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收購 眾淼控股緣何切入財務數字化?

中國經營報
09/11

  保險科技行業競爭加劇背景下,港股上市公司衆淼控股(青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衆淼控股」,1471.HK)選擇跨界擴張。

  近日,衆淼控股公告,擬以1.65億元現金收購北京科創融鑫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創融鑫」,839037.NQ)55%股權,對應估值約3億元。這家新三板掛牌企業,主營業務是金孖展產數字化,核心客戶為人民銀行、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

  作為保險代理服務商的衆淼控股為何要出手金融科技公司?熊彼得數據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婉芳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保險+財務數字化」的組合模式本質是通過數據整合與技術互補,打通保險服務與企業財務管理的鏈路,充分協同前提下有助於實現風險精準定價、成本優化及新生態構建。

  押注財務數字化

  保險代理及相關解決方案提供商衆淼控股2017年成立,2024年8月在港股主板上市,是首家在港股上市的保險中介公司,主營業務包括保險代理、IT服務、信息諮詢服務,保險產品包括財產保險產品、人壽及健康保險產品、意外保險產品及汽車保險產品,海爾集團公司為其實際控制人。

  2025年上半年,衆淼控股實現總營收1.14億元,同比增加28.36%;實現歸母淨利潤0.25億元,同比增加16.1%。其中,保險代理業務佣金收入達1.09億元,佔總收入96.1%,同比增加32.8%,是業績增長的核心驅動力。財產險、意外及汽車險佣金分別增長47.4%和38.6%,帶動整體保費增長84.7%。相比之下,IT服務收入同比下降21.8%至約430萬元,諮詢業務收入佔比不足1%。

  2020年以來,衆淼控股總營收和淨利潤整體上升,但增速放緩。Wind數據顯示,營收從2020年的0.93億元增至2024年的2.06億元,增速由2021年的28.65%遞減至2023年的17.26%,2024年小幅回升至18.28%;淨利潤則維持在0.27億—0.47億元之間。

  在報行合一背景下,保險中介的生存空間正被擠壓,部分省份保險專業中介機構數量出現連續下滑。業內人士共識在於,曾經粗放的經營模式已經難以為繼,保險中介機構需要走專業化道路。在此背景下,如何尋找新的增長引擎,也是衆淼控股面臨的現實問題。

  科創融鑫是一家深耕近二十年的金孖展產數字化專業服務提供商,主營金孖展產數字化業務,涵蓋系統和設備產品、流程管理外包服務兩大板塊。

  系統類產品依託視覺識別、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為各級銀行金融機構的核心資產(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現金資產、憑證類資產以及貴金屬資產等核心資產)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設備類產品則聚焦數字化金融機具,如紙幣清分機、自助兌換設備等;流程管理外包服務,如現金清分、冠字號碼採集存儲、零鈔循環及金融機具運維等數字化運營服務,核心客戶為各級銀行業金融機構。財報顯示,公司前五大客戶佔比達46.48%。

  業績方面,科創融鑫近年來承壓明顯。Wind數據顯示,2021—2024年科創融鑫的營收逐年減少,分別為1.58億元、1.74億元、1.47億元、1.27億元,綜合降幅達到24.41%;淨利潤則在0.27億—0.36億元區間波動。

  收購前,科創融鑫的最大股東為李焰白和柴紅,二人為一致行動人,分別持股60.52%、12.16%,收購完成後,李焰白股權減少至17.68%,柴紅不再持股,科創融鑫控股股東變更為衆淼控股,實際控制人變更為海爾集團公司。

  關於此次收購以及科創融鑫3億元估值等問題,衆淼控股方面回覆表示暫不方便透露。

  收購後如何發展?

  任何一筆併購,存在收益的同時也伴隨風險。

  面對客戶需求不斷升級、監管趨嚴、盈利空間收縮等問題,保險中介機構需要藉助科技手段提升自身經營能力。況玉清坦言:「只靠AI和數據技術推動保險銷售,長期核心競爭力可能會被削弱。但如果能延伸至金孖展產數字化等更廣闊的領域,獲取新的產品或合作資源,並實現有效整合,這種跨界佈局具有較高價值。」

  但保險代理與財務數字化在業務模式、客戶結構及監管環境上存在差異,跨界能否真正釋放協同效應,仍需觀察。況玉清直言:「關鍵要看未來業務的協同整合空間,保險業務向其他金融領域延伸,能否釋放潛在的價值與增長動力。」

  李婉芳則表示,金融機構數字化的增量市場集中在三大方向:一是普惠金融,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二是跨境金融與供應鏈數字化;三是綠色金融ESG數字化。這些領域均與國家戰略高度契合,市場空間巨大。

  從更大層面看,財務數字化不僅是系統升級,更是AI時代的重要落腳點。大模型在財務會計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從授信審批、不良資產管理到智能財稅,幾乎覆蓋財務管理的各個環節。

  不過,在李婉芳看來,行業仍面臨綜合能力、創新能力、生態協同和風險控制的多重挑戰:既要具備金融與技術結合的複合型團隊能力,又要能持續跟蹤前沿趨勢並落地,同時確保數據安全與合規性。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