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市轉型,雙登股份風光背後“病痛纏身”

Ofweek維科網
09/09

雙登股份宣佈AIDC數據中心儲能業務收入暴漲113.1%、躍居第一大收入來源時,市場卻嗅到了危險信號。

2025年中報顯示,這家押注AI算力浪潮的儲能企業,正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泥潭:毛利率創新低、應收賬款高企、短期償債壓力加大、存貨激增,更在行業向鋰電池轉型的關鍵期逆勢加碼鉛酸電池。

那麼,雙登股份的高增長,究竟是一場抓住AI風口的華麗轉型,還是一個依靠低價競爭、犧牲利潤而堆砌出的脆弱泡沫?

“增收不增利”困局

在儲能行業風起雲湧的當下,雙登股份於8月26日正式登陸港交所,成爲“AIDC 儲能第一股”。上市首日,股價高開55.1%,達23.18港元/股,卻以收漲31.29%高開低走,報19.05港元/股。此後幾日,股價大幅震盪,但還未回到首日高點,難道“上市即巔峯”?

雙登股份在港股IPO過程中,憑藉儲能賽道的行業紅利與“AI數據中心儲能龍頭”的概念包裝,成功吸引資金關注,一手中籤率僅0.06%。然而,概念炒作難以掩蓋基本面缺陷,隨着2025年半年報的披露,可以發現其已陷入諸多困境與隱憂。

8月31日,雙登股份發佈2025年中期業績報告,實現營業收入22.46億元,同比增長26.2%;歸母淨利潤1.61億元,同比下降2.7%。

雙登股份的“增收不增利”並非2025年上半年的偶然現象,而是2022年以來財務指標持續變差的體現。

2022年至2024年,雙登股份的營業收入分別爲40.72億元、42.6億元和44.99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約爲5.1%,看似保持着一定增長態勢,但增速較爲緩慢,且增長動力略顯不足。同期,淨利潤分別爲2.81億元、3.85億元和3.53億元,尤其是2024年淨利潤不升反降,表明在這三年間的盈利能力並未與營收同步增長。

一方面,“以價換量”策略直接壓縮了利潤空間。雙登股份爲維持市場份額,在鋰離子電池業務上採取激進的降價策略。例如,2025年上半年,其鋰離子電池銷量同比增長27.6%,但銷售單價因成本拖累與市場競爭大幅下降,導致該業務收入同比下滑3.6%。這種“銷量漲、收入跌”的現象,本質是公司缺乏產品定價權,只能通過犧牲利潤換取短期規模。

另一方面,產品結構“劣化”拉低了盈利水平。雙登股份高毛利的鋰離子電池業務收入佔比持續萎縮,從2024年上半年的33.04%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5.24%,而低毛利的鉛酸電池業務佔比則從64.75%飆升至71.8%,成爲營收增長的主要驅動力。產品結構“低端化”與宣稱的“優化收入結構”相悖,直接導致整體盈利水平下滑。

更關鍵的是,產品結構的“劣化”進一步加劇了整體毛利率的下降。毛利率是衡量企業盈利質量的核心指標,而雙登股份的毛利率在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呈加速惡化的趨勢,分別爲16.93%、20.35%、16.69%和14.95%,僅2025年上半年同比跌幅就達3.9個百分點。

分產品看,雙登股份兩大核心業務的毛利率均面臨壓力。其中,鋰離子電池的毛利率從2024年上半年的26%驟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9.1%,跌幅近7個百分點,反映出公司在鋰電池技術、成本控制上的競爭力缺失。

同時,雙登股份的鉛酸電池毛利率也從2024年上半年的15.5%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4%。看似降幅較小,但需注意的是,2025年上半年鉛酸電池收入佔比已達71.8%。而鉛酸電池行業技術壁壘低、競爭激烈,未來隨着原材料價格進一步上漲或行業產能過剩,其毛利率仍有下滑空間,或成爲公司利潤的“潛在黑洞”。

雙登股份的毛利率持續大幅下滑,不僅直接侵蝕了利潤核心,使其在營收增長的情況下難以實現淨利潤的同步提升,更意味着在面對市場競爭時,價格調整空間有限,抗風險能力減弱,且技術研發、市場拓展等方面的資金投入也會受到限制。

2025年上半年,雙登股份披露的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流量淨額爲5.07億元,看似現金流狀況良好,但深入拆解營運資本數據可以發現這一“健康假象”是建立在存貨激增、應收賬款高企及佔用供應商資金基礎上的,資金鍊風險已悄然積聚。

在應收賬款方面,截至2025年6月末,雙登股份的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高達23.71億元,佔同期營收的105.6%及流動資產的56.32%。其中,賬齡在7個月以上的應收賬款佔比約17%,金額達4.1億元,這部分款項回收週期長、不確定性高,存在較大壞賬風險。

存貨激增則意味着存在滯銷與減值風險。2025年上半年,雙登股份的存貨從2024年末的5.14億元激增至8.81億元,增幅超過71%,遠超營收增速。存貨激增的背後,既有爲應對AIDC業務訂單提前備貨的合理性,但也暴露出產品滯銷或生產與銷售節奏不匹配的隱憂。而大量存貨不僅佔用了營運資金,增加了資金成本和管理成本,而且存貨積壓還可能帶來減值壓力,進一步侵蝕利潤。

此外,雙登股份的貿易應付款項及應付票據由2024年末的9.74億元增至2025年6月末的13.15億元。這反映出公司並非通過提升回款效率改善現金流,而是通過延長供應商付款週期佔用資金。

截至2025年6月末,雙登股份的計息銀行及其他借款總額約爲11.45億元,其中短期借款約爲8.99億元,佔總額的78.52%;而公司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爲6.06億元,存在明顯的短期償債壓力。

同時,財務成本翻倍,也吞噬了淨利潤增量。2025年上半年,雙登股份的財務成本從2024年同期的670萬元暴漲至1440萬元,增幅高達115%,主要由於借款增加導致利息開支增加,及位於馬來西亞的生產設施相關的租賃負債的利息增加。

在此形勢下,雙登股份的資產負債率再次呈攀升趨勢,財務槓桿持續加碼。2022年至2025上半年,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爲57.2%、51.82%、53.74%及56.2%。

技術路線“”?

雙登股份成立於2011年,產品覆蓋鉛酸電池與鋰離子電池兩條技術線,核心應用場景包括AIDC數據中心儲能、通信儲能及電力儲能等。公司最初於2023年6月申請深交所創業板上市,但在歷經兩輪問詢、四度更新招股書後,於2024年4月主動撤回申請,隨後轉戰港股。

當前,儲能行業正加速向鋰電池轉型。根據高工產研(GGII)數據,2025年上半年中國鋰電池總出貨量達776GWh,同比增長68%。其中,儲能電池出貨265GWh,同比增長128%。

然而,雙登股份卻在這一趨勢下逆勢加碼鉛酸電池,成爲行業內少見的“反趨勢者”。2025年上半年,按產品來分,雙登股份的鋰離子電池產品銷售收入爲5.67億元,同比下降3.6%;鉛酸電池產品銷售收入爲16.13億元,同比增長40%。

這主要是因爲一方面,AI服務器瞬時尖峯功耗超100kW,鉛酸電池憑藉毫秒級響應、高可靠性成爲數據中心備電首選,同時鋰電雖在海外AIDC市場佔比超60%,但國內因成本差距仍以鉛酸爲主。

雙登股份爲抓住這一市場機會,加大了鉛酸電池的生產與銷售力度。按應用場景,今年上半年其AIDC數據中心儲能收入爲10.28億元,同比增長113.1%,佔總營收的47.2%,首次成爲第一大收入來源;而通信儲能、電力儲能收入分別爲9.68億元、0.87億元,分別同比下降0.5%、50.6%。

另一方面,鉛酸電池企業轉型鋰電還面臨技術積累弱、品牌認知度低、歷史包袱重和頭部鋰電企業競爭等多重挑戰。今年上半年,雙登股份的鋰離子電池業務呈現“量增價跌”的尷尬局面,說明公司鋰離子電池產品的差異化競爭力和溢價能力不足。

長期來看,鉛酸電池存在技術路徑被替代的風險。隨着鋰電池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成本降低,其在數據中心場景的安全性和經濟性模型將進一步優化,屆時鉛酸電池的市場份額將受到嚴重擠壓。一旦鋰電池在數據中心領域廣泛應用,雙登股份的核心業務可能會面臨萎縮、收入下滑的困境。

研發投入是科技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但雙登股份的研發投入卻是絕對值增長、相對值不足、產出低效等。

2022年至2024年,雙登股份的研發費用分別爲1.01億元、1.13億元和1.1億元,研發費用率約爲2.5%、2.6%和2.5%;銷售及營銷開支分別爲1億元、1.52億元和1.38億元,銷售費用率約爲2.5%、3.6%和3.1%;行政開支分別爲1.27億元、1.63億元和1.56億元,行政費用率約爲3.1%、3.8%和3.5%。由此可見,各期的研發費用均要低於當期行政開支、銷售及營銷開支,且低於行業3%-4%的平均水平,更低於寧德時代、比亞迪等頭部企業。

2025年上半年,雙登股份表示研發費用同比增加28.7%至6330萬元,但研發費用率卻僅爲2.8%。儘管研發費用的絕對值有所增長,但與行業平均水平相比,仍顯得捉襟見肘,而在電池技術快速迭代的當下,低研發投入可能導致公司在技術創新方面滯後。同時,雙登股份的新產品如鈉離子電池雖宣稱已實現量產,但尚未貢獻規模收入,研發成果商業化進程緩慢。

此外,雙登股份還存在“大客戶依賴”問題。2022年至2024年,公司來自前五大客戶的收益分別爲22.1億元、19.64億元、17.23億元,佔同期總銷售額的54.2%、46.1%及38.3%。其中,最大客戶佔同期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爲24.3%、21.3%和13.1%,客戶集中度較高。

2025年上半年,儘管大客戶依賴程度有所改善,但最大客戶仍貢獻了10.28%的收入。大客戶通常議價能力強、賬期長,這不僅加劇了應收賬款和現金流壓力,還可能使公司在與大客戶的合作中處於劣勢,難以獲得合理的利潤空間。

在海外市場方面,雙登股份稱今年上半年產品成功突破海外市場壁壘,已實現歐洲、東南亞地區的市場覆蓋,全球化佈局邁出關鍵一步。同時,雙登股份此前表示IPO募集資金約40%將用作於東南亞興建鋰離子電池產能。

但從收入來看,海外業務不僅還未成爲“第二增長曲線”,反而出現萎縮。2022年至2024年,雙登股份的海外收入佔比分別爲16.6%、21.8%、19.8%。2025年上半年,其海外收入爲4億元,同比下降約22.63%;海外收入佔比也從上年同期的29.04%下降至17.81%。

在全球儲能市場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雙登股份的海外收入佔比下降,可能導致其在全球市場的份額逐漸萎縮,失去與國際巨頭競爭的機會。同時,全球化戰略受阻還可能影響技術創新與管理能力提升,難以充分利用全球資源和市場來實現規模經濟和協同效應。

結語

雙登股份在2025年上半年抓住AIDC風口實現了營收的快速增長,但經營中暴露出的增收不增利、資金週轉效率低下、財務風險積聚等問題不容忽視。

當下,雙登股份正面臨一場“轉型陣痛”:一方面要依靠傳統的、低毛利的鉛酸業務支撐當下增長和現金流;另一方面又要投入巨資開拓鋰電、鈉電等新興技術領域以謀求未來。如何平衡好短期生存與長期發展,是面臨的最大考驗。(圖源:雙登股份半年報、東方財富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