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港股市場上演了一場令人瞠目結舌的極端行情。藥捷安康-B(02617)在單日之內經歷了從狂飆到崩盤的過山車式走勢,早盤一度暴漲近60%,午後卻急轉直下,跌幅迅速擴大逾58%,全天振幅接近驚人的124%。截至收盤,其股價跌至192港元,總市值也從高位回落至762.04億港元。超過45億港元的成交額和4.13%的換手率,背後隱藏着一場量化資金主導的精密博弈。
極端波動性暴露流動性陷阱
從盤面數據來看,藥捷安康當日的表現呈現多個異常特徵。該股以477.2港元開盤,較前日收盤價415港元跳空高開15%,顯示隔夜積累了強烈的做多情緒。開盤後股價繼續飆升,最高觸及679.5港元的歷史高點,漲幅接近60%。
值得關注的是,針對早盤公司股價與成交量的異常波動,藥捷安康在午間休市發佈公告稱,公司交易價格及成交量近期出現異常變動。董事會確認,概不知悉導致股份出現該等股價及成交量異常變動之任何原因。
然而好景不長,午後畫風突變,該股股價開始自由落體式下跌,最低下探165港元,最終收報192港元,全天跌幅達53.73%。
這種極端波動性在成熟資本市場極為罕見,123.98%的振幅明確意味着市場的價格發現機制在短時間內完全失效。更令人驚訝的是,儘管成交額達到45.43億港元,但該股換手率僅為4.13%。這種低換手率高波動的組合,揭示了量化交易的典型特徵——真正的恐慌性拋售和承接只發生在極少數股份上,大部分股份處於「鎖倉」狀態,市場深度極淺。
盤面數據進一步揭示了流動性陷阱的存在。買盤十檔佔比90.91%VS賣盤十檔9.09%的極端比例,說明買盤全部掛在遠離市價的低位,等待"撿便宜",而缺乏在當前位置的主動承接盤。
值得關注的是,儘管成交額達到45.43億港元,但該股換手率僅為4.13%。這一數據組合揭示了量化交易的典型特徵:真正的恐慌性拋售和承接只發生在極少數股份上,大部分股份處於「鎖倉」狀態,市場深度極淺。
從投資者結構角度看,藥捷安康的持股羣體呈現明顯的兩極分化:一方是長期看好公司基本面的戰略投資者,他們持股穩定,不輕易拋售;另一方則是以量化資金為代表的短期交易者,利用算法進行高頻交易。當後者集體轉向賣出時,由於前者持股不動,市場缺乏足夠的承接盤,導致少數賣單就能引發股價大幅下跌。
逐筆成交數據提供了更多細節。在15:59分,出現連續的多筆500股(正好是每手股數)的微小交易在187.7港元成交。這種"一手一手"的交易模式通常是程序化交易在測試市場流動性或試圖精確控制收盤價,為下一個交易日的算法提供參考錨點。
拆解算法博弈背後的運作機制
藥捷安康的這場極端行情,完美展現了國內量化機構借鑑美股手法的典型操作路徑,整個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流動性吸引與逼空佈局。量化資金首先利用生物科技股特有的高估值、低流動性特徵,通過算法小幅推高股價,吸引趨勢交易者和追漲的散戶入場。開盤衝高至679港元很可能是觸發了程序化買單和空頭止損盤,形成人工逼空行情。
第二階段,流動性抽離與閃崩觸發。當股價被推到極致高位後,主力量化資金會瞬間撤掉所有提供流動性的買單,同時啓動算法賣單。由於市場買盤深度極淺,第一筆賣單就會導致價格大幅下滑。165港元的最低點很可能是觸及了某些量化模型的風控線,引發程序化拋售的連鎖反應。
第三階段,多殺多與螺旋式下跌股價的快速下跌會觸發一系列風控止損單(無論是機構的程序化風控還是散戶的止損單)。這些止損單變成市價賣單,進一步衝擊市場。同時,算法會根據實時數據(如量比1.49顯示活躍度增加)加速賣出,形成自我強化的下跌螺旋。
第四階段,低位換手與倉位調整。當股價跌至足夠低的位置(接近170港元),前期埋伏的空頭開始平倉獲利(買入),與那些試圖"抄底"的資金形成交易。量化程序也完成了一個完美的「高賣低買」循環。
最新披露的經紀商席位數據,為這場暴跌提供了至關重要的註腳,揭示了隱藏在背後的資金陣營博弈。滬、深兩大港股通通道出現了截然相反的操作。中國投資(滬港通)席位錄得淨買入49.75萬股,而中國創盈(深港通)席位卻大幅淨賣出80.15萬股。這表明內地資金內部對該股的價值判斷出現了巨大分歧。深港通資金的堅決出逃,成為了日內重要的空頭力量之一。在淨賣出排行榜上,摩根士丹利(-25.80萬股)、J.P.摩根(-4.15萬股)、荷蘭銀行(-9.05萬股)等國際頂級投行赫然在列。它們通常代表海外機構投資者、對沖基金及量化資金的動向,其一致的賣出行動表明專業資金羣體在當日選擇了高位兌現利潤或順勢沽空。
綜上,藥捷安康-B的這場「冰火一日遊」背後,離不開量化資金主導的盤面博弈。該股單日振幅接近124%、成交額超45億港元卻僅4.13%換手率的異常表現,凸顯出算法交易在極淺市場深度下的博弈機制:通過逼空、抽流動性、觸發止損與低位回補等一系列精密操作,完成「高賣低買」的循環。投資者需高度警惕算法驅動下的價格波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