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原財經
作者|李有山
“賣黃金的,如果比不過賣皮具的,我們要回去反省一下。”
這個敢公開叫板愛馬仕的男人名叫徐高明,他開了家賣黃金的店,名叫“老鋪黃金”:半年賺了123.5億元,猛漲251%;銷售業績同比增長249%,期內利潤增長285.8%,突破22.7億元。作爲對比,愛馬仕上半年收入增長8%,亞太市場僅增長1.5%。
是什麼讓黃金血脈剛剛覺醒的消費者願意排隊7小時去搶一根黃金墜子?老鋪黃金又憑什麼能從卡地亞和梵克雅寶口中奪食?
今年年中業績報告會上,老鋪黃金援引了一個關鍵調研數據,老鋪黃金消費者與LV、愛馬仕、卡地亞、寶格麗等五大奢侈品牌的用戶平均重合率高達77.3%。
奢侈品牌的消費者回歸理性,中產貴婦們,開始願意爲中國品牌買單。
01
黃金基本法
一個有點冷的知識,黃金雖貴,但賣黃金這門生意其實並不怎麼賺錢,基本屬於珠寶首飾中利潤率最低的。中國黃金、老鳳祥兩家老牌公司2025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分別爲4.5%、8.68%,而中國鋁業的最新毛利率都達到了16.76%。所以想賺錢,必須走點“野路子”。
黃金就原材料來說已經夠貴了,要想賣出高溢價,一個很好的路徑是向奢侈品看齊,國際奢侈品牌毛利率通常在70%+。
奢侈品與普通商品有何不同?阿諾特曾透露自己駕馭LVMH集團的祕訣:挖掘品牌歷史定義品牌身份,巧妙造勢、吸引眼球,嚴控品牌質量和銷售。說白了就是Old Money創造,會講故事,跟貴族掛鉤,講究工匠精神,最好是純手工製作,包裝一番然後把它賣給New Money。
老鋪黃金雖然年輕,但也把這些學了個底朝天。
卡地亞檔案中保存着爲印度大君、溫莎公爵等歷史名流定製珍品的圖紙與故事,愛馬仕傳奇的凱莉包與摩納哥王妃格蕾絲·凱莉的軼事已經融入品牌血液。“低端說價格,中端說檔次,高端說文化”,品牌市場不外如是。
不就是講故事嘛,咱中國五千年文化底蘊能輸給歐式宮廷?老鋪黃金直接搬出東方故事,主打“文化黃金”概念。
店鋪搞成“中式老錢風”,黑金配色顯尊貴的同時彰顯書香門第有文化的調性,還偷師LV設有專屬茶室,“金器茶具,泡出的茶更香了”。
產品方面直接搬出以明代“鳳冠霞帔墜子”爲原型的金龍香囊,取型於清代惠逸公的逸公壺,還有微型轉經筒吊墜、金龍金鳳、萬年如意、麥穗貔貅、清竹金筆……數不勝數。
那把一比一還原重達800克越王寶劍,已經從2017年的37w+,一直漲到現在100w+。
古代王公富紳的生活圖景皆是老鋪黃金的靈感來源。
講故事不能單純的講故事,工藝配置也得跟上。老鋪黃金直接把“古法黃金”做成了自己的名片,鏤空、花絲、鑲嵌、燒藍等非遺工藝通通來一遍,故宮同款鏨刻也能照做。暢銷款金剛杵吊墜、點鑽葫蘆不僅設計華麗,還寓意擊破魔障、福祿雙收。“神祕玄學+華美技藝”,這不比皮具保值得多?
當然真正想要賺錢,還得會營銷、會經營。老鋪的路子同樣照搬奢侈品模式,一改黃金按克單價的賣法,不當“黃金搬運工”,直接“一口價”,萬元以上的高價產品佔比高達90%。還通過“熱門款每日限購”“會員專屬搶購”等飢餓營銷強化稀缺感,弱化消費者對金價的關注。調價策略也任性得很,金價漲,我漲,金價跌,我還能漲,基本做到了“確保商品永遠不會降價”。
店鋪選址包括營銷大出圈的“中國第一商場”北京SKP,萬象城、廣州太古匯、南京德基廣場等等高端商業中心,完全對標國際一線奢侈品大牌。店鋪數量與常規金店規模化鋪開也不同,截至2025年6月底,老鋪黃金在16個城市僅開設了41家自營門店,但平均店效達到4.59億元。其忠誠會員數量大約有48萬,這些會員的復購率高達60%,帶來了68%的營收,撐起其40%左右的毛利率。
02
東方珠寶的下一程
踩中黃金消費風口,巧用歷史文化這一敘事維度,老鋪黃金一路狂飆,2025年5月成功完成配售再融資約27億港元。整個上半年其關鍵財務指標實現了200%以上的同比增長,交出一份令人震驚的答卷。
8月25日,老鋪黃金再次提價,部分熱門飾品漲幅約在10%至12%,“冰淇淋姐”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一夜醒來漲價這麼多,喜歡的戒指漲了2800元,稍微大一點的件漲價5000元左右。漲價不但沒有遇冷,店鋪門口反而大排長龍的隊伍,也說明老鋪黃金的新敘事打動了消費者。
今年6月,老鋪黃金在新加坡開出首家海外門店,上半年境外收入因此同比增長455.2%。做“世界的老鋪黃金”,在國內大獲成功的老鋪正嘗試將版圖擴張至世界,將“文化溢價”輸出海外。
作爲奢侈品的老鋪黃金已經發展出了自己的二級市場,不過在二手流通渠道的表現並不穩定。老鋪黃金的產品很少一部分是參照奢侈品折扣,多數店鋪的回收價與普通黃金別無二致,與卡地亞、Tiffany這些國際大牌還有差距,護城河不夠深厚。
要客研究院院長周婷表示,老鋪黃金在二手市場上按克重回收,不再是“一口價”回收,意味着老鋪黃金或遭遇二手市場支撐的塌陷,會直接反饋到一手市場,消費客羣可能會流失。
從本質上看,老鋪黃金雖然主打“古法工藝”與“國潮文化”,卻還是個賣黃金的,存在不少短板。
其一,古法金市場早就是一片紅海,比如周大福早就推出了推出類似的“傳承系列”,周大生推出“國家寶藏”系列,水貝這種萬物皆可平替的神奇存在也頻頻在網絡刷屏。再者,老鋪所推崇的花絲、龍鳳、祥雲等東方圖案,並非“品牌獨有”,並不具備稀缺性。
其二,從產品研發上來說,老鋪黃金的研發和設計團隊截至2024年底僅有20人,研發投入方面,2024年研發投入1920萬元,2025年上半年增長至2451萬元,相比翻了兩倍多的營收,實在不夠看。且鏨刻、花絲等高勢能產品的靈魂其實在於“手藝”,需要數十年的沉澱,而老鋪黃金四成靠外包,消費者無奈發出“設計越來越簡單”“這麼貴的鑲嵌產品居然掉鑽、變形”等靈魂拷問。
二級市場的劇烈波動,也反映了市場對於老鋪黃金的奢侈品牌定位存在質疑。
想要成爲中國卡地亞、超越愛馬仕,老鋪還需苦修內功,讓市場信服,讓消費者滿意。
end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