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下一代工藝,太貴了

半導體芯聞
09/09

如果您希望可以時常見面,歡迎標星 收藏哦~

來源:內容來自半導體芯聞綜合。

Intel 在製程轉型上正面臨艱難抉擇。 繼18A 節點在良率與客戶拓展上進展不如預期後,公司將目光轉向下一代14A 製程。然而,這一節點雖承諾更高效能與能效,但背後的高昂成本,讓Intel 陷入進退兩難。

Intel 財務長David Zinsner 已坦言,14A 的晶圓成本將明顯高於18A。主因在於14A 將全面導入ASML 新一代High-NA EUV。

設備昂貴:High-NA EUV 售價約3.8 億美元,比Low-NA 高出六成。

設計複雜:曝光視場縮小一半,製程與研發成本同步增加。

晶圓高價:14A 每片晶圓推估約3–3.5 萬美元,高於現有節點。

雖然Intel 承諾14A 可帶來15–20% 的效能功耗比提升,以及25–35% 的耗能下降,但在良率與客戶仍不確定的情況下,高成本難以說服市場。

相比之下,競爭對手策略更顯務實。臺積電已坦言A14 節點“不一定”會採用新一代High-NA EUV,而A16 與N2 仍以Low-NA EUV 爲主,僅在設計需要時才考慮少量導入,以控制成本。目前TSMC 的2 納米(N2)晶圓傳出價格約3 萬美元一片,雖然成本同樣不低,但憑藉成熟的量產紀律與穩定大客戶(如Apple、NVIDIA),市場接受度相對較高,良率甚至傳出已接近90%,顯示技術落地進展順利。

三星則採取謹慎步伐,已引進首臺High-NA EUV 機臺,但尚未確定是否會用於最新制程節點。目前三星的主要客戶爲特斯拉,雖然規模暫不及臺積電,但客戶能見度相對清晰。

Intel 眼下幾乎只能孤注一擲。若14A 缺乏外部客戶,龐大的研發與投資難以獲得合理回報,公司可能不得不放緩甚至放棄該節點。同時,Intel 與美國政府的協議要求其在未來五年內必須持有至少51% 的代工業務,否則將構成違約,這也使得Intel 的戰略選項更加受限。

市場普遍對Intel 能否突圍保持保留態度。 14A 或許代表了Intel 的技術野心,但在高成本、缺乏客戶與競爭者領先的三重壓力下,Intel 的未來依然籠罩着不確定性。

點這裏 加關注,鎖定更多原創內容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