勁爆!快手大模型負責人火速加盟B站,千億大廠要靠AI翻盤

聞道商業
09/09

快手大模型一號位離職

2025年9月9日,前快手副總裁張迪,被爆加盟B站、出任技術條線負責人。

此時,距離張迪離職(8月15日)快手,尚不足滿月。

相比一般意義的掛職副總裁,張迪之於快手意義非凡。他既是可靈AI 事業部技術部老大,也是快手大模型負責人。

甚至,張迪還被視作推動快手AI從0到1的關鍵人物之一。

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系專業的張迪,曾是阿里巴巴資深技術專家。

2020年張迪加入快手,2023年初被任命爲大模型與多媒體技術團隊負責人,聚焦大模型、視覺生成模型和多模態模型等方向。2024年後,作爲技術一號位,張迪開始牽頭可靈大模型的底層架構和應用落地。

張迪轉身離開時,可靈AI已經實現了某階段性突破。用功成身退一詞描述,再合適不過。

二季度可靈AI營業收入超過2.5億元人民幣,環比增長67%。截至7月底,可靈AI用戶數超4500萬,前推三個月這一數字是2200萬。

快手二季報“主席報告”第一句話,便確定了AI的至高地位:“我們在AI創新領域持續取得突破,推動業務實現強勁增長,在運營指標和財務數據上創歷史新高。”

在最高層看來,可靈AI不僅是快手的第二增長曲線,更是推動公司整體前進的關鍵引擎。

但就是在這個關鍵節點,張迪離開了。

如果從可靈上線之日(2024年6月)算起,張迪真正執掌可靈不過一年多。

短短一年時間裏,作爲技術主負責人,張迪推動了可靈AI的30多次版本迭代.......

2025年4月30日,可靈AI事業部正式成立。可靈AI也上升到與主站、商業化、電商、國際化、本地生活並列的一級業務部門,總負責人蓋坤直接向董事長兼CEO 程一笑彙報。

可靈AI下設產品部、運營部和技術部,後者負責人正是張迪。及至張迪出走,蓋坤又兼任了可靈AI 技術部負責人。

統籌全局的高級副總裁“向下”兼任,既肯定了技術的重要性,更昭示了可靈商業化探索的加速。

而在不久前,蓋坤也在可靈2.0發佈前的幹部會上明確提出,2025 年可靈在營收規模上要實現“跨越式增長”。

AI驅動快手商業化變現

相比350億營收大盤,可靈2.5億營收實在不算什麼。

但可靈AI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對快手戰略與業務的全面加持。

來看幾組用戶層面的核心數據:二季度快手日活同比增長3.4%至4.09億;月活同比增長3.3%至7.15億;日活用戶日均使用總時長同比增長7.5%。

大廠搏殺流量紅海,能持續提升用戶活躍度的只能是更好的內容。

在內容創作上,可靈AI的目標是成爲創作者的一站式創意引擎。2025年7月底,可靈AI發佈靈動畫布,實現智能創作輔助與多人實時協作功能,讓用戶一站式創作體驗更進一步。

可靈AI助推的首部AI單元故事集《新世界加載中》,也爲AI影視內容創作開了個好頭。

內容創作之外的內容分發,則是根據用戶偏好推薦內容。二季度,快手推出的OneRec端到端生成式推薦大模型的新技術範式,可從全量視頻中預測用戶的偏好。

這些基於內容創作與分發的AI實踐,不僅提升了用戶時長與留存率,還帶來了一定的營銷轉化。

二季度,快手線上營銷服務(廣告)收入同比增長12.8%至198億元,佔全部營收近6成。儘管這一增速略低於整體增長速度,但已比一季度8%高了不少。

電商場景也是如此,但速度更快。以可靈AI爲主的多模態技術,在提升內容創作力、商品提煉能力之外,通過算法推理、提升人貨的匹配效率......

二季度快手電商GMV同比增長17.6%,較一季度15%有了進一步提升。其中,內容場域的短視頻電商GMV同比增長超過30%,這與AI內容創作與產品匹配息息相關。

快手各業務線都在印證AI的驅動力,只是直播業務略有不足。

2024年,快手直播業務收入同比下滑5.1%至371億元,其營收佔比從34.5%降至29%。2025年第二季度,直播業務8%的增速依舊跑輸大盤,佔比進一步降至28%。

做大業務體量之外,AI也在讓快手更加高效。二季度,快手經調整淨利潤56億元,20.1%的增長率遠高於一季度。而毛利率與經調整淨利潤率,也雙雙取得新高,分別達到55.7%、16.0%。

這些數據都在佐證一個事實,蓋坤統領的可靈AI,對快手的加持在不斷強化。

原阿里技術大拿深度接管可靈

與張迪相似,蓋坤的“前任”也是阿里巴巴

只不過,2011年入職阿里的蓋坤,一干就是10年。阿里時期,蓋坤主要負責阿里媽媽廣告算法與AI技術研發,做到了精準展示廣告技術總監。

天眼查顯示,2020年蓋坤跳槽來到快手。這裏還有一個不大不小的插曲,說蓋坤跳槽被阿里巴巴以“違反競業協議”爲由起訴,最終朝陽法院一審判決蓋坤支付阿里違反競業限制義務違約金207萬元並返還競業補償金33萬.......

拋開競業協議,蓋坤在阿里其實有過不小的建樹。

聚焦‌廣告算法優化‌,蓋坤提出並主導了分片線性模型(MLR)研發。該模型通過分片線性學習算法解構用戶興趣網絡,實現千人千面推薦。該技術被充分應用到阿里媽媽平臺,支撐了廣告業務帶來的平臺收入。

此外,‌他還主導構建深度興趣網絡(DIN),通過模擬用戶興趣分佈優化廣告推薦......‌

一手技術算法突圍,一手廣告商業化變現,這一直都是蓋坤的專長。在阿里如此,在快手亦如是。

加入快手後,除掛職高級副總裁外,蓋坤還是社區科學線負責人,核心便是負責算法創新。

2022年10月末,程一笑上任快手CEO後,蓋坤又被任命爲主站線業務負責人。2023年,原CTO陳定佳辭職後,蓋坤分擔了部分CTO管理職責,同時負責科學線、主站業務線以及技術業務線。

2024年後,蓋坤開始統籌“文生圖”大模型可圖、視頻生成大模型可靈AI業務發展。

今年4月底,快手成立可靈AI事業部,蓋坤擔任總負責人。8月15日,蓋坤接手張迪走後留下的可靈AI技術部負責人一職,以此能“更深地接管技術”。

如今,蓋坤一手掌控的可靈AI,已經是快手優先級最高的業務之一。

在二季度業績電話會上,快手CFO金秉透露,可靈2025年全年收入預計比年初目標翻倍,“這使快手堅定了在可靈AI上進行長期投入的決心”。

據悉,快手年中已經追加了可靈AI在推理算力方面的投入。金秉還透露,可靈AI已經在推理算力層面實現了毛利率打正。

結語

無論在張迪還是蓋坤手中,可靈AI都貼合了快手“快字當先”理念。

自去年6月發佈視頻生成模型可靈1.0版本後,可靈又在今年1月、4月,上線了可靈模型的1.6以及2.0版本。

可靈運營負責人曾雨珅曾對媒體解釋,“可靈1.6模型是可靈的一個重要分水嶺,2.0是第二個里程碑”。

此後,羽翼漸豐的可靈AI升級爲一級業務部門。

技術突圍與商業化變現開始雙向奔赴,且不斷提速。

·5月29日,可靈2.1版本,5秒視頻生成用時不到1分鐘

·6月底,可靈AI上線“視頻音效”功能,自動爲視頻匹配高質量立體聲音效,精準到每一幀

·7月底,可靈AI發佈靈動畫布功能,類似創作者的一站式創意工作臺上線

·8月15日,可靈2.1模型開啓了全新首尾幀功能的內測。用戶只需自定義首尾幀圖像,可靈就可自動生成連貫且高質量的視頻內容

2025年被視作Agent元年,快手正在大幹快上。

但不可否認,應用層能否做好,取決於基礎模型牢不牢靠。正如一位快手內部人士所言,“做好基礎模型,仍是快手整個團隊最核心的事。”

根據《晚點LatePost》此前報道,目前快手直接從事技術研發工作的員工佔到全體員工的近半。這樣的人才密度與厚度,或許也是快手押注AI並加速商業化的底氣所在。

我們看到,不管是前員工被爆1.4億鉅貪,還是因《長相思》《德雲鬥笑社》侵權案被罰8910萬,似乎都沒有影響快手進擊的步伐。

但張迪出走B站之於快手,依然是個不小的損失。

蓋坤要做的是,更好的平衡基礎模型與商業化之間的節奏與進度。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