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9月11日訊(編輯 宋子喬) 9月11日早盤,劍橋科技10CM漲停,截至午間收盤,股價爲92.26元/股,直逼數日前的歷史新高(98.8元/股),其在光博會上的一次路演成了這家CPO概念股漲停的助推劑。


9月10日,劍橋科技發佈了相關機構調研紀要,前往該公司展臺的機構共32家,其中不乏貝萊德、淡馬錫、花旗集團、高盛資管(GSAM)、Point72、景順(Invesco)等知名度較高的外資機構,以及歐洲最大的保險公司德國安聯集團(Allianz)等實力投資者,博時基金、德邦基金、廣發證券、華泰證券等機構也參與其中,此次調研由劍橋科技的董祕、財務負責人共同接待。
據瞭解,劍橋科技參展的是第二十六屆中國國際光電博覽會(簡稱光博會,9月10-12日在深圳舉辦),作爲覆蓋光電全產業鏈的綜合型展會,本屆光博會匯聚了來自全球超30個國家和地區的超3800家的企業,覆蓋信息通信、光學、激光、紅外、傳感、AR/VR、新型顯示及光電子創新八大核心領域,故產業鏈參會人士衆多。
調研紀要顯示,機構主要圍繞劍橋科技的光通信產品展開提問,包括高端產品研發情況、產品生產供應情況、客戶交付等方面。
光通信中,CPO(共封裝光學)技術主要是爲了應對AI數據中心對高速、低功耗互連的迫切需求,被認爲是未來突破速率和功耗瓶頸的關鍵技術路徑之一。CPO技術的商業化路徑從800G和1.6T端口開始,1.6T相關的CPO產品是當前英偉達等巨頭推行的主流商用起點,而3.2T則是業界積極攻關的下一波高速應用的重點。
劍橋科技向機構表示,此次在光博會上展出的產品包括已實現量產的多款800G OSFP產品、800G LPO產品,已給客戶送樣測試的1.6T OSFP(單通道200G)產品,以及1.6T CPO光引擎、3.2T CPO光引擎預研樣機,還有1.6T CPO外置光源預研樣機。
高端CPO產品將爲劍橋科技帶來多少市場空間尚不可知,該公司當前業績的支撐點和發展重點,主要集中在已量產的800G光模塊和已送樣測試的1.6T可插拔光模塊上。
劍橋科技曾在8月份公告,公司目前不生產含CPO技術的芯片,CPO相關核心部件光引擎與外置光源ELSFP分別處於合作研發和設計階段,尚未產生業務收入;LPO業務雖已向多家北美大客戶送樣測試,但2025年上半年累計訂單及發貨金額佔同期營業收入比例僅約0.03%,對公司當前業績貢獻極小。
擴產將是劍橋科技未來一兩年的主線任務。
據最新調研紀要,劍橋科技透露,從公司實際情況來看,當前最大的瓶頸仍是產能嚴重不足,今年的產能已基本被現有大客戶全部佔用。其擴產計劃是在與北美大客戶充分溝通後製定的。近期海外市場需求持續增長,將全力配合北美大客戶推進產品交付工作。
另外,今年的擴產計劃推進順利,明年產能配套目標較此前有進一步提升,且擴產速度會繼續加快。產能結構上,預計明年產品仍將以800G光模塊爲主,但1.6T產品也會逐步實現量產上量。目前來看,只要公司產能建設完成,生產物料不會成爲產品交付的障礙。
除現有北美大客戶外,目前,劍橋科技與部分潛在新客戶的合作推進工作已啓動,但業務落地需綜合考慮需求匹配、產能支撐、技術認證等多種因素,進度存在不確定性。
在集羣的低功耗、高速率需求下,CPO技術越來越受到重視。根據LightCounting預測,由於CPO所具有的性能優勢,到2027年800G和1.6T端口總數中,CPO端口將佔近30%。
國盛證券稱,CPO代表了光的持續滲透,光通信的市場空間將進一步擴大,市場對CPO和傳統光模塊廠商的理解和認知存在偏差,光模塊廠商有望進入CPO產業鏈,進而進一步擴大自身業務覆蓋面和市場空間。
國元證券表示,CPO技術雖然當前產業規模仍較小,但其性能優勢顯著,長期來看或爲數據中心光電轉換模塊的終局結構,遠期滲透空間廣闊。當前國內供應商在CPO鏈中參與的環節仍集中在產業鏈上游,且進行了廣泛的產能全球化佈局。
責任編輯:於健 SF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