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車企警告:整個產業或將“崩盤”!

21ic電子網
09/10

據電動知家消息,9月8日,Stellantis集團歐洲區總裁安帕拉託在慕尼黑車展上發出緊急警告:若歐盟未能在年底前修訂二氧化碳減排法規,“整個歐洲汽車產業將面臨崩潰危機”。

這不是單一企業的危言聳聽。寶馬CEO奧利弗・齊普策直接批評歐盟2035年全面淘汰燃油車的計劃是“重大錯誤”,梅賽德斯-奔馳首席執行官康林松也曾警告歐洲汽車市場可能面臨“系統性崩潰風險”。

歐洲汽車產業正面臨歐盟碳排放法規的嚴峻挑戰。根據現行法規,歐洲汽車行業需在2030年前將乘用車二氧化碳排放量較2021年水平降低55%,商用車降低50%,並在2035年實現100%減排(即全面電動化)。這一政策於2023年2月正式通過,規定從2035年起歐盟境內將禁止銷售排放二氧化碳的新車。如今,歐洲車企領導人正在公開反對這一時間表。

安帕拉託直言:“無論是2025年的階段性要求,還是2026至2030年的減排目標,當前設定的二氧化碳排放閾值根本無法實現”。

歐洲汽車巨頭們的警告背後是殘酷的市場現實。安帕拉託指出,歐洲汽車市場中60%的銷量集中在售價4萬歐元(約合33.4萬元人民幣)以下的車型。而現行法規對電動汽車的要求,使得行業無法滿足這部分消費者的需求。電動汽車價格缺乏競爭力,充電基礎設施不足,經濟環境也不支持。歐洲汽車平均車齡已達12年,現有2.56億輛存量汽車每年都會“老化”一個月。讓消費者買不起電動車的法規,無法更新這些老舊車輛。面對危機,Stellantis集團已經宣佈將不再追求“2030年只生產電動汽車”的目標

寶馬CEO齊普策提出了替代方案:建立覆蓋全鏈條的碳排放覈算體系,包括原材料開採、生產製造、使用及回收全過程。他敦促歐盟監管機構在2035年之後允許使用環保燃料,並要求燃料生產商也必須承擔責任。“設定一個強制的最終期限要求所有產業必須按時完成轉型,對我們自己沒有好處”。

梅賽德斯-奔馳首席執行官康林松透露,完全放棄內燃機技術將導致歐洲喪失超過50萬個就業崗位。歐洲車企在電動化領域的投資回報週期已延長至7-8年,而中國同行憑藉完整的供應鏈體系,產品迭代速度快兩倍。

歐洲車企面臨的挑戰不僅來自政策壓力,還來自中國競爭對手的激烈競爭。行業數據顯示,2023年歐洲新能源車滲透率雖達22%,但其中83%的電池組件依賴亞洲進口。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車企已掌握全球70%的鋰電池產能和90%的永磁電機生產能力。這種技術代差使得歐洲車企在新能源賽道上處於明顯劣勢,也解釋了德系巨頭對激進轉型政策的牴觸情緒。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