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年年底,你的特斯拉汽車將會表現出類似‘有意識’的感覺。”
“美國政府基本上是無可救藥的。如果AI和機器人不能解決國債問題,我們就完蛋了。”
“目前特斯拉汽車中由AI4芯片驅動的自動駕駛,安全性至少是人類駕駛的2到3倍,甚至可能高達10倍。”
“(星鏈)手機有可能會在2年之後逐步上市。”
“明年,我們可能會出現在任何領域都超越單個普通人類的AI;到了2030年,AI可能會超越所有人類智能的總和。”
“火星必須具備文明的全部要素——不僅要建芯片廠,更要具備自行建造芯片廠的能力。”
“在大約25年內,實現火星自給自足是有可能的。”
這是特斯拉CEO馬斯克,在All-In科技峯會上(美國當地時間9月10日)接受訪談時密集輸出的信息,話題涵蓋特斯拉、SpaceX、xAI、星鏈手機、Grok、AI芯片、超級數據中心、火星移民等,也是馬斯克近期在公開場合最全面、最深入的一次觀點表達。
對於自己短暫的“從政”經歷,馬斯克犀利地稱:美國政府基本上是無可救藥的。美國高企的國債,利息支出甚至超過了國防部的預算,而且還在持續上升。“如果AI和機器人不能解決國債問題,我們就完蛋了。”
AI和機器人也是馬斯克重點投入的領域。
他在訪談中稱,“現在投入在Optimus(人形機器人)上的思考精力,可能比其他任何單一項目都多”,要解決AI技術問題、機電技術問題、供應鏈與生產挑戰。
他表示,目前根本不存在人形機器人的供應鏈,我們必須從零開始重建,需要大量的垂直整合。Optimus的所有執行器都是我們自己設計製造的,現有供應鏈里根本買不到,即使花多少錢都不行。
這也是爲什麼馬斯克認爲Optimus比造車更難,真正的挑戰在於硬件設計,尤其是手和前臂的複雜工程難題。
相比特斯拉其他產品,馬斯克也更看重人形機器人業務,他曾公開稱,特斯拉未來80%的價值在於人形機器人。他在最新的訪談中也強調:“如果Optimus能成功,它將成爲有史以來影響力最大的產品。”
Optimus於2022年第一次亮相,目前已經推出兩個版本,但還沒有開始對外交付,目前特斯拉正在設計Optimus的第3個版本。
對於Optimus的售價,馬斯克透露,當年產量達到100萬臺時,邊際生產成本大概在2萬美元左右,具體取決於在AI芯片上花多少錢,以及執行器的效率,售價則取決於市場需求。
對於汽車業務,馬斯克透露,特斯拉輔助駕駛系統FSD(Full Self-Driving)將在未來幾個月內發佈新版本V14,新系統經過了大量強化學習訓練,且模型參數量提升了10倍。
他稱,新版本FSD有可能達到人類駕駛員安全水平的10倍,而且你的特斯拉汽車將讓你感覺它是“有意識”的。
目前特斯拉車輛搭載的是AI4智能駕駛芯片,算力約爲500TOPS。馬斯克在上述峯會活動中稱,下一代系統芯片AI5的整體性能表現相當於提升了40倍。他沒有介紹AI5的具體上車時間,外界普遍猜測,AI5和再下一代AI6將同時應用於無人駕駛出租車Cybercab和人形機器人Optimus。
特斯拉希望通過FSD不斷改進最終實現自動駕駛,同時大規模運營Robotaxi(無人駕駛出租車),以及支持人形機器人。
近期特斯拉還馬斯克制定了一份新的股權激勵計劃,直接與上述技術及產品的商業化進程掛鉤。包括累計交付汽車2000萬輛,FSD訂閱數需要達到100萬份,Robotaxi運營數量要達到100萬輛,Optimus交付數量也要達到100萬臺等。
如果馬斯克沒有完成其中設定的目標,他得不到任何薪酬;如果目標全部達成,馬斯克將獲得約4.24億股股票,也就是總價值約1萬億美元的特斯拉股權。
不過這些目標都極具挑戰性,堪稱“不可能完成”的十年“業績對賭”。
在車輛交付上,近年來,特斯拉的汽車交付量增速已然放緩。截至2025年6月,特斯拉累計交付汽車800萬輛。以去年全年特斯拉180萬輛的銷量來看,特斯拉要完成2000萬輛交付目標還需要7年左右時間。
關於FSD,由於落地市場僅限於北美等有限市場,其具體訂閱數量也相對較少。
目前,特斯拉並未公開FSD付費用戶量,據其高管透露,FSD選裝率僅爲“十幾個百分點”,距離千萬量級相去甚遠(意味着要讓千萬臺特斯拉汽車持續付費使用該功能,對應的滲透率大約爲50%)。
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還沒有開始對外交付,Robotaxi運營剛於2025年6月啓動,車隊規模可能僅爲數十輛。
特斯拉董事會在計劃提交股東大會審議的提案中稱,這些目標可能令人震驚,但馬斯克已經表明,在受到激勵時,他可以達到考覈目標,股東將贏得更多。即便他沒有達成目標,股東仍然會受益。
在承擔巨大挑戰的同時,馬斯克依然保持對宇宙本質探索的好奇,比如在火星建立自給自足的城市。
“地球總存在自我毀滅的風險,無論是世界大戰、超級病毒,還是像小行星撞擊那樣的災難。從化石記錄看,大規模滅絕事件曾多次發生。我一直思考的問題是:文明能否繼續上升,以便在其衰退之前,在火星實現自給自足,使生命擁有成爲多行星物種的機會。這是地球45億年歷史上的首次此類機會。”
馬斯克認爲第一次火星任務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能運送足夠的物資,使火星獨立地繁榮。“這意味着火星必須具備文明的全部要素——不僅要建芯片廠,更要具備自行建造芯片廠的能力。”
看來芯片已經跨越了星球,成爲剛需。
按照馬斯克的推算,如果每次火星轉移窗口運送的物資噸位呈指數級增長,那麼在大約25年內,實現火星自給自足是有可能的。
果然是那個充滿“好奇心的哲學”,一心只想改變世界的鋼鐵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