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藥研網)

根據《紐約時報》報道,特朗普政府正在起草一項行政命令,計劃對中國藥品(尤其是實驗性藥物)實施嚴格限制。這一政策旨在遏制中國生物科技行業的快速發展,但可能對美國製藥業供應鏈和患者獲取創新療法造成深遠影響。
消息傳出後,中國生物科技公司百濟神州(BeiGene)股價盤前大跌12%,反映出市場對政策潛在風險的擔憂。

政策核心內容
1、限制中國實驗性藥物進口
行政命令草案要求對美國製藥公司從中國採購藥物的交易進行更嚴格審查。
可能切斷中國低價實驗性藥物的供應渠道,影響美國製藥公司的研發和生產。
2、針對中國生物科技行業
特朗普政府認爲中國生物科技行業的崛起對美國構成威脅。
支持者(如彼得·泰爾、謝爾蓋·布林)主張採取強硬措施,限制中國在生物技術領域的影響力。
影響分析
1、對美國製藥業的影響
供應鏈中斷:美國大型製藥公司(如輝瑞、阿斯利康)依賴中國提供的低價實驗性藥物,政策可能導致成本上升。
研發受阻:部分創新療法(如癌症、肥胖症藥物)的研發可能因供應鏈問題而延遲。
2、對中國生物科技行業的影響
市場信心受挫:百濟神州股價暴跌表明投資者對政策風險的擔憂。
國際合作受限:中美生物科技合作可能面臨更多審查和壁壘。
3、對患者的影響
創新療法可及性降低:美國患者可能更難獲得中國研發的突破性藥物。
醫療成本上升:若美國製藥公司轉向更昂貴的供應商,藥品價格可能上漲。
行業反應與遊說
製藥公司遊說:美國大型製藥公司正積極遊說政府,強調對中國藥品的依賴以及對患者的影響。
政治分歧:特朗普支持者主張強硬立場,而製藥行業則呼籲平衡政策,避免損害創新和患者利益。
若政策落地,中美生物科技合作將進入新階段,可能加速美國本土供應鏈建設,但也可能加劇全球生物科技行業的競爭。
中國生物科技公司需調整戰略,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同時探索其他國際合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