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11月,杜邦紙起訴案,結案!

市場資訊
09/09

(來源:新材料研習社)

9月8日,杜邦發佈一則重磅公告,宣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已批准廈門當盛新材料有限公司自願達成的同意令。該同意令明確禁止當盛新材料在未來10年內,向美國銷售和進口所有被指控的材料,以及含有此類材料的產品。這一裁決,爲這場持續長達11個月、備受矚目的杜邦紙起訴案畫上了階段性句號。

爭端爆發:巨頭訴訟引發行業震盪

時間倒回 2024年10月9日,全球化工巨頭杜邦公司高調宣佈,已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起訴廈門當盛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蘇青昀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企業。杜邦指控這些企業侵犯了其 Tyvek® 品牌和產品相關的知識產權(IP),並強烈要求 ITC 發佈普遍排除令,旨在全面禁止任何侵權材料流入美國市場。消息一經傳出,猶如巨石投入平靜湖面,瞬間在材料行業掀起軒然大波。

技術核心:Tyvek 材料的獨特魅力

這場訴訟的核心——杜邦紙,學名爲特衛強(Tyvek),是一款極具創新性的材料。它外觀與普通紙張相似,卻擁有諸多普通紙張難以企及的特性。它質地柔軟纖薄,卻又具備織物般的堅韌;防水透氣性能絕佳,同時還能有效防菌、抵抗紫外線;耐用性更是令人驚歎,即便經歷萬次摺疊,依然能保持完好無損。從厚度規格來看,豐富多樣,從0.127mm到0.275mm不等,並且支持圖案印刷,這使其在多個領域得以大顯身手,成爲當之無愧的“多面手”。

Tyvek 是一種無紡布材料,由100%高密度聚乙烯(HDPE)通過獨特的閃蒸紡絲工藝製成,巧妙融合了紙張、織物和薄膜的優勢。其生產過程分爲兩個關鍵步驟:首先,將HDPE溶解在三氯甲烷溶劑中,在超過2000psi的高壓下,通過噴絲孔釋放。在此過程中,溶劑迅速揮發,形成直徑在0.5-10μm 的超細纖維。緊接着,這些超細纖維在精準的溫度控制下熱壓成型,最終形成緻密的多孔結構,而且孔隙率誤差能夠控制在3%以內。這一獨特工藝的誕生頗具戲劇性,是杜邦研究員Jim White在1955年偶然發現的,經過多年研發改進,1967年實現工業化生產,次年便成功進入醫療包裝領域,自此開啓了長達近60年的技術壟斷時代。杜邦紙:近60年技術壁壘,僅2家中國企業撕開缺口!

國內突破:當盛新材與青昀新材的崛起

面對杜邦的技術壟斷,國內企業並未選擇退縮,而是積極投身研發,努力實現技術突破。其中,廈門當盛新材和江蘇青昀新材表現尤爲亮眼。杜邦紙:近60年技術壁壘,僅2家中國企業撕開缺口!

訴訟交鋒:雙方各執一詞的激烈對抗

杜邦發起訴訟後,江蘇青昀新材料有限公司迅速作出回應。公司發佈公告,首次在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法律程序中提交聲明,堅決否認杜邦公司、杜邦安全與建築公司以及杜邦特種產品美國公司提出的不當行爲投訴。青昀新材在其提交的公共利益意見中,更是犀利指出杜邦的訴狀 “試圖延續其已存在近 60 年的不當壟斷,且與此項技術相關的數百項專利已經到期並向公衆開放” 。這一回應,猶如一把利刃,直接刺向杜邦訴訟背後可能潛藏的壟斷意圖。

而此次 ITC 批准當盛新材料的同意令,雖爲案件帶來了階段性結果,但後續影響深遠。對於當盛新材料而言,未來10年將無法涉足美國市場,這無疑對其業務拓展造成重大阻礙。對於青昀新材以及其他相關企業,ITC的最終調查結果仍充滿不確定性,它們在全球市場的佈局與發展,也將因這場訴訟而面臨諸多變數。這場長達 11 個月的杜邦紙起訴案,不僅是企業之間的利益博弈,更是全球材料行業在技術創新與市場競爭中的複雜生態寫照。

資料來源:杜邦、網絡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