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興證國際發佈研報稱,首次覆蓋龍源電力(00916)給予“增持”評級。短期業績因綠電量價波動承壓,海風及大基地等在手項目保障中長期成長性,看好公司作爲頭部風電企業的先發優勢與市場競價優勢,政策催化下有望率先受益行業估值修復。該行預測公司2025-2027年歸母淨利潤分別實現64.31億元、72.20億元、79.34億元,同比+0.1%、+12.3%、+9.9%,對應2025年9月9日收盤價PE估值爲9.4x、8.4x、7.6x。
興證國際主要觀點如下:
背靠國家能源集團的風電龍頭運營商,看好政策催化下估值修復
龍源電力定位爲國家能源集團風電業務整合平臺,截止2025H1底裝機共43.2GW(風電31.4GW、光伏11.8GW),已完成火電資產剝離。歷史上公司ROE水平整體穩定在8-9%區間,近年電價降幅整體可控,風電度電經營利潤(息稅前利潤)由2017年0.24元/度震盪下行至2024年0.20元/度,2025H1因風況不佳及電價承壓降至0.19元/度。估值層面,2021年9月至2024年2月間市場對綠電行業消納、電價等不確定性因素存憂,PB估值自頂部2.34x大幅降至0.52x,目前伴隨136號文下發、補貼發放加快、綠電消費政策加碼,估值觸底反彈至0.81xPB((截至9月9日),但整體仍然處於歷史偏底部區間。
存量機組領先佔領優質資源,海風項目儲備充足
截至2025H1公司控股風電裝機31.4GW((包括約2.2GW江蘇海風+0.4GW福建海風),主要佈局於優渥資源區與負荷中心,歷史上利用小時數較全國均值高約60-160h。增量機組方面,截至2024年末集團在運未上市風電機組約25GW,此前承諾於2028年1月前將其中符合條件的資產注入公司,去年7月已公告擬注入一批綠電機組共4GW。此外,由於公司較早進入風電行業,資源優勢將在風機以大代小後進一步體現,2022-2023年公司計提以大代小項目減值約21億元,此輪項目的減值或已近尾聲,改造後利用小時有望提升20%以上。同時據該行不完全統計公司海風儲備項目超5GW,在江蘇、福建、海南等地皆有分佈,考慮到海風資源稟賦和消納優勢,後續項目投產有望爲公司利潤增長提供有力支撐。
風電競價優勢將愈發凸顯,國補回款加速&環境溢價釋放
近年公司電價降幅整體可控,2017年以來風電度電收入由0.49元/度震盪下行至2024年0.47元/度。136號出臺後出力曲線更優、自身交易電價更高的綠電項目將獲取更高綜合電價與超額收益;而風電因出力曲線較光伏更加平滑、與負荷匹配程度更高,優勢將進一步凸顯;公司綠電項目亦可與集團火電資產協同以強化報價及消納優勢。此外,截至2025H1公司應收賬款495億元(佔淨資產56%、佔總市值82%),今年7月以來綠電公司國補回收進度普遍加快;同時今年綠電強制消費政策持續加碼,開始帶動綠證交易量價雙升,根據能源局數據,7月全國綠證交易均價爲4.61元/個,環比+35.42%。
風險提示:政策不及預期風險,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漲風險,資源稟賦波動風險,電價下行超預期風險,應收賬款回收不及預期風險,宏觀經濟波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