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北、擇尚、有棵樹:誰殺死了跨境巨頭?

藍鯨財經
09/09

作者|霞光社 唐飛

半年報,往往是窺探上市企業乃至行業下半年命運的晴雨表。

2025年伊始,特朗普重回白宮的高調景象還猶在眼前,誰也沒料到,一些跨境企業的命運在彼時已經埋好了伏筆。

近日,隨着各大跨境電商上市企業的財報陸續公佈,一股不寒而慄的景象開始浮現:有着“新三板跨境第一股”的擇尚科技營收歸零,去年還創下6.5億美元營收的晨北科技今年卻黯然退市,甚至過去曾風光一時的有棵樹如今已命懸一線……

這一切與全球貿易政策的波動,導致的全球供應鏈越發脆弱、物流成本抬升脫不開干係。3月4日起,美國以芬太尼問題爲由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徵10%關稅,疊加4月實施的 "對等關稅" 後,中國商品綜合稅率達到54%,部分商品在4月10日進一步提升至104%。8月7日生效的最新政策更是將69個國家或地區納入關稅調整範圍,稅率區間擴大至10% - 41%。

這種關稅政策呈現出三大特徵:一是精準打擊與定向豁免並存,智能手機、電腦、芯片等高科技產品通過9903.01.32稅號申報可獲得豁免,而服裝、家居等傳統品類則全面承壓;二是稅率疊加效應顯著,基礎關稅、對等關稅、懲罰性關稅形成 "稅收金字塔",中國賣家平均承擔3 - 4層稅率;三是政策波動性增強,從2025年初至今已歷經7次調整,單次政策窗口期最短僅5天,需要企業做出更快速的反應。

政策的調整帶來的成本壓力當然是致命的。但更重要的是,這些跨境企業自身的“免疫力”在過去幾年已嚴重退化,最終在寒風中一吹便倒。它們的落幕,給眼下的跨境電商企業,帶來哪些深刻的教訓和啓示?

近日,擇尚科技發佈財報顯示,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均爲零,主營跨境電商業務完全停擺,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正面臨退市風險。

資料顯示,擇尚科技成立於2009年,並在2015年就掛牌新三板上市,是“新三板跨境第一股”。公司旗下的CHOIES品牌曾以獨特的時尚風格和10-40美元的極致性價比,成功打入北美、歐洲、中東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旗艦站點CHOIES.com是主打快時尚的品牌獨立站,與環球易購旗下的Zaful齊名。

由於擇尚科技基於國內柔性供應鏈並且曾着重打造自建獨立站CHOIES的發展方式與SHEIN頗爲相似,二者在過去幾年常被業內互相比較,一度被稱爲“華東版SHEIN”。

圖注:CHOIES官網

然而好景不長,自2017年起隨着市場競爭加劇、平臺政策收緊,CHOIES在產品創新和供應鏈響應速度上逐漸落後,未能建立起品牌護城河,增長勢頭逐漸放緩。

也是自2017年開始,擇尚科技開始陷入虧損,當年虧損達到了400萬元。此後的2018年-2022年期間,除2019年盈利外,其餘年份都是虧損狀態,分別虧損1826萬元、731萬元、310萬元和1031萬元。

而在這期間,公司銷售費用越來越高,2020年銷售費用高達2.02億元,佔營業收入比達67.98%。按照這個比例,相當於賣貨每收入10塊錢,就要花7塊錢在營銷上,嚴重侵蝕了利潤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買量成本”越來越高,但是轉化率卻越來越低。數據報告顯示,當前主流電商平臺流量成本相比2023年上漲了47%,但是線上整體轉化率卻下降了0.6個百分點。

2023年9月,股權轉讓、實控人變更等因素更是成爲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頻繁的戰略調整和管理層變動,導致公司業務缺乏連續性和穩定性,最終使得團隊士氣和執行力大幅下滑——員工大量流失,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僅有2名員工在職。

擇尚科技持續虧損、最終不支倒下,既是受到大環境衝擊,也有自身戰略失誤。

根據其各年的財報內容來看,外部影響因素包括,跨境電商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產品同質化問題突出;原材料成本不斷上升,多種生產要素成本也隨之增加,擠壓利潤;流量成本水漲船高,轉化率持續下降;以及面臨的關稅波動問題等。

一位服裝類跨境賣家告訴霞光社,服裝出口美國的關稅如果在30%的基礎上再增加24%的話,會直接導致毛利率從35%降至18%,迫使企業要麼承受利潤縮水,要麼將價格提高20%以上,但這將導致在價格敏感型消費者面前喪失競爭力。

同時,物流與資金鍊壓力呈幾何級增長。“採用傳統直郵模式的賣家,不僅要承擔關稅上漲帶來成本,還要承擔物流週期拉長帶來的成本。以前清關時間平均是3天,現在已經延長至7-14天,查驗率從5%上升至23%。”上述賣家透露。

而內部影響的因素則是擇尚科技自身經營策略問題、投資重心錯誤以及盲目迷信買量策略等。

如今,擇尚科技已經宣佈全面轉型,主營業務逐漸從服裝經營貿易、計算機軟硬件、電子產品技術開發轉向新能源行業(主要爲氫裝備產業鏈提供核心零部件加工製造),離開了曾經帶來高光的跨境電商賽道。

擇尚科技不是個例。

2025年5月7日,晨北科技正式從港股退市,股票交易終止。這家主營小家電跨境電商的企業,從上市到退市僅僅經歷了三年時間,創下了跨境電商企業在港股的最“短命”紀錄。

對於退市,晨北科技仍有些許無奈。“2025伊始,我們就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和關稅壁壘加劇。……變化的市場環境,加徵的關稅,對我們來說固然是壓力,但同時何嘗不是競爭的壁壘,區別在於是否能夠適應環境的變化。”公司在2024年報中直言。

公開資料顯示,晨北科技創立於2011年,專注於智能家居設備和智能小型家用電器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產品主要面向北美、歐洲、亞洲等全球市場。公司旗下擁有多個知名品牌,包括傢俱環境品牌Levoit、廚房電器品牌Cosori、健康智能設備品牌Etekcity和寵物智能設備Pawsync。

財報顯示,2024年晨北科技營業收入爲6.52億美元,同比增長11.5%,歸屬母公司淨利潤0.93億美元,同比增長20.1%。

亮眼的增速背後,實則暗藏隱憂。過去幾年晨北科技的淨利潤數據波動明顯。這種不穩定的表現,引發了投資者的擔憂,導致晨北科技市盈率長期低於10倍,甚至出現交易量爲零的情況。

此外,分析晨北科技的業績結構可以發現,其高度依賴北美市場。2024年北美貢獻營收高達4.80億美元,佔總營收的73.6%。隨着特朗普政府高額關稅政策施行,出海美國成爲懸在晨北科技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圖源:晨北科技2024年年報

2025年5月,美國終止小額豁免T86政策,儘管之後中美宣佈降低部分關稅,但政策的波動和反覆仍讓跨境企業面臨巨大挑戰。以廚電品牌Cosori例,其在北美市場銷售額佔比超60%,若遭遇關稅加徵,利潤率或將被壓縮5 - 8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全球不同地區的合規要求也是晨北科技退市考量的問題之一。歐盟《數字市場法案》對數據本地化提出要求,美國加州《消費者隱私法案》對用戶數據保護規定嚴格,企業不得不投入鉅額資金以滿足合規標準。

業內人士指出,晨北科技退市後,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有所降低,公司也可更靈活佈局海外市場,以應對關稅、合規、專利等政策風險。

有棵樹的故事更加令人扼腕。這家創立於2008年的跨境電商企業,通過借殼天澤信息登陸A股市場,市值一度突破100億元,成爲行業翹楚。

輝煌時,有棵樹業務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SKU數量超過100萬個,僅在亞馬遜平臺上就有超過900個店鋪,年營收最高達到50億元。

但這種“倒買倒賣”的野蠻生長,在2021年亞馬遜“封號潮”中遭到致命打擊,當時有棵樹旗下284個店鋪關閉。受此事件影響,有棵樹超1億元店鋪資金也被凍結。有棵樹在回覆深交所問詢時坦言“公司整體資金狀況日益惡化,品牌化轉型嚴重受阻,目前尚未形成標誌性跨境品牌”。

也正是那一年,公司營收從2020年的50.27億斷崖式下跌至17.64億,進入了“跌跌不休”的怪圈。2020年至2023年四年間,累計虧損高達44億元。

圖注:有棵樹官網

除了“封號”事件,有棵樹自身經營模式也加速了虧損。

“廣撒網多撈魚”的鋪貨模式是有棵樹崛起的法寶,但也埋下了巨大隱患。隨着庫存規模的不斷擴大,有棵樹的資金週轉效率持續下降。2022年年報顯示,公司庫存週轉天數高達151天以上,遠高於行業健康水平(通常爲30-60天)。這意味着公司的資金大部分被壓在庫存上,一旦銷售不暢,立即會引發現金流危機。而且對於主營服飾類目的有棵樹來說,消費者偏好變化多維,長達5個月的庫存週期等於這個季度了還在賣上個季度的產品,可想而知銷售端的壓力有多大。

諷刺的是,當企業經營深陷泥潭時,有棵樹公司的三位創始人持股從100%減至1.23%,精準套現21億元離場。留下的是虛構收入疑雲(96.64%應收賬款壞賬計提)、資金佔用黑洞(兩任實控人佔用超9500萬),以及一具被掏空的軀殼。

最終2024年2月,有棵樹的債權人向法院提起了破產重整申請,而一場股權“羅生門”,也由此開始。

今年5月8日,*ST有樹發佈的公告中出現戲劇性一幕:新晉第一大股東提議董事會進行提前換屆,卻遭到7名現任董事集體反對。

一個月後的6月20日,股東內鬥戰火將延燒至年度股東大會。大股東王維陣營聯合多個持股3%以上股東提交臨時提案:提前選舉第七屆董事會,提名王維繫7名候選人全面接管;罷免董事長肖四清系全部7名董事,直指其“未勤勉盡責”。

外有壓力,內有“宮鬥”,有棵樹屋漏偏逢連夜雨。一場“封號潮”,直接暴露出鋪貨模式的致命弊端——難以積累忠實用戶,受平臺制約太深。外面一點風吹草動,公司幾乎散了架。

晨北科技、擇尚科技、有棵樹接連退市之外,還有更多跨境企業在這兩年遭遇波折。

更早前,Newegg母公司聯絡互動正式停牌退市;跨境家居大賣寶信環球也從新三板退市;亞馬遜大賣沐家家居在經歷了連續兩年的虧損後,終止了股票掛牌;華鼎股份7億元剝離旗下跨境業務通拓科技,要知道當時收購的價格可是高達29億元。

除了已經上市的,部分籌備上市的跨境電商企業也紛紛撤回申請。據不完全統計,包括廈門東昂科技、威邦運動科技、睿聯技術、景創科技和品勝科技和在內的多家知名企業,紛紛終止了IPO或收購計劃。

這些跨境電商龍頭的淪陷,標誌着跨境電商粗放增長時代的終結,也標誌着精細化時代自2025年開始。

大環境變化是行業洗牌的加速器,全球貿易環境的變化、平臺政策的收緊、流量成本的上升,這些外部因素共同構成了跨境電商行業的“風暴”。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外部變化淘汰的往往是本身存在缺陷的企業,真正健康的企業能夠在風暴中存活下來。

從文中的三個典型案例可以看出,自身戰略失誤是失敗的根本原因,這些企業的失敗都存在明顯的戰略失誤:晨北科技依賴單一市場、擇尚科技過渡迷信買量、有棵樹合規管理混亂,這些問題在企業順境時被增長可能被掩蓋,一旦環境變化就會暴露無遺。

這場退市潮留下的不僅是企業的“墓碑”,更是行業走向成熟的里程碑。對於跨境電商從業者來說,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野蠻生長者退出舞臺,真正有競爭力的企業將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參考資料:

[1《2025上半年跨境電商行業報告》,AMZ123

[2《2024 年全球跨境電商消費者調查報告》,International Post Corporation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