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物研協
在行業的風雲變幻中,恒大物業的命運一直備受關注。
2025年9月11日晚,恒大物業集團有限公司(06666.HK)發佈的一則公告,如巨石投入平靜湖面,激起千層浪——中國恒大的清盤人已收到針對該公司的非約束性收購意向 ,這意味着恒大物業或許即將迎來新買家,而這場潛在交易,也將對恒大集團債務處置以及整個物業行業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恒大物業現狀剖析
恒大物業作爲恒大集團旗下重要資產,在過去幾年雖歷經風雨,卻仍展現出一定韌性。從財務數據來看,2025年上半年,恒大物業營業收入約66.47億元,同比增長約6.9% ,淨利潤約4.91億元 ;淨利率約7.4%,同比下降約0.6個百分點;公司擁有人應占利潤約4.72億元,每股基本盈利約0.04元,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27.78億元。截至6月30日,恒大物業總在管面積約5.96億平方米,較2024年6月30日增加約4100萬平方米 。這些數據表明,儘管面臨諸多挑戰,恒大物業在基礎運營層面仍保持着一定的增長態勢,其在管面積的擴大,也反映出其在市場中的服務覆蓋範圍持續拓展。然而,恒大物業也深陷困境。關聯方問題一直是懸在其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目前,來自關聯方約1.5億平方米已簽約的合約項目轉化進程陷入停滯,未來轉化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關聯方資產處置可能導致恒大物業關聯業務商業模式變更及利潤下降,同時嚴重削弱了公司在招投標、新客戶拓展及現有客戶續約等方面的品牌信任度與議價能力 。這使得恒大物業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劣勢,新業務拓展和客戶維護面臨巨大壓力。

潛在買家浮出水面?
根據公告,中國恒大的清盤人已收到針對恒大物業的非約束性收購意向,雖然具體買家尚未確定,但市場傳言有意競購的企業包括中國海外集團及華潤集團子公司 。不過,9月12日,中國海外發展相關人士表示目前不掌握競購恒大物業的相關情況,華潤置地方面則回應稱相關傳言“不屬實” 。儘管兩大潛在買家暫時否認,但市場對恒大物業買家的猜測仍未停止。從行業角度分析,若有實力雄厚的企業接手恒大物業,對於恒大物業自身而言,或許是擺脫困境的絕佳機會。新買家可以憑藉自身資源和優勢,幫助恒大物業解決關聯方遺留問題,優化運營管理,提升品牌形象。比如,若中海或華潤這類央企接手,其豐富的管理經驗、強大的資金實力以及良好的品牌聲譽,能夠迅速改善恒大物業的財務狀況,加強市場拓展能力,打破當前業務發展的瓶頸。同時,這也有助於恒大集團債務的進一步處置,通過資產變現償還部分債務,緩解債務壓力。

恒大物業股權交易歷程回顧
自中國恒大出險後,恒大物業已多次傳出易主消息。2021年10月,中國恒大及合生創展曾就恒大物業的股權收購事項簽訂協議,轉讓股權約54.16億股,佔恒大物業已發行股份的50.1%,總交易代價約爲200.4億港元 。但最終因雙方在一些關鍵條款上無法達成一致意見,這次收購被終止。此次交易的失敗,不僅讓恒大物業錯失一次可能的變革機遇,也使得恒大物業在後續發展中面臨更多不確定性,在市場波動中獨自承受壓力。而在今年8月份,市場消息稱中國恒大的清盤人已聘請瑞銀集團和中信證券,爲恒大物業尋找潛在買家 。從當時市場反應來看,這一舉動引發了行業內對恒大物業未來走向的高度關注,也讓更多企業開始審視收購恒大物業的可能性與潛在價值,爲此次潛在交易埋下伏筆。

對物業行業格局的潛在影響
如果恒大物業成功易主,無疑將對物業行業格局產生重大影響。恒大物業在行業內原本就具有較大規模和影響力,其總在管面積龐大,業務覆蓋範圍廣泛。新買家接手後,可能會對恒大物業進行一系列整合與變革。一方面,新買家或許會將恒大物業與自身現有物業業務進行協同發展,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從而擴大市場份額,提升行業競爭力。這可能引發行業內新一輪的整合浪潮,其他企業爲了不被市場淘汰,也會加快自身的戰略佈局和業務調整。另一方面,恒大物業的易主也可能改變行業內的競爭態勢。新買家的進入可能帶來新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促使行業內其他企業進行學習和創新,推動整個物業行業向更加專業化、規範化、智能化方向發展。例如,新買家可能加大在智慧物業領域的投入,提升物業服務的科技含量,這將促使其他企業跟進,從而提升整個行業的服務水平和運營效率。恒大物業新買家的出現,是恒大集團債務處置進程中的關鍵節點,也是物業行業發展的重要契機。無論最終買家是誰,這場潛在交易都將深刻影響恒大物業的未來,也將在物業行業掀起波瀾,值得市場各方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或立場,不代表新浪財經頭條的觀點或立場。如因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需要與新浪財經頭條聯繫的,請於上述內容發佈後的30天內進行。