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開源證券發佈研報稱,當前A股逐步進入上漲後的估值消化階段,港股的相對優勢開始逐步凸顯,從流動性角度看,聯儲局釋放了更偏鴿派的信號;從產業投資與賺錢效應角度看,資金正在尋找AI硬件與應用的「出口」,而港股互聯網板塊正處於潛在受益位置。隨着A股進入估值消化階段,聯儲局寬鬆預期升溫為港股估值提供邊際支撐,港股優質資產的相對優勢有望逐步顯現。建議在這一階段重視港股互聯網、港股消費、醫藥以及彈性較強的非銀金融板塊,把握盈利彈性與估值修復帶來的雙重收益空間。
開源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港股補漲的背景與邏輯
自2025年「對等關稅」衝擊至今,港股呈現「健康的」溫和震盪上行行情,但相較A股的相對收益明顯趨弱,核心或在於以下三方面原因:
(1)8月金管局持續收緊資金面,3個月HIBOR由2025年08月初的1.62%升至月末的3.30%,上行約168bp,1個月HIBOR則由0.99%升至3.30%,上行約230bp,直接壓制部分槓桿資金的孖展成本;(2)海外7月降息預期落空,聯儲局寬鬆預期推遲至9月,6月非農就業整體仍顯韌性,失業率下行強化了「經濟尚未顯著轉弱」的判斷,導致降息交易回撤,美債利率上行,全球流動性改善節奏推遲;(3)互聯網電商平臺內卷式競爭加劇壓制盈利預期,而A股憑藉AI等產業鏈與核心寬基的賺錢效應快速擴散,形成流動性驅動的行情,進一步放大了港股與A股之間的表現差距。
港股相對A股補漲的契機或到來
當前A股逐步進入上漲後的估值消化階段,港股的相對優勢開始逐步凸顯:
從流動性角度看,傑克遜霍爾會議上鮑威爾釋放了更偏鴿派的信號,顯示貨幣政策可能進入寬鬆週期,疊加非農數據大幅下修(截至2025年3月的一年間非農就業人數下調91.1萬),強化了市場對聯儲局降息的預期。降息交易升溫的背景下,全球投資者或將重新評估各市場的相對吸引力,若部分資金流入港股,或對港股估值形成支撐。
從產業投資與賺錢效應角度看,資金正在尋找AI硬件與應用的「出口」,而港股互聯網板塊正處於潛在受益位置。阿里巴巴持續加大對AI芯片的自研投入,強化在覈心算力環節的話語權;與此同時,海外甲骨文在盤後公佈的AI雲業務指引超預期,其2026財年一季度剩餘履約義務總額高達4550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359%,不僅體現了全球客戶在AI與雲服務方面的需求增加,也顯示了頭部科技企業在合同執行與未來收入來源上的強勁確定性。這一趨勢印證了AI驅動的新一輪科技週期已進入兌現階段。結合潛在的AI應用端敘事,港股互聯網正逐漸具備資金吸引力,有望成為下一階段配置的重點方向。
投資建議:重視港股互聯網
隨着A股進入估值消化階段,聯儲局寬鬆預期升溫為港股估值提供邊際支撐,港股優質資產的相對優勢有望逐步顯現。其中,港股互聯網板塊具備兩大亮點:其一,自研AI芯片與雲業務擴張不斷強化業績確定性;其二,當前估值處於修復區間,具備吸引增量資金的潛力。
在此基礎上,港股整體估值極低、資產質量優良,同時企業派息和回購力度增強,疊加外部流動性環境逐步寬鬆,主動外資有望開始轉為流入。建議在這一階段重視港股互聯網、港股消費、醫藥以及彈性較強的非銀金融板塊,把握盈利彈性與估值修復帶來的雙重收益空間。
風險提示
聯儲局降息不及預期;AI應用公司業績增速不及預期;歷史不能代表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