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9 日,高盛發佈《美科技行業 —— 硬件領域:2025 年人工智能數據中心設備市場份額及前景更新》研報,大幅上調 AI 服務器、AI數據中心交換機的增長預期。研報明確:AI 驅動下,數據中心硬件成美股科技板塊最強主線,而傳統設備需求持續疲軟。
AI服務器與數據中心交換機規模高速增長
先看高盛對兩大AI 賽道的關鍵預測(2024-2029 年):
·AI服務器:2029年市場規模預計達5810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CAGR)38%,較此前3860億美元的預測上調超50%,核心驅動是超大規模企業、二級雲服務商(Tier 2 Cloud & SP)需求超預期;
·AI數據中心交換機:2029年規模預計達260億美元,CAGR 36%,此前預測僅20億美元,上調幅度驚人,主要因2028-2029年需求集中釋放;
·傳統設備對比:傳統服務器2024-2029年CAGR爲- 2%(年均下降2%),傳統數據中心交換機CAGR僅5%,與AI賽道形成“天壤之別”。
戴爾成AI服務器最大贏家
從細分領域看,AI 數據中心硬件內部呈現顯著分化,不同客戶羣體、技術路線的增速差異較大,這也是後續配置的核心看點。
AI 服務器:二級雲服務商增速 “碾壓”
按客戶類型拆分,AI 服務器的增長動力高度集中在二級雲服務商領域:
·二級雲服務商& SP:5年CAGR達66%,2029年規模2392.98億美元,是所有細分中增速最快的板塊;
·企業客戶:CAGR 36%,2029年規模432.23億美元;
·超大規模企業:CAGR 28%,2029年規模2980.2億美元(基數大仍是主力,但增速落後)。
份額變動上,不同領域“有人歡喜有人愁”:
·二級雲服務商市場:戴爾(DELL)份額環比大漲22個百分點至46%,成爲最大贏家;英偉達(NVIDIA)、超微電腦(SMCI)、白牌廠商份額分別環比下滑5、7、15個百分點;
·超大規模企業市場:白牌服務器份額微漲1個百分點至29%,英偉達直供顯卡份額降3個百分點至6%;慧與(HPE)、超微份額持平(分別爲4%、3%);
·企業市場:戴爾份額環比漲13個百分點至30%,慧與份額持平於30%,英偉達份額降6個百分點至16%。
AI 數據中心交換機:以太網 “壟斷” 增長,後端設備增速超 50%
交換機賽道內部,以太網技術成絕對主力,尤其是後端產品增速“一騎絕塵”:
·後端以太網交換機:2024-2029年CAGR 50%,2029年規模140億美元;
·前端以太網交換機:CAGR 46%,2029年規模100億美元;
·InfiniBand交換機:需求疲軟,CAGR -1%,2029年規模僅20億美元。
2025 年二季度的份額變動更能體現競爭焦點:
·後端以太網市場:Arista(ANET)份額環比漲11個百分點至26%,慧與/瞻博(HPE/Juniper)漲2個百分點至7%;英偉達、天弘(Celestica)、白牌廠商份額分別降4、1、4個百分點;
·前端以太網市場:天弘份額環比大漲18個百分點至34%,Arista(降6個百分點至35%)、思科(CSCO,降1個百分點至9%)、白牌廠商(降7個百分點至6%)份額下滑。
按客戶類型看,企業客戶對AI 交換機需求最迫切:
·企業客戶:5年CAGR 64%;
·二級雲服務商& SP:CAGR 55%;
·超大規模企業:CAGR 41%。
超微電腦賣出評級
在研報中,高盛對AI 數據中心硬件領域的5家重點公司給出明確評級
1. Arista Networks(ANET):評級 “買入”,目標價 155 美元
·核心邏輯:美國超大規模企業交換機“龍頭”,2024年48%營收來自Meta、微軟等“雲巨頭”,17%來自二級雲服務商;正依託數據中心優勢拓展企業業務(園區交換機、無線設備等),未來營收、EPS有望實現兩位數高增長。
·風險點:客戶集中度高(Meta +微軟佔35%營收)、思科/華爲/ H3C競爭壓力、供應鏈成本高企。
2. 戴爾科技(DELL):評級 “買入”,目標價 150 美元
·核心邏輯:服務器/存儲市場絕對龍頭,同時受益三大趨勢:AI服務器需求爆發、高端PC創新帶動客戶端業務、企業IT支出復甦支撐基礎設施業務;此外,公司計劃將80%自由現金流返還股東,“股東友好”屬性突出。
·風險點:PC需求不及預期、白牌服務器競爭加劇、宏觀經濟壓制消費端需求。
3. 思科系統(CSCO):評級 “中性”,目標價 37 美元
·核心邏輯:網絡設備“老牌霸主”,產品覆蓋網絡、安全、雲等全場景,但過去十年受Arista、白牌廠商衝擊,市場份額有所流失;不過,積壓訂單(Backlog)、年度經常性收入(ARR)充足,短期營收有保障。
·風險點:雲客戶佔比提升拉低利潤率、華爲/ H3C競爭、稀釋性收購拖累業績。
4. 慧與企業(HPE):評級 “中性”,目標價 25 美元
·核心邏輯:超級計算解決方案強(全球前十超算中有7臺採用其方案),近期收購瞻博(Juniper)後,網絡業務份額有望從12%提升至16%;但服務器、混合雲部門的盈利能力與競爭壓力存疑,制約估值空間。
·風險點:企業IT支出下滑、白牌廠商搶份額、瞻博整合期客戶流失。
5. 超微電腦(SMCI):評級 “賣出”,目標價 27 美元
·核心邏輯:當前在AI雲服務商中份額亮眼,但高盛認爲AI服務器“商品化”趨勢不可逆——未來競爭將壓垮盈利能力;且拓展企業市場時,需面對戴爾、思科的“降維打擊”,長期增長邏輯存疑。
·潛在利好:AI服務器需求超預期、市場份額意外提升、客戶多元化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