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與中東的比特幣採用:為何對 L2 至關重要

鏈捕手
09/11

本文系 Stacks 投稿,不代表 ChainCatcher 觀點,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比特幣的動能正在向東方轉移。在亞洲和中東,監管者和機構已經不再停留在爭論階段,而是直接進入了行動階段,加快了比特幣融入主流金融體系的步伐。

  • 韓國,機構終於獲得了參與加密市場的綠燈。

  • 日本,期待已久的稅收改革使加密投資變得更具吸引力。

  • 香港,現貨比特幣 ETF 已經落地。

  • 阿聯酋,監管機構正把不同的框架整合爲統一的國家標準。

這些市場合計佔據了全球加密活動的重要份額。2024 年,香港的加密採用率同比增長 85.6%;韓國則在東亞地區的鏈上交易量中居於領先。與仍然猶豫不決的西方監管者不同,亞洲和中東正把比特幣推向主流金融體系。

這些變化不僅僅是政策聲明,而是實實在在的落地措施:它們正在把比特幣帶上企業的資產負債表、納入投資組合,並嵌入金融策略之中。香港、阿聯酋、日本和韓國的採用浪潮正在塑造比特幣的未來,同時爲比特幣 L2 創造條件 —— 讓沉睡的比特幣變成可用於借貸、流動性和收益的生產性資本。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這些市場是如何推動這一進程的。

01 韓國:機構閘門即將開啓

韓國是加密強國。早在 2021 年,韓國 20 至 30 歲人羣中就有將近一半曾經交易過加密貨幣,其中超過 1.5 萬人持有超過 10 億韓元的資產。然而,機構長期被排除在外 —— 直到現在。

政策進展:

  • 2025 年 5 月:韓國金融服務委員會(FSC)宣佈將解除機構投資加密貨幣的禁令。

  • 2025 年第三季度:預計出臺的指引將覆蓋銀行、基金和保險公司。

  • 已有變化:非營利機構已被允許變現捐贈的加密貨幣,上市公司也開始獲得入場資格。

動因其實很直接:避免將市場活動繼續推向海外。韓國的大學、慈善機構和企業此前手裏有加密資產,卻無法在國內方便地使用。監管方意識到,禁令只會把交易推向灰色地帶。正如一位韓國監管人士所說:“如果韓國現在不放開,就會落後。” 現在,通過以可控方式開啓大門,韓國有望釋放一波被壓抑已久的需求。

這一政策轉向已經帶來現實動作。2025 年 9 月,韓國 IT 公司 Bitplanet 宣佈向比特幣配置 4000 萬美元,成爲該國首個機構級比特幣財務金庫。其背後有 Lobo VenturesAsia Strategy Partners 的支持。Bitplanet 的動作標誌着韓國正式加入企業比特幣競賽的行列,呼應了此前日本 Metaplanet 及美國 K Wave Media 的類似佈局。

爲何對比特幣 L2 重要: 韓國一旦開放,歷史證明交易量增長速度會非常快。韓國本土交易所的規模已經可以和 Coinbase 等全球頭部平臺相媲美,而機構的入場將進一步提升流動性。ETF 和母基金的討論已經在進行中,有消息稱韓國最快將在 2025 年底批准現貨比特幣 ETF。養老金和保險公司不會追逐散戶式的投機,他們需要的是規模化、合規化的比特幣策略。比特幣 L2 正好能提供這一切 —— 合規的借貸池、流動性市場以及對沖產品。

02 日本:降低稅收摩擦

日本早在 2017 年就已合法化比特幣支付,但此後居高不下的稅率抑制了更廣泛的採用。如今,隨着改革推進與對數字資產未來的開放態度,這一局面正在改變。

擬議改革(2025-26):將加密收益稅率統一爲 20% 的固定稅率(此前最高可達 55%),並允許 三年虧損結轉

其他舉措包括:

  • 2023 年:持牌公司獲准發行日元支持的穩定幣。

  • 2024 年:規則變更允許穩定幣發行人將 50% 的儲備持有在國債(JGB)等安全資產中。

  • 2025 年:日本正式批准首個受監管的日元穩定幣 JPYC,納入新的法律框架。

  • 即將推出(2026-27):日本計劃推出受監管的比特幣 ETF,基於金融廳(FSA)提出的將加密資產重新歸類爲金融產品的建議。

  • 加密信託與 ETF 框架:正在討論中。

此前流向海外的資本正被重新吸引回國,企業已率先入場。東京上市公司 Metaplanet 已持有 20,000 枚 BTC,成爲全球第六大企業級比特幣持有者。若日本的養老金或保險公司在新稅制下僅分配 1% 資產配置至比特幣,就可能帶來數百億美元的資金流入,規模可與西方 ETF 流入相媲美。

爲何對比特幣 L2 重要:更低的稅負意味着投資者能夠在不承擔沉重稅單的情況下配置 BTC。日本機構投資者在結構化產品和收益票據方面已有成熟經驗。隨着摩擦的降低,比特幣將更容易流入借貸、衍生品與 DeFi 策略,而這正是比特幣 L2 所能提供的機遇。

03 香港:ETF、穩定幣與RWA

香港在推動數字資產產業發展方面有着悠久歷史,如今多年政策佈局正在逐步顯現爲重塑市場的關鍵里程碑:

  • 2024年:批准亞洲首批現貨比特幣和以太坊 ETF,並採用實物贖回機制,吸引了機構資金流入。

  • 2025年:頒佈《穩定幣條例》,建立穩定幣牌照制度,渣打銀行等全球銀行已着手準備進入。

  • 2025年:香港與深圳共同推出全球首個真實世界資產(RWA)登記系統,由花旗、渣打和螞蟻集團支持,旨在標準化房地產、大宗商品等資產的代幣化。

這些舉措是香港刻意將自身定位爲區域數字資產樞紐的一部分,並且得到了強有力的政治支持。2022年發佈的《虛擬資產政策宣言》在北京的默許下出臺,爲其長期戰略奠定了基調。自那以後,香港已成爲東亞增長最快的加密市場之一。香港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博時、嘉實、華夏基金國際(CSOP)等,合計管理規模達數千億美元,已紛紛籌備推出現貨 ETF 產品,這表明機構資本正在加速入場。

爲何對比特幣 L2 重要:香港正在構建一個全面的數字資產生態。ETF 將比特幣帶入投資組合,穩定幣提供流動性,RWA 則將區塊鏈與傳統市場連接起來。隨着機構通過這些渠道不斷累積比特幣,需求也在增長——如何讓這些資產不止於託管?下一步就是讓 BTC 發揮生產力,而這正是比特幣 L2 的價值所在:在錨定比特幣安全性的同時,通過借貸、流動性與收益產品釋放資本潛能。

04 阿聯酋:統一規則,全球觸達

阿聯酋正在簡化加密資產治理。包括迪拜虛擬資產監管局(VARA)、證券與商品管理局(SCA)、阿布扎比全球市場(ADGM)在內的多家監管機構,正將各自的監管框架統一爲全國標準。這種清晰化至關重要,因爲阿聯酋本身匯聚了主權財富基金、全球銀行和具有跨境影響力的家族辦公室。機構化參與已經開始顯現:

  • 2025 年初:阿布扎比主權財富基金穆巴達拉披露對貝萊德 iShares 比特幣信託持有價值 4.08 億美元的股份。

  • 2025 年中:RAKBANK 成爲首家提供迪拉姆(AED)直接加密交易的阿聯酋銀行;同時,在阿布扎比證券交易所(ADX)上市的 Phoenix Group 啓動 1.5 億美元的國庫配置,包括 514 枚 BTC 和 63 萬枚 SOL,這是該交易所首個數字資產儲備。

  • 迪拜 DMCC 自由區:目前已聚集超過 600 家加密企業,且增長迅速。

阿聯酋因其在數字資產上的進步與開放政策而脫穎而出,正定位爲連接亞洲與美國的橋樑。統一的監管框架正在將其金融實力轉化爲數字資產的引入管道。

爲何對比特幣 L2 重要:在統一監管與銀行級託管的保障下,比特幣可以順利流入代幣化基金和鏈上收益策略。VARA 已經開始爲代幣化比特幣基金髮放牌照。對迪拜和阿布扎比的家族辦公室與資產配置機構而言,在 ETF 之後的合乎邏輯的下一步,就是將比特幣部署到受監管的比特幣 L2 收益產品中。

05 爲什麼比特幣 L2 契合當下時機

比特幣的市值已達數萬億美元,但其中大部分資本仍處於閒置狀態。與以太坊孕育出繁榮的 DeFi 生態不同,比特幣基礎層並未設計用於複雜的智能合約或收益農場。這正是 L2 解決方案的切入點——它們在不改變比特幣堅如磐石的底層安全性的前提下,爲比特幣帶來可編程性、收益和可組合性。在亞洲與中東掀起採用浪潮的背景下,比特幣 L2 正好滿足機構對 BTC 更高效利用的需求。

對於機構而言,不同的比特幣 L2 各有優勢:

  • Lightning:專注於即時、低成本支付與高效路由。目前容量約爲 4,200 枚 BTC,可即時處理約 15% 的 Coinbase 提幣。

  • Liquid:支持更快的結算與代幣發行,常用於交易所間轉賬。

  • Rootstock:兼容 EVM 的側鏈,將智能合約引入比特幣,使借貸、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等熟悉的 DeFi 應用得以實現。

  • Stacks:錨定於比特幣的智能合約層,支持借貸、可編程收益,並通過 sBTC(約 5,000 枚 BTC 存入)提供鏈上比特幣流動性。

  • 共同點:都建立在比特幣之上,爲機構提供最終性與安全性的保證。

爲什麼是現在?亞洲和中東的法律框架與託管渠道正在逐步落地。香港、阿聯酋、日本和韓國正構建起合規與託管基礎設施,使機構能夠安全持有比特幣。一旦比特幣進入機構資產負債表,二層網絡就成爲讓其發揮作用的軌道——無論是支付、代幣化,還是可編程收益。比特幣 L2 已經是現成的基礎設施,等待資金流入。

簡而言之,比特幣 L2 讓機構既能保持對 BTC 的敞口,又能讓其資產發揮生產力。相比開放式 DeFi,監管者也認爲它們更易監管。隨着亞洲與中東在採用方面領跑,這一時刻可能會引爆比特幣 L2 的規模化普及。

06 Stacks 的現狀

Stacks 是一個比特幣 Layer 2,爲比特幣引入智能合約和 DeFi。與專注於支付的 Lightning 不同,Stacks 讓比特幣能夠作爲儲備資產支持借貸、NFT 和應用程序。

  • sBTC 錨定機制:約有 5,000 枚 BTC 被存入,形成了側系統中規模最大的鏈上比特幣流動性池之一。
  • 機構採用情況:Anchorage Digital 已爲 STX 增設託管服務,這是其首個支持的比特幣 L2 資產。Bitfinex 不僅上線了 STX,還成爲 sBTC 的簽名方之一;而在香港、新加坡和迪拜均持牌的 Hex Trust 現已提供託管,並運營簽名基礎設施。
  • 生態進展:越來越多的應用正在上線或開發中,包括交易所、借貸協議和資產管理工具。Nakamoto 升級提升了最終性與結算保障,而 STX 質押也持續創下新高。

總體來看,這些整合表明,香港、阿聯酋和韓國的託管與合規路徑已初步成型。日本尚未達到同等水平的監管進展,但圍繞 ETF、穩定幣和稅改的討論表明條件正在改善。隨着託管渠道逐漸建立、比特幣基礎不斷增長、機構觸點不斷擴展,Stacks 正在嶄露頭角,成爲首批爲機構投資者提供合規比特幣敞口比特幣計價收益的比特幣L2 之一。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