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二次元熱議“痛文化”:這不叫割韭菜 這是“為愛充電”

上觀新聞
09/10

  當“痛文化”突破次元壁,如何激發二次元經濟的強勁撬動效應?

  9月9日,剛剛“滿月”的內容夢工廠楊浦“V聚場”迎來了一場二次元濃度“爆表”的民主議事,100多名二次元文化愛好者、互聯網內容創作者、以及嗶哩嗶哩、疊紙科技等“二次元文化”領軍企業,與市區人大代表、政府職能部門進行了一場充滿活力的思維碰撞。

  多方視角交織碰撞,共同剖析“痛文化”如何從一種小衆的自我表達,演進爲帶動線下消費、重塑商業邏輯的澎湃動能。

  什麼是痛文化

  什麼是痛文化?

  “痛文化”一詞源自日語“痛い”(發音爲itai),原意爲“疼痛”,在日語語境中被引申用來形容誇張或令人尷尬的事物。當人們看到有人穿着動漫角色的服裝、揹着誇張的印花包走上街頭,便會用“痛”來形容這種張揚的造型,進而將這種風格稱爲“痛文化”。

  “簡單來說,‘痛文化’就是將小衆的愛好展現在公衆視野中。它既是一種尋找‘同好’的方式,也是向外界表達自我個性的過程。”00后王天之是同濟大學在職研究生,也是一位B站up主,“‘痛文化’太龐大了,內部有不同的圈層。”他指着身穿的T恤介紹說:“這就是‘痛T’,我還有配套的包和手機殼。”

  來自B站公共事務部的一位00後補充道:“‘痛文化’就是把自己喜歡的潮流和元素展現給衆人看,背後體現的是一種自信。”

  “我也是一個追了十幾年的老二次元了。”五角場街道一位年輕居委幹部也穿着一件“痛T”,“我私下就是這樣穿。對我而言,‘痛文化’就是把喜歡的東西以‘痛T’、‘痛包’等形式展現出來。”

  二次元文化從充滿美好想象的二維世界“破壁出圈”,形成一股不容小覷的消費文化和經濟形態新浪潮。“我最初接觸‘痛文化’是因爲自己的孩子喜歡。”市人大代表、上海財經大學教授燕紅忠說,“以前很多人認爲這是非主流、玩物喪志,家長常常限制孩子接觸。但深入瞭解後,我明白這是一種年輕人的愛好,很正常。”

  “以前是比較小衆的文化,但是現在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創智天地市場部經理張鶴說,儘管過去對二次元文化並不瞭解,但是在工作和生活中越來越感受到二次元文化帶來的消費力,“大學路也是近兩年痛起來的一條街,比如戀與深空、全職高手,以及近期即將開展的碧藍航線有關聯動,大學路正化身爲一條‘痛街’,承載着越來越多的‘痛文化’活動,成爲年輕人表達熱愛的新地標,也給大學路商家帶來了真金白銀的流量。”

  消費不只是這隻“吧唧”

  當被問及“年輕人是否願意被割韭菜”時,現場的二次元愛好者坦然回應:“這不叫韭菜,這叫‘爲愛充電’。”他們表示,真正吸引用戶的是一個IP背後的設計理念與創作心血。“團隊付出了那麼多,我們願意用購買來支持他們繼續活下去。”

  在王天之看來,二次元文化具有強大吸引力的核心在於情感文化認同,“當我們購買一個印着動漫人物的鐵片徽章的時候,我們消費不只是這隻‘吧唧’,更是其代表的作品和角色”。

  如何借“痛文化”刺激二次元消費?大家認爲,關鍵點在於“打破次元壁,賦能線下消費”。百聯ZX造趣場市場部經理周鑫榮介紹,“我們把三天的BW行業盛會進行跨時間跨空間的遷移,將整個七月打造成二次元盛會。引入bilibiliworld展會後,商場的客流量取得了翻倍增長的精彩表現。”

  疊紙科技公共事務中心副總監戚航說,“在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我們在江灣體育場和合生匯同步打造了‘痛體育場’‘痛樓’主題場景,這些沉浸式體驗空間迅速在小紅書、抖音、B站等社交平臺引發打卡熱潮,成功吸引跨區域用戶前來消費”。這種創新的營銷方式帶來直接的經濟回報,在今年線上購物大促中,“疊紙心意”IP文創產品取得了天貓平臺垂類第一的好成績。

  “我們一直致力於打造‘痛樓’。”五角場合生匯市場負責人吳沛玲說,之前推出的一IP活動,單月銷售額達2000萬元,其中一款產品剛上架,就有粉絲天天排隊,甚至出現颳風下雨仍連夜排隊的情況。

  “‘痛文化’正在破圈,其最大動力正是有人願意爲此買單。”在談判專家潘黎看來,“痛文化”中有一個關鍵詞叫“溢價”。“傳統商業邏輯注重坪效和性價比,而如今年輕人願意爲情感體驗付費,且消費熱情極高,這倒逼傳統商業進行轉型和升級。”

  燕紅忠代表長期關注二次元經濟發展,今年市人代會上他還提交了關於加快打造二次元經濟業態、提升上海消費能級的建議,在他看來,“二次元產業對經濟具有顯著的撬動作用和槓桿效應。”

  如何打破“各領風騷三五年”魔咒

  二次元經濟熱點快速更迭、流量劇烈波動,呈現出“潮汐式”的特點,“如何打破各類IP‘各領風騷三五年’的魔咒?”互聯網商業投資人趙雨潤的提問,引發二次元們的深思。

  “當年我喜歡過的奧特曼,我兒子依然喜歡。”區人大代表、國投聚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重大項目總經理蘇穎認爲,IP持久的生命力在於其背後的文化,要加強對文化根基的培育,推動孫悟空、葫蘆娃、嫦娥等傳統IP煥發新生,實現“全民共創、資本參與”的可持續發展生態。“我們要提高對二次元內容創新的風險包容與耐心支持。”

  本土漫展品牌CP專業展會策劃人表示,應持續爲內容創作者提供穩定的生產土壤,形成“創作-消費-反饋”正向循環。消費者通過購買行爲爲優質內容“投票”,平臺和企業則需不斷優化業態嫁接,打造沉浸式體驗場景,促成文化價值的持續“溢出”。

  政策賦能也很關鍵。前不久,上海市“滬九條”及楊浦區“YOUNG立方”政策陸續出臺。楊浦立足“大廠+大V”的資源優勢,從“免、獎、服、投、補、管”全方位賦能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積極推動打造V聚場這類集創作、交流與孵化功能於一體的產業生態圈,爲核心人才與創新項目提供堅實支撐。

  從“痛車”“痛衣”到“痛樓”“痛街”,二次元文化正在實體商業中不斷延伸和賦能。大家認爲,真正可持續的消費動力,仍來自於優質的內容和情感連接。唯有積極賦能創作生態,才能夯實文化源頭活水,贏得用戶持久的“爲愛充電”,真正激活產業持續創新的澎湃動能。

(文章來源:上觀新聞)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