一定程度扭曲了市場機制、也延緩了產能出清的速度。
從目前情況看,第一種情況的執行難度較大,可能行業會採取第二種方案讓行業快速止血,從而滿足國家層面的要求,並在後續通過產能收併購的方法來進行產能出清。7月下旬, 東方希望、新疆晶諾先後發佈聲明,強調公司並未低於成本價銷售多晶硅,反映當下反內卷方向被企業接受,但具體如何執行還未有具體方案落地。
產業調控:通過產能整合的方式,改變中長期供需關係
由於光伏行業市場主體以民營企業爲主,一刀切淘汰落後產能或者尾部企業的方式難度較大,需要給予這部分產能合理的退出方式。中央財經委、工信部等六部委會議均多次明確表示,以市場化法治化方式推動落後產能有序退出。
從方法來看,需要有人出資購買這部分產能、並接過負債讓原有的股東方退出。因此行業考慮由龍頭公司牽頭、領先企業一同成立併購基金或者平臺型公司,以承債式收購的方式兼併尾部公司產能。
以多晶硅環節爲例:
量上,根據我們統計,目前行業在產+未投產產能約350萬噸。根據硅業分會,產能整合若能如期落地,國內多晶硅產能或將減少至230萬噸/年左右。需要行業頭部+腰部去收購尾部+未投產的部分產能,同時龍頭公司同樣淘汰部分產能,從而讓行業剩餘二百多萬噸產能。
收併購的方案,可能會遇上如下問題:
► 1)如何覆蓋全部公司、如何防止“搭便車”現象?整合後行業或許會迎來大幅度修復,行業公司自然希望參與其中,只有部分難以維繫的企業會不得已地退出(而這部分企業本來也會自然地出清),或者新的聯盟針對需退出的企業支付相對較高的對價。
► 2)各地區政府給了大量的支持和政策優惠(土地廠房代建、優惠電價等等),直接關停亦存在阻力。
► 3)即使收併購完成,依然過剩,考驗新聯盟的控價能力。剩餘230萬噸左右產能,而短期需求可能只有600GW(120萬噸左右),根據硅業分會,開工率仍須維持在60%以內,多晶硅年度供需才能保持基本平衡。剩餘產能中邊際成本最高的產能或許得到6萬元/噸以上才能盈虧平衡。因此行業需要聯合控價到更高的水平才能獲取不錯的利潤並償還債務。
即使產業合併完成,供給仍然相對過剩。根據我們測算,若硅料價格維持在70元/kg(含稅),硅料年銷量在140萬噸左右,考慮非滿產帶來的折舊攤銷及費用上升,則剩餘的產能每年產生的淨利潤大概在190億元左右。
圖表11:非滿產情況下,硅料產能全成本曲線測算(不含稅)
注:彩色爲現金成本,頂部灰色爲非滿產狀態下的折舊+費用資料來源: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反內卷的配套措施:需求託舉、法律法規完善、政府考覈方式的改變
需求託舉:長期需求端支撐是行業改善的基礎
上一輪供給側改革(2016年)相對較爲成功的原因之一,在於供給端收縮的同時,通過棚改貨幣化等政策,驅動了行業的需求,供需關係較大幅度改善。但光伏行業由於基數較高(21-24年需求爆發),國內消納壓力較大,短時間難以大幅度提振需求。國內需求需要電力市場的進一步優化,海外需求由於市佔率已經很高、只能是線性增長(但潛力依舊非常大),因此需求端的貢獻可能較少,但也需要國家通過一定政策支持防止需求的快速下滑。
法律法規支持:嚴控新增、禁止低價銷售、能耗管控等
► 嚴格控制新增產能:行業轉好、利潤修復後,必然會吸引新增產能的進入,需要在政策和監管層面進行嚴防,否則收併購將失去意義。目前來看,應該比較難有新項目通過審批。
► 《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修正草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公告:2025年7月24日,市場監管總局發佈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修正草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公告。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總局公開徵求意見的公告中明確指出,價格法修訂的必要性包括了“一些行業低價無序競爭問題凸顯,對價格調控監管提出新要求”等,價格法修訂的主要方面包括了“進一步明確不正當價格行爲認定標準。一是完善低價傾銷的認定標準,規範市場價格秩序,治理‘內卷式’競爭”。光伏行業作爲代表行業,此前已被多次點名,此次價格法的修訂,爲各行業“反內卷”提供了法律依據,並進一步強化了市場預期。
► 能耗監察監管行業能耗情況,新能耗標準擬修訂: 2024年4月,工信部發布了《關於下達2024年國家工業節能監察任務的通知》,明確了年度節能監察的具體任務和要求。此次監察涵蓋了2899家企業,重點針對石化化工、鋼鐵、建材、有色金屬、造紙、紡織等高耗能行業,以及數據中心和重點用能設備。2025年8月1日,工信部印發了《2025年度多晶硅行業專項節能監察任務清單的通知》,首次對41家多晶硅企業實施專項節能監察,並要求於2025年9月30日前完成。監察內容主要包括:執行單位產品能耗限額,用能產品、設備能源效率等強制性國家標準情況,執行落後的耗能過高的用能產品、設備和生產工藝淘汰制度情況,建立能源消費統計和能源利用狀況分析制度情況等等。
考覈方式的改變:樹立正確政績觀,完善高質量發展考覈體系
2025年7月1日習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會議明確提出,要規範地方招商引資,加強招商引資信息披露,引導幹部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完善高質量發展考覈體系和幹部政績考覈評價體系。在這一思路的指導下,有望緩解地方政府對於新興產業的無序補貼。
後續演繹的關鍵:硅料方案的落地,以及電池組件等環節的反內卷路徑
多晶硅期貨市場和股票/現貨市場的背離有所收窄,關注反內卷落地情況
前期期貨市場和股票市場的背離反應的強(價格)預期和弱(業績)現實的矛盾。7月初頂層密集釋放反內卷信號後,多晶硅期貨和光伏股票均迎來大漲,但7月中旬後期貨市場和股票市場有一定分化,期貨仍在情緒高漲,而股票市場則進入橫盤階段,直到8月中旬之後光伏主產業鏈股票才逐漸開始進一步的上漲(光伏指數在設備公司捷佳偉創和逆變器公司陽光電源的帶動下漲幅更提前一些)。兩者的分化反映了強(價格)預期和弱(業績)現實的矛盾。硅料行業在7-8月期間雖然持續挺價,但是成交相對較少,下游順價相對困難,同時因爲收併購需要支付更多成本,高價格未必能反映在未來業績中。
圖表12:多晶硅期貨價格
資料來源:iF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13:多晶硅周度價格及環比增速
資料來源: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14:硅料環節開工率水平
注:實際情況以公司披露口徑爲準資料來源:InfoLink,中金公司研究部
限售等措施輔助挺價,期貨現貨價格收窄,但政策落地帶來供需關係的改變、下游順價仍是關鍵。硅料9月限售對於穩定價格有一定作用。隨着2509交割月接近,期貨現貨有所收窄,但價格和真實的供需以及庫存仍然有一定脫鉤。中下游環節在上游擡價壓力下,硅片、電池片價格有一定的上漲,但終端組件的漲價幅度還比較小甚至有所回調,因此價格能否進一步向下傳遞是關鍵。
全產業鏈反內卷:組件0.85元/W全產業鏈盈虧平衡,中下游如何反內卷是關鍵
組件需要達到0.85元/W,全產業鏈有望實現盈虧平衡
反內卷和漲價不僅僅只在硅料,全產業鏈均需要修復。在上述假設下,硅料行業需要大幅度漲價,用高利潤爲過去的無須擴產“買單”,但這一高利潤的“買單”來源主要來自於硅料下游,包括中游製造環節以及下游電站。我們認爲光伏行業反內卷,不能僅僅是硅料環節獲益,硅片至組件的製造環節同樣受困於過剩和虧損,同樣有較強的反內卷需求。
全行業不低於成本價銷售,組件價格須達到0.85元/W。我們測算了不同情境、不同產業鏈價格下的各環節利潤。我們認爲,如果反內卷在全產業鏈有效,全行業不低於成本價銷售(即各環節均達到盈虧平衡),組件價格需要達到0.85元/W。
圖表15:假設各環節的盈利都有一定的修復,對應的硅料價格和組件價格
資料來源:CPIA,中金公司研究部
下游的價格接受能力:組件中標價已經有一定程度上升,期待政策輔助
國內組件價格有所企穩回升。8月18日,華潤電力3GW組件開標均價約0.729元/W(非加權),價格優於前期大多數大型項目招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價格上漲被大業主接受。從行業近幾個月中標均價幾乎不再低於0.7元/W來看,整體的中標價格的中樞已經有一定程度上的回升。
圖表16:國內組件周度中標價逐漸企穩並略微回升
資料來源:SMM,中金公司研究部
海外價格接受程度較高,但後續需看企業競爭和政策輔助。海外對於價格的接受程度沒有太大問題,出口退稅能帶來一定的漲價預期,但中長期的價格趨勢更多仍是同行的競爭。除了美國這樣的高壁壘市場存在高盈利外,包括過去高盈利的歐洲市場以及2024年上半年需求爆發階段性高價的中東市場在內的大多數市場均是低價虧損狀態,這些市場的價格主要都是錨定國內。只有少部分企業以差異化的產品在細分領域(比如高端住宅等)實現了比較好的盈利。以及是否有進一步的政策,例如碳足跡考覈、效率要求等,引導優質產品的銷售。
投資節奏和線索:關鍵節點踐行漸進,反內卷修復beta,成本和效率貢獻alpha
方案落地重要觀測時點到來,股票市場仍有較大彈性
市場普遍預期9月將是光伏反內卷方案實施的重要節點,觀察整體光伏板塊的表現,7月“反內卷”引發熱烈討論以來,光伏指數並未相較於滬深300有顯著超額收益,若後續政策落地、板塊標的仍有較大空間。
圖表17:光伏主要公司近一年PB-MRQ
資料來源:iF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A股大公司普遍站上2xP/B,港美股估值相對較低。截至9月5日,在經歷兩天大漲後,頭部隆基、通威在2.4-2.6xP/B左右,晶科、晶澳、天合、阿特斯在1.8-2.1xP/B左右,大全約1.9xP/B,中環約在1.3xP/B左右,而港股的協鑫大概在1xP/B左右、新特能源0.36xP/B,美股大全新能源約0.42xP/B。市場比較來看,港股公司的P/B水平較低、美股更低,海外投資者尚未在左側參與。
圖表18:“924”以來光伏指數、滬深300、科創50走勢
資料來源:iF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反內卷以來光伏板塊表現較好,但YTD並無顯著超額收益。2025年7月1月以來,光伏設備指數(801735.SL)漲幅31.6%,同期滬深300漲幅10.7%、科創50漲幅23.3%,板塊在7月反內卷後以及進入9月後整體表現良好。但值得注意的是,在4月7日大跌之後至反內卷之前的這段時間,在各版塊顯著修復的同時、光伏板塊持續沒有表現,顯著跑輸行業。切換YTD看,2025年初至今漲幅,滬深300漲14.3%、科創50漲28.4%、光伏設備漲16.9%,整體光伏表現並未跑贏。另外,當前個股及指數尚未超越2024年10月市場首次交易光伏“供給側改革”時的高點。對比而言,目前的“反內卷”方案更加明確、行業修復確定性更強、整體市場位置更活躍。因此我們認爲板塊仍有上行空間。
行業業績如何轉正?硅料盈利來自挺價及成本曲線,組件一體化盈利來自高功率組件和差異化產品/市場
不低於成本價銷售是beta的修復。從當前反內卷的表述來看,政策的其中一條線是“不得低於成本價銷售”,也就是企業至少在國內市場銷售產品是盈虧平衡的。但由於不同企業成本不同、不同企業售價不同、不同地區售價不同,勢必帶來不同的盈利能力。
硅料的alpha和超額利潤來自成本。我們認爲,對於硅料環節而言,由於產品間差異較小,且主要在國內銷售、下游爲硅片/電池組件製造企業,因此售價幾乎無差異,因此企業間的利潤差異源自於成本曲線。但由於硅料環節整體產能過剩較爲嚴重,因此需要政策端的支持(不低於成本價銷售)以及行業聯盟挺價才能實現整體的利潤轉正。
組件的alpha和超額利潤來自市場和功率溢價。而組件端,除了成本差異之外,由於場景不同(分佈式、地面電站)、市場不同(國內、海外)、產品不同(功率差異、外觀差異),因此在售價上會有一定差異。這些差異在高美國市場佔比企業和產品差異化顯著的企業等有所體現。
未來40W左右的功率差帶來5分/W以上的溢價。當前組件效率23%的標準版型組件(矩形片)的功率大概在620W左右,售價0.7元/W,這一功率和價格下我們搭建的地面電站模型度電成本爲0.2644元。當組件效率達到24.5%、功率達到660W左右時,若組件售價0.825元/W,電站的度電成本不變,此時高出的0.125元/W即爲高功率組件的極限溢價。假設高功率組件市佔率提升之後,超額利潤與電站對半分成,組件公司仍可獲得0.06元/W的溢價。而在海外等BOS成本更高的區域,對應的溢價能力會更高。
圖表19:不同組件價格和組件轉換效率下,大型地面電站的度電成本LCOE敏感性測算
資料來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投資風險
光伏需求不及預期:隨着全球光伏裝機量持續提升,下游裝機面臨使用場景、電網消納等因素限制。2024年中歐美印約佔據全球的絕大比例光伏需求,但這些國家正面臨經濟環境變化、政策不確定性以及供需錯配等多重挑戰。電網條件、供應鏈價格波動和利率環境也將帶來裝機的不確定性,我們預計 2025 年後的市場增長將相對今年有所放緩。如果未來光伏整體需求放緩或增長不及預期,可能對企業產生不利影響。
產能出清不及預期:如正文所述,2024年以來行業在通過規範、自律等方式尋求供給側限制,另外通過行業的自然出清,改善供需關係。行業如果供給側改革不及預期,或出清速度較慢,行業競爭仍然較爲激烈,各環節價格可能繼續保持低位,行業盈利修復可能不及預期。
海外貿易政策風險:當前海外貿易政策包括美國的反傾銷稅(AD)、反補貼稅(CVD)、201 條款、301 條款;印度的基本關稅(BCD);巴西的共同外部關稅(TEC);南非的進口關稅;以及碳關稅、碳足跡認證等新型貿易壁壘的設置,將對產品出口有所限制,給光伏企業海外市場的經營帶來一定的不確定性。
注:本文摘自:2025年9月8日已經發布的《反內卷vs市場化出清(3):光伏行業反內捲進入關鍵觀察節點》;作者:劉佳妮 分析員 SAC 執證編號:S0080520070002 SFC CE Ref:BNJ556 ;鍾正宇 聯繫人 SAC 執證編號:S0080124080009 SFC CE Ref:BWL931 ;朱尊 分析員 SAC 執證編號:S0080523070020 SFC CE Ref:BVR861;鬍子慧 分析員 SAC 執證編號:S0080524020015 SFC CE Ref:BUX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