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9 月 14 日消息,9 月 12 日,在福耀科技大學舉辦的“福耀大講堂”上,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作爲首講嘉賓與同學們分享了他的成長經歷和創業體會。他勉勵 50 名首期本科生,始終保持開放的心態,每天維持學習的熱情和精力,主動吸收新知識,同時不斷反思當前所做的一切,並思考未來該朝什麼方向努力、該學什麼新東西。
在王興興看來,AI 和科技面前,機會平等。他鼓勵同學們,“如果有屬於自己的想法,就請堅定地做下去。你不比任何人差,不必認爲只有海外名校背景或者某些‘大人物’才能成就非凡。你們完全有能力做出世界頂尖的技術,請一定相信自己。”
據此前官方介紹,福建福耀科技大學今年首屆招生,面向福建、河南、江西、湖南、廣西五個地區招收 50 名本科生,學校的師生配比爲 6 比 1,即“6 個老師服務 1 個學生”。
該校位於福建省福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智慧大道 104 號,佔地總面積 671120.1 平方米(約 1006.68 畝),是由福耀集團董事局主席曹德旺發起,河仁慈善基金會捐資、福州市人民政府支持舉辦的民辦公助、非營利、公益性全日制普通高校,辦學層次爲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學校於 2025 年 2 月 21 日獲批設立(教發函 [2025] 14 號),教育部批覆函中定位爲新型研究型大學。
IT之家附王興興演講全文:
早上好!首先,衷心感謝曹德旺先生邀請我到訪令人印象深刻的福耀科技大學,也對他所取得的成就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今日能以嘉賓身份蒞臨此處,我深感榮幸。福耀科技大學給我的第一印象極佳,令人難以忘懷。
感謝曹德旺先生、王樹國校長,以及各位領導和嘉賓。每次參加開學典禮,我的心情都非常激動。這是我第一次來到福州,感觸尤爲深刻 —— 這裏企業家雲集,企業家精神濃厚。在這麼多優秀的企業家和領導面前發言,有些班門弄斧,還請大家多多包涵。
我接下來的分享,主要是面向在座的各位同學。每次參加開學典禮,我都忍不住想起十多年前 ——2009 年我剛進大學的時候,那些記憶至今依然非常非常深刻。
首先,請允許我做個自我介紹,以及簡單聊聊我們公司。我是宇樹科技的創始人,宇樹科技成立於 2016 年,到現在已經整整走過了 9 年時間。就在上個月,我們剛剛舉辦了 9 週年的慶典。
宇樹最早從高性能四足機器人起步,而最近幾年,我們逐漸拓展到人形機器人領域。在過去幾年中,我們研發的人形機器人在全球市場上銷量領先。讓我感到特別高興的是,越來越多客戶選擇我們的機器人,世界各地也湧現出許多有趣的應用和話題。
我深深感到,我們正處在一個非常幸運的時代 —— 包括我自己,也包括在座的每一位同學。能有這樣的機遇,真的非常難得。回顧改革開放這幾十年來,正是老一輩革命家、無數企業家和各行各業的貢獻者付出了巨大努力,才奠定了今天這個繁榮的社會基礎。如今,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空間去發揮自己的價值,不再像早年那樣,僅僅爲謀生而工作。
在這個時代,像我這樣的創業者,以及許多追尋事業的人,都能夠基於自己的興趣和夢想,去嘗試、去創造更多可能。這一切,在十幾年前、甚至更早的時候,是根本不敢想象的。我由衷地感謝這個時代。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爲自己夢想中的樣子 —— 這句話我深有體會。還記得讀書時,我經常參加活動,聽很多企業家、社會領袖來校演講。那個時候我就在想:將來,我是不是也可以成爲像他們那樣的人?
和我們這一代許多人一樣,我也是聽着比爾・蓋茨這樣的人物故事長大的,內心渴望有一天能像他們一樣影響世界。如今,我感覺自己離這個目標更近了一步。我也相信,在未來的幾十年裏,我可以做得更好,爲全球、爲社會做出更有意義的貢獻。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點我個人做事的心得。從小我就覺得自己非常幸運,因爲我很早就找到了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和熱愛的事物。儘管很多人知道,我從小偏科非常嚴重,但我卻很幸運地發現了自己最擅長的領域。
就拿畫畫來說吧,我記得我第一次畫畫,就畫得還算不錯。在學校裏,我並沒有系統地學過繪畫,但小學時就已經是班裏畫得最好的人之一。我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其實方法特別簡單,直到今天我都記憶猶新 —— 我當時只做了一件事:把每一個細節都畫得極其細緻。比如說臨摹,你只需要做一件事:原封不動地,一點一點地照着畫下來。這樣怎麼可能畫得不好呢?理論上,只要你足夠細緻,就能畫得和原圖一模一樣,自然就能做得很好。
這個道理不僅適用於畫畫,小時候做手工或者任何需要動手的事情,只要你能把每一個細節做到位,最終的作品一定會很好。甚至到現在,無論是進入一家企業、學習一門新技術,還是夢想成爲什麼樣的人、經營怎樣的企業,只要你願意細緻觀察、深入研究其中的細節,就一定能學到很多,並且做得非常出色。這是我至今認爲非常重要的一點。如果大家有興趣,不妨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比如校園的建設,都能從中獲益良多。
另外,我想特別強調一點:保持持續學習和不斷進步的態度至關重要。這也是我過去這些年,尤其是最近幾年,感受最深的一點。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在像機器人、AI 這樣的新興行業裏,反而是很多年輕人做出了矚目的成績。這是因爲他們更聰明、或者更有經驗嗎?其實並不是。那爲什麼會這樣呢?原因其實很簡單:像在座的各位同學以及現在的很多年輕人,最大的優勢在於擁有更開放的心態,更容易“自我清空”,更快地吸收和理解最新的技術。而一旦你掌握了前沿的技術,你就可能成爲全球範圍內的技術引領者。
因此,無論是回顧我自己的經歷,還是對我們整個團隊的要求,我都始終強調一件事:必須保持持續學習的心態。絕不能因爲已經畢業多年,或者有了十年工作經驗,就覺得自己足夠有經驗,不再需要學習新東西 —— 這種想法非常危險,尤其在科技行業。技術的迭代速度實在太快了,更何況全球範圍內有那麼多優秀又聰明的人。每天我都在提醒自己必須警惕的一點:我們依然有太多東西需要每天學習、每天進步。技術演進從未停步,全球競爭也越來越激烈 —— 這是毋庸置疑的現實。
因此,我覺得大家也不必過於焦慮。正如剛纔提到的,只要我們 —— 包括我自己在內 —— 始終保持開放的心態,每天維持學習的熱情和精力,主動吸收新知識,同時不斷反思當前所做的一切,並思考未來該朝什麼方向努力、該學什麼新東西,我們依然能夠走在行業甚至社會的前列。事實上,到現在爲止這個道理依然成立。很多人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進步得那麼快,只要你願意以謙遜的態度持續學習、不斷自我迭代,你就能積累豐富的認知,甚至成爲推動行業前沿的那一部分人。
此外,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最近幾年 AI 技術進步非常迅速。比如在文字生成方面,AI 已經可以寫詩或回答問題,表現相當不錯。但 AI 目前最顯著的問題是什麼?或者說,人與 AI 最根本的區別在哪裏?
其實答案很簡單:真正關鍵的是“自我驅動”的能力 —— 也就是主動發現並定義問題的能力。目前的 AI 可以很好地應答,但它無法自主產生意圖,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這種自我意識和內在驅動力,仍然是人類遠遠領先於 AI 的地方。
我想強調的是,這種自我驅動力,其實也就是你內心真正想要做好一件事的決心。不管你是想深入學習一門技術,還是創業做一家公司,只有當你每時每刻都在思考、主動推進,才能真正把事做成 —— 而這一點,恰恰是當前 AI 最無法替代我們的。
我想借此說明的是:在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如果與 AI 比拼知識的廣度和記憶能力,人類確實難以超越 —— 它比我們任何人都更“聰明”,記得更多、更快。但我們真正不可替代的,是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並主動推動它發生。這種發自內心的意願和自我驅動的能力,是 AI 目前完全無法做到的。
此外,人類還具備一項關鍵能力,那就是辯證思維和持續學習的能力。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目前的 AI 在邏輯推理方面仍有很大侷限 —— 它或許能完成單步推理,但進行多步複雜推理時常常會出現邏輯錯誤,而這些恰恰是人類仍然擅長的領域。
更重要的是,人類的學習能力會隨着積累而不斷增強,吸收新知識的速度也可以越來越快。在 AI 推動的知識爆炸時代,我們面臨的挑戰往往不是“學不到”,而是“如何篩選和吸收”。只要我們能夠有效選擇並深入學習,每個人的成長速度其實可以比以往更快。
我常常在公開場合表達一個觀點:AI 時代實際上是一個更加公平的時代,它給每個人帶來了更多的機會。正如 DeepMind、OpenAI 等機構所展示的,即使是中小企業,也有機會做出影響全球的領先技術。
正是在 AI 時代,技術帶來的平等與公平變得更加明顯。爲什麼這麼說?因爲今天,哪怕只是幾個有想法、有夢想的年輕人 —— 甚至一個人,也有機會實現重大的創新。這放在過去,是難以想象的。相反,我們卻看到一些大企業,儘管坐擁大量資源和人才,效率反而可能變低。
所以,我想對在座的同學們和每一位年輕人說:如果你有屬於自己的想法,就請堅定地做下去。你不比任何人差,不必認爲只有海外名校背景或者某些“大人物”才能成就非凡。在 AI 和科技面前,每個人的機會是平等的。你們完全有能力做出世界頂尖的技術,請一定相信自己。你們的起點,已經遠高於我們那一代人。在這個時代,你們真的可以憑藉熱情與堅持,實現那些真正想做的事。
今天參加開學典禮,讓我深受啓發。我尤其體會到一點:加入一家公司,其實也像進入一所學校,需要持續學習和成長。我甚至在想,明年要不要也爲新同事舉辦一場“入學典禮”,讓大家更有歸屬感、更熱愛公司 —— 這的確是一件非常值得嘗試的事情。
時間關係,我的分享就到這裏。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